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爬满青草的童年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脑供血不足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Anhui

Wenxue

清朝的。以前我这样把它写在诗里:

一位老奶奶/晃晃悠悠地垂在阳光下/一

双眼睛是村子里的那口老井/对我说的故事/

都停留在上个朝代的时光

即便孩子们上学去了,在井边,不止有晒太

阳的老人家,还有热闹的青壮年妇人。离井不远

处有个小池塘,池塘沿边排列着十几条长长的

石跳板,十几位妇人在池塘边洗衣的棒槌声此

起彼伏。衣物撩起的圈圈涟漪丰满,木瓜山的倒

影丰满,木瓜树的倒影丰满。人影树影山影摇曳

在池塘里,大白鹅浮在魅影上,曲项向天歌,仿

丰满的唐朝复活起来。

村里已经找不到一栋老房子,但行走于此,

总觉得木瓜铺的民居布阵与其他村落是不一样

的。除了老井,木瓜铺的秘密还藏在那些不知是

哪个朝代的石头里。它们见到过李白、杜牧、范

仲淹、滕子京、王阳明,我们见到了它们。尽管在

房前屋后,我们只是零星地找到些渗透历史包

浆的无名石条、石块、旗杆石,但前前后后一串,

老街道渐渐明朗起来———繁华隐去,然而从前

的古朴与庄重,时光却无法把它悄悄地带走。

一条古道,连接着古今,前有古人,后有来

。论历史,木瓜铺是不折不扣的古村落,谈发

展,木瓜铺已被纳入美丽乡村建设。20世纪八

十年代

,我第一次来木瓜铺,在塘边学李白望木

瓜山,总觉得缺点什么。后来听说那里原先的确

有个古亭子,不知什么时候拆了。这回看到美丽

乡村建设复建了古亭,真好,有了亭子就更有了

诗意,即便谈笑无鸿儒也没关系。还看到了一个

牌坊,虽然单薄了些,但古意弥漫。其实,生活本

身就是最大的鸿儒,与很多空巢村及衰败的古

村落相比,木瓜铺的热闹至少说明村民的理想

照进了现实。

可怜李白的理想没有照进现实。木瓜铺的

闹是有基因的,史书记载,旧时这是一处极热

闹的驿站,商品琳琅满目。话说李白当年被流放

夜郎路过此地,虽极度郁闷,也忍不住停下来小

住一宿。诗人的心情,从那首《望木瓜山》便可品

出一二:

早起见日出,

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

况对木瓜山。

李白是何等的旷世高怀,用笔洒脱飘逸,境

076

界清逸邈远。可这首诗,起句用对诗(至少是意

对),在李白一生所写的诗中是很少见的。重复

的两个“见”字,说明了李白当时的百无聊赖。好

比八大山人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

倔强之气。马戴的《灞上秋居》写道“灞原风雨

定,晚见雁行频”,写的正是闭门寥落之感,风雨

过而雁行不断,无聊之极,心烦意乱。一个“暮见

栖鸟”,一个“晚见雁行”,异曲同工。眼睛是心灵

的窗户,诗人与画家不过分别通过文字和线条

向世人传达了各自所见所思所感。

寂寥客居异乡,政治失意的李白此刻多想有

位老友陪在身边说说话啊,面对我行我素的大自

然(慷慨的日,自由的鸟,沉默的山),千言万语只

好汇成一首满怀酸楚的诗。此诗语言虽平淡无

奇,与著名的《静夜思》倒颇有相似之处。这两首

诗,李白都使用了白描的手法,所表达的情感却

浓烈地扑面而来,无论妇孺老幼,一听就懂。禅一

样的木瓜山啊,与月光一样,让诗人心有灵犀。

木瓜山不高,但行车不易,上去只有一个

字———爬。盛夏,人皆汗流浃背。到了木瓜庙,离

山顶就不远了。一阵风过,宛若拽了块白云洗了

个澡,神清气爽。木瓜庙缺了僧人,蛛网遍布。别

看这庙如今冷落,当年香火旺得很。由杜牧《祭

木瓜山神》一文可见一斑:“今易卑庳,变为华

敞,正位南面,庙貌严整。”

这祭文是当年杜牧带领官员到木瓜山求神

祭天祈雨所撰。据说皇天不负有心人,果真显灵

下雨了。地是此岸,天是彼岸,小杜成了摆渡的

船。历代君王皆自称真龙天子,天子自然不敢与

斗、与地斗,何况杜牧是一介文官。且不论时代

与科学的局限性,为官一方,心系苍生总是好的。

木瓜铺往北一里多路,有一条七星河,直通

江。一千多年前,杜牧在文中并没有提到,是

不是那时候还没形成这条河流呢?

责任编辑洪蕊

爬满青草的童年

◎刘宏江

喜爱一切绿生命,尤其喜爱家乡江淮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