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强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体癣的症状)

201 0年11月第17卷第11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69・ 

强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顾本宇,张全会,马国俊,张雪,李利亚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河南郑州450000) 

关键词:强肝利胆口服液;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D0l:1 0.3969/j.i S sn.1 005—5304.201 0.11.033 

中图分类号:R259.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5304(2010)1 1-0069-02 

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遗传性肝病;③其他肝炎病毒如 

HAV、HEY、HCV和非嗜肝病毒EBV、CMV等感染;④胆管系统 

感染引起的黄疸。 

强肝利胆口服液为本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经多年临床实践 

研制的一种纯中药制剂,并获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生产应用。该药功能疏肝利胆、清利湿热、滋阴补血,具有抗病 

毒、降低血清胆红素、恢复肝功能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病毒性 

肝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为深入系统地研究其有效性,2007 

年1月--2009年12月间,笔者选择68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 

素血症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5治疗与观察方法 

对照组: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 

限公司生产,批号0702212)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还原型谷胱甘肽(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006480)1.8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每日1 

次。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本院2007年1月--2009年l2月的住院患者,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强肝利胆口服液(本院 

按随机化原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院内制剂,豫制药字Z05010568,药物组成:龙胆草、金钱草、 

各68例。治疗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36.32±10.59)岁; 

病程1~6周;慢性乙型肝炎中度者28例、重度者29例、重 

型者11例。对照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35.27±lO.66) 

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 

草等),每次2O mL,每日3次。 

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临床症 

状、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检测TBIL、ALT、天冬氨酸氨基 岁;病程1~7周;慢性乙型肝炎中度者3O例、重度者29例、 

重型者9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 

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 

白(ALB)。 程度及肝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均 

具有可比性。 1.6疗效标准 

1.2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参照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学分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 

标准 。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中有关标准,证属阳黄(肝胆湿热型)。 

1.3纳入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TBIL、ALT恢复正常;有效:临床 

症状基本消失,TBIL、ALT等下降50%;无效:自觉症状未见明 

显减轻,TBIL、ALT未见下降或未达上述标准。 

1.7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连续性正态分布数据 

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2结果(见表1、表2) 

表1 2组慢。l生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①乙肝标志物呈阳性,病程超过6个月;②有乏力、纳 

差、腹胀、尿黄、身目黄染等临床症状;③实验室检查血 

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反复或持续升高,血清总胆红素 

(TBIL)>34 lamol/L。 

1.4排除标准 

①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②自 

表2 2组。幔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结果 ± 

注:与对照组比较, 尸<0.0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尸<O.01 

・7O・ Chiil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Nov.2010 Vo1.1 7 No.11 

中药乙肝II号联合Q一干扰素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 察 

钱涯邻,陈维铭,张燕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1)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肝II号;O【一干扰素;中西医结合疗法 

DOl:i 0.3969/J.i Ssn.1 005—5 304.201 0.11.034 

中图分类号:R259.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304(2010)1 1-0070—02 

年龄19 ̄65岁,病程0.5~11年。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Ⅱ~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有效药物,但是,单用a一干扰素治疗对于解除CHB患者 

临床症状尚具有~定局限性。我们先前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药 

乙肝II号能有效改善CHB患者临床症状“ 。在此基础上,笔者 

于2o03—2009年运用乙肝II号联合。一干扰素治疗CHB,以期 

获得一种对CHB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及病毒指标改善较为 

计学意义(P>O.05)。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药物,如维生素类及一般保肝治 

疗药。 

理想的疗法。 

1 临床资料 

对照组:给予a一干扰素(采用美国先灵保雅公司生产 

的o 2bIFN)3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6个月为1个疗程。 

I.I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 

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符合CHB诊断标准且治 

疗前3个月内或更长时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乙肝II号(由藿香梗、田 

基黄、八月札、六月雪、白芍、茵陈、当归、茯苓组成,本院 

药房提供),每日1剂,水煎,每剂400 mL,分早晚服,每服25 d 

停5 d,6个月为1个疗程。 

正常,排除近半年内曾用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控药物和失代偿 

肝硬化患者。 

1.2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本院中医内科及传染科患者,临床表现为乏 

力、纳差、腹胀、恶心、肝区痛、尿黄。按数字表法将280 

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0例,男109例,女71例,年龄 

2.2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于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及疗 

程结束后6个月分别对临床症状、体征(乏力、纳差、腹胀、 

恶心、肝区痛、尿黄等)进行计分,无显著症状者计0分;症状 

较轻仅偶尔出现者计1分;症状时轻时重或反复出现者计2 

分;症状持续出现且较重者计3分。 

19 ̄67岁,病程0.5~13年;对照组100例,男61例,女39例, 2.2.2肝功能及病毒指标检测 于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及 

3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属“阳黄”、“急 

黄。在清化湿热同时,佐以活血柔肝之品,以利退黄。强肝利胆 

口服液以龙胆草、金钱草、栀子、黄芩清热解毒退黄;泽泻、 

木通、车前草化湿退黄,使黄从小便去;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 

条达;更加当归、生地黄滋补阴血柔肝、强肝之体。诸药合用, 

共奏疏肝利胆、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滋补阴血之功效。 

本观察结果表明,强肝利胆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黄”、“伏气温病”等范畴,其病因是热毒外侵,深伏血分,湿热 

熏蒸,湿遏热壅,致肝体受损,疏泄失利,胆汁外溢所致 。《千 

金翼方》所谓“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瘀着黄”。《伤寒论》亦 

指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金匮要略・黄疸病》日:“黄 

家所得,从湿得之。”由此可见,慢性乙型肝炎黄疸的发生主要 

是湿热为患,从脏腑来看,小外乎脾胃肝胆。脾主运化而恶湿, 

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肝功能,与上述西药联合应用, 

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更好的保肝降酶退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 

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l9(1):56.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 社,2002.143—151. 

[3]汪承柏.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黄疸性肝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1994.165. 

如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外感湿热之邪,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受 

损,脾失健运,湿邪壅阻中焦,则脾胃升降失常。脾气不升,则肝 

气郁结而不疏泄;胃气不降,则胆汁输送排泄失常,湿邪郁遏, 

导致胆汁进入血液,溢于肌肤因而发黄。《金匮要略》指出: 

“诸病黄疸,但利其小便。”《临证指南》中说:“阳黄之作,湿 

从热化,瘀热在里,胆热溢泻。”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是化湿邪、 

利小便。热重于湿型治宜清热利湿,佐以泻下;湿重于热型治 

宜利湿化浊,佐以清热;砂石阻滞胆道治宜疏肝利胆、清热退 

(收稿日期:201 0-06-12,编辑:蔡德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