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16例临床分析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鬼头炎的治疗)

・18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2 Jan,2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16例临床分析 

侯红梅,郁敏,金未来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l2012)02—0l84—02 

表1 51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及构成比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其对神经系统 

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其病因复杂,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 

并发症,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产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 

症。不少学者呼吁加强对母喂养、出生不足3 d出院的新 

生儿胆红素进行动态随访,建立预测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方 

法…,这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时治疗并积极寻找病因很重 

要。现对我院2008年1月一2Ol0年6月收治的516例高胆 

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上述时期因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科住院 

治疗患儿共516例,男322例,女194例;年龄<7 d 131例,7— 

28 d 38"5例;足月儿442例,早产儿64例,过期产儿l0例;剖 

宫产236例,顺产280例。 

1.2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见文献[2]。新 

生儿溶血病诊断以新生儿溶血三项(包括Coomb’S试验、游 

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为准。所有患儿均选择蓝光照 

射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同时针对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及其他 

辅助治疗,包括:溶血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所有患儿口服茵 

栀黄,光疗时口服维生素B ,有感染征象者应用抗生素等药物。 

2结 果 

2.1 高胆红素相关病因及构成比 见表1。 

2.2疾病转归516例患儿423例治愈,93例好转;所有病 

例中5例经换血治疗,其中2例为RH血型不合溶血,2例为 

ABO血型不合溶血,1例为重度感染所致的溶血性黄疸;无一 

例死亡。 

2.3光疗效果516例患儿相关资料及数据输入统计软件 

进行处理。接受蓝光平均照射时间为(41±2.1)h,光疗前血 

清总胆红素水平(291±10.3)I ̄mol/L,光疗后血清总胆红素 

平均水平(125.6±3.9)I ̄mol/L,黄疸平均消退时间为(5.1± 

0.6)d。光疗期间5例发生皮疹,7例发生轻度腹泻,对症处 

理后均治愈,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讨 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现象,原 

因很多,形成因素也较复杂,有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关于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范围也一直 

存在争议,以现行的生理性黄疸标准,临床上病理性黄疸患儿 

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患儿并不常见。 

有些临床工作者对新生儿黄疸的监测、治疗不是很积极。新 

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 

种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标准,也 

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疸水平的健康足 

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伤。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即 

使没有发生胆红素脑病,远期预后怎么样研究不是很多,仍需 

要大规模长期的随访调查。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主要是光疗 

加一些辅助治疗,方法简单,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笔者主张 

对高胆红素血症的黄疸采取积极治疗。 

本研究中发现在本地区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的原因有 

各种感染、窒息、早产、头颅血肿、血型不合溶血及一些不明因 

素。感染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及黄疸迁延已被多数学 

者肯定,但原因未完全探明。在国内外的一些报道中称感染 

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常见的病因。在本研究中也发现 

各种感染仍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常见的原因,尤其是肺炎、 

败血症多见。患儿常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而就诊,经过抗感染 

和蓝光照射治疗,预后较好。但发现不明病因黄疸占的比例 

较大,值的引起关注。1980年Odell 首先提出临床上很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2 Jan,21(2) ・185・ 

不明原因的黄疸与基因改变有关。Huang等 认为临床原因 入病房,不排除住院前母喂养,住院后黄疸消褪快、一般情 

不明的黄疸存在基因学突变。亚洲和美洲印第安足月新生儿 况好的不明原因黄疸患儿为母性黄疸。 . 

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峰值高于白种人和黑种人2倍,严重高 

[ 参 考 文 献 ] 

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这些表明基因因 [1]Keren R,Bhutani VK,Laan X,et a1.Identifying newborns at risk of 

素也许是种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目前关于高胆红素血症 significant hyperbilirubinaemia:a comparison of two recommended 

基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I 

approaches[J].Arch Dis Child,2005,90(4):415—421 

(UGTIAI)基因多态性方面 ,钟丹妮等 研究发现广西籍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迁延性黄疸患儿与UGTIA1基因Gly71Arg突变密切相关,提 

[J].中华儿科学杂志,2001,39(3):l85一l87 

示这可能是广西籍新生儿迁延性黄疸的原因之一。故本研究 

[3] Odell GB.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M].New York:Grune and 

Stratton.1980:39—4l 

中原因不明的黄疸患儿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Huang MJ,Kua KE,Teng HC,et a1.Risk factors for severe hyper. 

在本研究中发现血型不合溶血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一 

bilirubinemia in neonates[J].Pediatr Res,2004,56:682—689 

个重要因素。鉴于此,应加强对母婴血型不合者的监控。对 

[5]D’Apolito M,Marrone A,Servedio V,et a1.Seven novel mutations 

于母亲产前血型抗体效价高的新生儿应常规做溶血检查,对 

of the UGT1 AI gene in patients with uneonjugated hyperbilirubi— 

产前未行血型抗体效价监测的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应密切监 

nemia[J].Haematologica,2007,92(1):133—134 

测黄疸程度,甚至延长产科住院时间,以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6] Wong FL,Wang MK,Boo NY,et a1.Rapid detection of the UG- 

在围生因素中,早产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个重要 Tl AI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G21 1 A usong real-time PCR 

因素。早产儿由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胆红素代谢不完 with Taqmanminor groove binder probes[J].Clin Lab Anal,2007, 

全,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且重,常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而且 21(3):167—172 

早产早期经口喂养困难,肠道正常菌建立延迟,胎粪中未结 

[7] 钟丹妮,刘悠南,刘义,等.广西新生儿胆红素一尿苷二磷酸葡 

合胆红素排出减少,回吸收增加,加重黄疸。对于早产儿黄疸 

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Gly71Arg突变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 

应该加以重视,积极退黄治疗,以防核黄疸。关于母性黄 

志,2002,40(10):579—581 

疸,目前缺乏母性黄疸的特异性诊断标准。轻度母性黄 

【收稿日期]2011—06—15 

疸多于门诊治疗,未纳入本研究中。重度母性黄疸多被收 

(上接第116页)性痴呆,以及发的研究,发展了中医肾藏象 

人合一的自然观,形神统一的整体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辨证 

学的现代科学内涵,肾与生长发育的外候表现,并证明“肾” 

论治的内容。⑥通过补肾法不同药物的组方的研究,研制了 

是一个包括内分泌信息的调节系统。②以“法”求“理”研究 新方药。如,骨质疏松、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精神分裂症和 

脏腑功能,从方法学上提供了一个范例。把现代解剖学形态 老年性痴呆的防治提供了现代科学实验依据和5个新组方。 

定位与中医五脏功能体系结合起来研究,为中医藏象学理论 ⑦科学研究与生产开发结合。补肾法研发的“丹杞颗粒”, 

传承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③提出了“中药复方二律背反 1995年曾以冀卫健字(1995)第0034号生产,取得了社会效 

定律”是中医药复方研究的主导思想。通过补肾法不同药物 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获得国药准字Z20050537批号生产, 

配伍,组成多个补肾方起着不同作用,以及拆方和单味药研 取得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⑧培养了中西医结合人才。 

究,说明了中药复方与单味药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l+ 通过中医肾内涵的系列研究,培养硕士生26人,博士生28 

1>2的二律背反定律。提出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中是宏观 

人,博士后3人,有的已成为学术带头人或学科骨干。⑨科学 

整体调节扶正,微观局部治疗祛邪,通过扶正达到祛邪,是中 研究与著述和科普结合。主编和编写了《中国中西医结合临 

医辨证施治把整体的外在表现与局部物质代谢变化有机地结 

床全书》、《李恩学术论文选一论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合起来,正是中医治疗观的特点。④研究了药物归经理论体 

(一、二集),《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以及科普书目 

系。通过补肾药物归经研究,说明经络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特 30多种4 000余万字;参加国内外专题学术会议l5次。发表 

异性。穴位给药的作用是通过“穴位一经络传导一络属脏腑 主要论文近百篇,被引用426篇。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医学科 

靶点”的放大效应,并非量效关系。丰富了和发展现代药理 学知识的普及。⑩促进了学科建设。通过肾藏象学研究,带 

学的理论,并为经络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⑤发展了中医辨 动了学科发展,建成了全国中西医结合一级博士学科点、中西 

证理论体系。通过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因素与机 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年制本硕连读中西医结合专业, 

体证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基因辨证分型”和“经络辨证分 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学科。 

型”,说明宏观辨证有着微观变化的物质基础,体现了中医天 [收稿日期】2011—09—2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