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口服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0例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沈阳武警总医院)

・252・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Apr.2013,Vol 22 No.4 

文章编号:1671—8631(2013)O4—0252—03 

口服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0例 

谢雅茹,王燕 

(中航工业西安医院,陕西西安 710O77) 

摘要 目的:评价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人院的150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O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口服苯巴比妥, 

B组加口服茵栀黄,c组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口服,人院时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随后每额部两眉心间 

经皮测总胆红素,观察三组的胆红素消退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胆红素日均下降水平A组(29±10)ttmol/L,B 

组(40±12)/lmol/L,C组(52土16)ttmol/L;降至正常水平的天数A组(7.46±1.27)d,B组(6.37±1.05)d,C组 

(5.22±1.72)d,三组在日均下降水平及降至正常的天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91,32.97,P< 

0.05)。结论:口服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黄疸消退时间较单用苯巴比妥或茵栀黄 

口服液缩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茵栀黄口服液;苯巴比妥;联合用药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72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 

血糖),感染因素23例(包括新生儿肺炎、脓疱疹、脐 

炎、败血症),ABo溶血病5例,母性黄疸4例,血 ,居新生儿常见疾病之首,发病率高达50 [1],若 

不及时治疗,遗留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力障 

碍、牙釉质发育不全等四联征,还可出现抽搐、智力 

低下等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 

管外溶血2例。B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出生 

2O min 28 d,出生体重(2 500±550)g,胎龄(38± 

4)周;黄疸出现原因:围产因素17例,感染因素22 

例,ABO溶血病4例,母性黄疸5例,血管外溶血 

2例。C组5O例,男29例,女21例,出生40 min 

担。虽然随着光疗、换血等治疗技术的发展,上述后 

遗症已较前减少,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 

分布不平衡,亚洲人又是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人, 

故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的发生率仍较西方国家 

28 d,出生体重(2 500±500)g,胎龄(38±4)周。黄 

疸出现原因:围产因素19例,感染因素24例,ABO 

溶血病4例,母性黄疸2例,血管外溶血1例。三 

高[2],因此积极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既往国内外采用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 

组患儿在入院时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他一般情况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 

1.2治疗方法 

高胆红素血症,有部分患儿黄疸消退尚不满意。近年 

来我国有较多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 

报道,但将茵栀黄和苯巴比妥联合应用者报道较少。 

我科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口服治疗新生 

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较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一2O12年1月收住院的新生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光疗、静脉注射白蛋白、丙 

种球蛋白及碱化血液、改善低氧、抗感染治疗),A组 

加口服苯巴比妥5 mg・kg ・d~,分2次,共5 d;B 

组加口服茵栀黄,每次5 mL,每日2次,至黄疸消 

退;C组加口服茵栀黄,每次5 mL,每日2次,至黄 

疸消退,并同时联合口服苯巴比妥5 mg・kg ・d, 

儿高胆红素血症150例,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 

症诊断标准l1]。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三组:A组5o 

例,男31例,女19例,出生30 min 28 d,出生体重 

(2 550±450)g,胎龄(38土4)周。黄疸出现原因:围 

分2次,共5 d。观察三组的胆红素消退情况。 

1.3疗效观察 

根据2001年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 

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_3],所有入院患儿 

产因素16例(包括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剖宫 

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妊娠并发症、使用缩宫素、低 

均先测血清胆红素水平,之后于治疗期间每天于患 

儿额部两眉心间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监测经皮胆红 

临床医药实践2013年4月第22卷第4期 ・253・ 

素(TCB),直至肉眼看不出黄疸、TCB稳定在85 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mol/L以下2 d。每日记录TCB的变化、黄疸消退 

意义。 

时间及不良反应。 2 结 果 

1.4统计学方法 2.1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 

统计软件使用SPSS19.0,数据以 ̄-+-s表示,组 (见表1) 

表1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TCB水平变化情况 土5 

1)B组与A组、C组与B组TCB日均下降水平的95%可信区间比较,P<O.05(1.16~17.62,8.33~24.79)。 

2)B组与A组、c组与B组治疗天数的95 可信区间比较,P<0.05(O.55~1.64,0.64~1.69)。 

三组的TCB水平在日均下降值、降至正常时间 效,故应及早用药 ]。 

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是湿热熏蒸, 

2.2不良反应 治疗当以清热利湿为法。近年我国将茵栀黄口服液 

A组在治疗期间无腹泻出现,B组在治疗期间 应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尤其对苯巴比妥效果不佳 

有3例轻度腹泻,C组在治疗期间有5例轻度腹泻, 

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茵栀 

腹泻次数每日4~5次,呈稀糊及水样便,量少,加用 黄口服液为纯中药制剂,由黄芩、茵陈、栀子、金银花 

蒙脱石散后好转,不影响治疗。 四种原药材的提取物加工而成。组方中君药为黄芩, 

3讨 论 黄芩苦平,功善燥湿清热,主治诸热黄疸,臣以茵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临床常见疾病,常发生 助黄芩利湿退黄,佐以栀子、金银花清热以通利三 

在新生儿早期,足月儿黄疸发生率为6O ,早产儿 焦,四味合用,清热与燥湿并进,温热去则黄疸消。现 

为8O [1]。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生成增多、肝功能不 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甙(每10 mL 

成熟及肠肝循环的特点,均容易导致血清胆红素水 

茵栀黄口服液中含0.4 g),能松弛奥狄氏括约肌,促 

平增高,临床易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如果不积极处 进胆囊收缩,增加胆汁流量,同时还有抗氧化作用; 

理,则可引起脑基底核和不同脑干核的黄染及损伤, 

茵陈、栀子均能提高胆汁分泌量,从而降低胆红素水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系统功 

平。茵栀黄口服液和苯巴比妥从不同机制降低血清 

能障碍,如认知、学习、运动障碍,从而导致神经系统 

胆红素,我们将两者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 

永久性损伤。所以应早期积极干预并治疗新生儿高 血症,结果表明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显著高于两个对 

胆红素血症,以减少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 

照组,黄疸消退平均天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茵 

生,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出现。 

栀黄口服液和苯巴比妥联合口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 

早期新生儿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仅 

素血症效果肯定,疗效优于单用茵栀黄,也优于单用 

为的1 ~2 ,为正常的O~30 ,且含量低, 

苯巴比妥,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方便易行。 

出生后1周才接近正常,所以未结合胆红素不能有 

参考文献: 

效地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 

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能诱导肝细胞微粒体增加葡萄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7—444;1 283—1 285.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胆红 

醛酸转移酶生成,增加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 

素脑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 

结合的能力,从而增加肝清除胆红素的功能,使血清 志,2012(5O):332. 

胆红素下降;苯巴比妥亦可增加肝细胞内Y蛋白含 

E33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 

量及肝细胞膜通透性,从而增加肝细胞摄取未结合 

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 

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口].中华儿 

胆红素的能力。但因酶诱导剂需用2~3 d才开始起 科磉志,2001(39):184—187. 

・254・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Apr.2013,Vol 22 No.4 

1-43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5. 

收稿日期:2012—12—05 

(本文编辑:张红) 

作者简介:谢雅茹(1974--),女,陕西省西安市人,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文章编号:1671—8631(2013)04—0254--02 

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9例疗效观察 

陈海芳,杨金慧 

(太钢总医院,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 

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O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结 

果:用药3 d和用药5 d后治疗组胆红素水平分别降至(106.4±20.8)/*mol/L和(74.2土18.6)/*mol/L,对照组胆红 

素水平下降至(142.8±21.6)/*mol/L和(125.6±17.22)/*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茵 

栀黄口服液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茵栀黄口服液;疗效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72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 

疸),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为避 

免其发生,作者采用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高胆 

红素血症,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抗生素控制感染;蓝 

光照射,采用双面蓝光,每天照射8~24 h;酶诱导 

剂,苯巴比妥5 mg・kg ・d,分两次口服;溶血性 

1.1 一般资料 . 患儿予以丙种球蛋白1.0 g・kg ・d~,静脉注射, 

连用2 d;血白蛋白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上升快者,给 

予白蛋白1.0 g・kg ・d_。,并适时纠正酸中毒。治 

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茵栀黄口服液(JL 

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次3 

收集本院儿科新生儿病房2009年12月一2011 

年12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诊断 

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l1],共69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其中男21例,女 

18例,均为足月儿,胎龄38~42周,2 500 g<出生 

体重<4 000 g,日龄18 h~23 d。主要病因:围产期 

mL,每日3次。所有病例治疗过程中每隔3~5 d采 

集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采血时间为7:O0—8:O0。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因素7例(妊娠高血压、糖尿病母亲、胎膜早破等), 

溶血性因素1例,感染性因素17例(新生儿脐炎6 

例,新生儿败血症3例,新生儿肺炎8例),头颅血肿 

5例,母性黄疸7例,红细胞增多症2例。血清胆 

红素水平(289.78士61.23) ̄.mol/L。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8例,女12例,胎龄38 ̄42周,2 500 g<出 

生体重<4 000 g,日龄13 h~27 d。主要病因:围产 

期因素3例,溶血性因素1例,感染性因素17例(新 

生儿脐炎9例,新生儿败血症2例,新生儿肺炎6 

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见表1)。 

平均退黄时间,治疗组(5.8±1.8)d,对照组(7.6± 

2.4)d,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一2.265,P<0.05)。 

3讨 论 

例),颅内血肿4例,母性黄疸5例,血清胆红素水 

平(278土68.9)/2mol/L。两组患儿均为母喂养,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归属于中医的“胎黄”范 

畴,病因多属于肝胆湿热。现代医学认为,新生儿胆 

红素生成较多,肝功能还未完全达到成熟阶段,缺乏 胎龄、出生体重、日龄、病因及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 

平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 足够的肝细胞内蛋白结合能力,摄取未结合胆红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