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中国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

-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挥霍的青春)

《中国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

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趋升高,且三者之间的关

系错综复杂。《中国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着重阐述了中国失眠、

抑郁、焦虑的概念、诊断和治疗。关于失眠伴抑郁、焦虑的治疗共识主要涉及以下

内容。

治疗目标

(一)总体目标

尽早控制失眠和抑郁、焦虑症状,增加有效睡眠时间和(或)改善睡

眠质量;缓解或消除抑郁、焦虑症状,减少残留症状,预防复燃和复

发;降低失眠和抑郁、焦虑对躯体健康的影响,提高治疗依从性,改

善生活质量,维持良好的社会功能;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

病共病的风险;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具体目标

1.失眠伴抑郁、焦虑症状:尽快控制失眠症状,防止失眠慢性化,降

低其对情绪的影响,治疗失眠的同时消除抑郁、焦虑的症状。

2.失眠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积极治疗失眠和抑郁、焦虑,促使失

眠和抑郁、焦虑症状持续缓解,减少残留症状,预防复燃与复发;抑

郁、焦虑应按照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及停药期全病程治疗,同时

兼顾失眠的规范治疗,防止失眠与抑郁、焦虑相互影响。

3.躯体疾病伴发的失眠与抑郁、焦虑症状:治疗原发疾病;开展针对

失眠和抑郁、焦虑的治疗,降低失眠和抑郁、焦虑对原发疾病治疗和

预后的影响。

治疗原则

1.无论是失眠还是抑郁、焦虑,既与生物学因素有关,又与患者人格

特征、认知方式、应激事件、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应考

虑综合性治疗。

2.短期失眠伴抑郁、焦虑主要与心理应激事件有关,应及时处理应激

事件,辅以睡眠卫生教育和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尽早控

制失眠,防止出现不良应对模式而导致失眠慢性化。

3.慢性失眠伴抑郁、焦虑症状,与患者人格特征和对失眠的非理性信

念等认知偏差有关,应及时给予CBT‐I,改变患者对于睡眠问题的非

理性信念和态度,改变错误的睡眠卫生行为,根据情况予以药物治疗。

慢性失眠共病抑郁、焦虑的患者应首先考虑药物治疗或药物联合CBT

‐I治疗或物理治疗。慢性失眠伴以下情况如重度抑郁发作、复发或难

治性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共病药物滥用妊娠期和产后妇

女的严重抑郁、焦虑,或者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存在自杀风险时,

应请精神科医师会诊或转诊。

4.药物治疗应注意选择性5‐羟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

5‐羟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药物对睡眠的影

响。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应选择最低有效剂量,并根据睡眠需求“按需”

给药(每周3~5次)、短期用药(常规不超3~4周)。若需要长期用

药,也应每月评估疗效,酌情调整剂量,停药时宜缓慢逐步减药至完

全停药。镇静催眠药物的选择宜个体化,入睡困难者服用起效快、半

衰期较短的药物;睡眠不深且早醒者可服用半衰期相对略长的药物;

兼有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和早醒者使用半衰期中等的药物。同时需要

关注患者的日间功能,选择药物应充分考虑适应证和禁忌证。

治疗策略

(一)失眠伴抑郁症状

建议首先选用非药物治疗,如睡眠卫生教育、CBT‐I,如失眠较严重

可辅助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或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镇静催眠类

药物能够迅速缓解失眠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但是尚缺乏证据表明

其能够为患者带来持续获益。当失眠症状缓解,应逐步减量至停用镇

静催眠药物。上述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更换物理治疗或启动联合疗法。

(二)失眠伴焦虑症状

失眠伴焦虑的治疗策略与失眠伴抑郁的大致相同,首先推荐CBT‐I,

在无效的情况下,使用药物疗法,若仍无效,应考虑更换物理治疗或

应用联合疗法。

(三)失眠和抑郁障碍共病

在治疗失眠的基础上同步抑郁的治疗。失眠首选非药物治疗,如CBT

‐I,必要时应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抑郁应按照急性期、巩固期、维

持期及停药期进行全病程药物治疗观察,必要时可以合并应用物理治

疗等。

(四)失眠和焦虑障碍共病

应结合患者的疾病特点和药物作用机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推荐在

CBT‐I基础之上的药物治疗;可以配合物理治疗等。

(五)失眠和抑郁、焦虑障碍共病

本着失眠与抑郁、焦虑同时治疗的原则,在CBT‐I的基础上推荐镇

静催眠类药物或抗抑郁焦虑药联合使用,需注意药物对睡眠的影响。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以应用物理治疗等措施。

(六)躯体疾病等伴发的失眠与抑郁、焦虑症状

治疗躯体疾病应作为首要原则,对于失眠和抑郁、焦虑症状明显者,

可辅助使用抗抑郁焦虑药或镇静催眠药,用药时尤其要注意与原发病

治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治疗措施推荐

(一)心理治疗推荐意见:推荐CBT‐I作为慢性失眠伴轻、中度抑

郁和焦虑的初始治疗,对于睡眠指标和抑郁、焦虑症状均可产生中到

高度的效应。CBT、BBTI、IPT、刺激控制疗法、松弛疗法也可作为

独立的干预措施。中重度抑郁、焦虑、药物应答不良或存在用药依从

性问题的患者,推荐心理治疗与抗抑郁焦虑药联合应用。

(二)药物治疗

1.失眠伴抑郁的药物治疗推荐意见:失眠伴抑郁首选SSRIs/SNRIs/

小剂量米氮平联用SSRIs或SNRIs,必要时辅以镇静。镇静安

眠药首选non‐BZDs,如唑吡坦、、右、扎来普隆

或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米氮平等,可辅以有镇静、抗

抑郁作用的合剂药物或中成药;失眠改善后non‐BZDs/BZDs等镇静

应逐渐减量至停药,以SSRIs/SNRIs/米氮平维持治疗。镇静安

眠药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按需”给药、短期用药,停药时宜缓慢逐

步减量至完全停药。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谨慎采用

中医疗法。药物的选用应注意个体化原则。

2.失眠伴焦虑的药物治疗推荐意见:失眠伴焦虑的药物治疗应根据具

体病情合理选用。以失眠为主者,选用BZDs类药物等;以焦虑症状

突出者,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焦虑/抑郁药物等;失眠与焦虑共病者

应联合使用BZDs类/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抗焦虑/抑郁药物。有条件的

单位可以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谨慎采用中医疗法。

3.失眠伴抑郁、焦虑的药物治疗推荐意见:失眠伴抑郁、焦虑,且无

法区分抑郁、焦虑的主次时,药物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甄别后合理选

用抗抑郁、焦虑药物。药物的选用应注意个体化原则。

(三)物理治疗推荐意见: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临床医生可以选

择rTMS、tDCS、tACS、VNS、光照、针灸等物理治疗方法,建议在

有条件的单位酌情开展。

(四)其他治疗推荐意见: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可

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冥想疗法、瑜伽、音乐疗法等治疗技术也可

酌情采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