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失眠的常见原因及治疗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年12月第5卷第4期 ChinaCotuMedEdu,Dec2013,Vol.5,No.4·53·
·经验交流·
心理咨询中失眠的常见原因及治疗
陈锁琴
【摘要】 目的 在心理咨询中了解失眠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心理咨询中心在
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接待的失眠来访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测量、访谈以及心理咨询,了
解来访者失眠原因,并找出相应处理方式。结果 失眠的原因可归因为精神疾病、心理行为障碍、精神持续
性紧张以及无法正确调整情绪四类,精神疾病导致的失眠有12例(31.6%),心理行为障碍导致的失眠有14例
(36.8%),精神持续性紧张导致的失眠有7例(18.4%),无法正确调整情绪导致的失眠5例(13.2%)。来访者SDS
平均得分为(53.7±11.6)分,SAS平均得分为(51.5±13.1)分。治疗方式有病因治疗、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等。结论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失眠的原因,并且予以适当的干预,失眠的康复将有较大
的把握。
【关键词】 心理咨询;失眠;精神因素
【中图分类号】R2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3)04-0053-02
DOI:10.3969/.1674-9308.2013.04.031
失眠指在睡眠的发生和维持中出现障碍,睡眠
质与量无法满足生理需要,加上心理影响,令白天
产生瞌睡等一系列神经症状。失眠作为现代社会的
常见病,其发病率较高。据统计,33%的美国人、
4%~22%的欧洲人[1]、10%~20%的中国人受到失眠
的困扰。为了解失眠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浙江省青田县鹤城中心卫生院对2011年8月~2013
年8月心理咨询中心所接待的38例失眠来访者进行
回顾性分析。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理咨询中心在2011年
8月~2013年8月所接待的失眠来访者作为临床研
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18~53岁,平
均(30.7±6.3)岁。失眠的具体临床表现有入睡困难、
睡眠质量不佳、清晨易醒、容易被噩梦惊醒和缺乏
舒适的睡眠状态等。
1.2 调查方法 ①对所有来访者进行心理测量。量
表选取宗氏抑郁量表(SDS)和宗氏焦虑量表(SAS)两
种;②自编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身体
健康情况。失眠的原因可归因为精神疾病、心理行
为障碍、精神持续性紧张以及无法正确调整情绪四
类;③心理咨询访谈。根据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对患
者情况的了解,深入地理解导致患者失眠的原因以
及思维模式。
2 结果
经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调查发现,令来访者发
生失眠的原因以及人数为:精神疾病导致的失眠
有12例(31.6%),心理行为障碍导致的失眠有14例
(36.8%),精神持续性紧张导致的失眠有7例(18.4%),
无法正确调整情绪导致的失眠5例(13.2%)。来访
者SDS平均得分为(53.7±11.6)分,SAS平均得分为
(51.5±13.1)分。
3 失眠原因分析
3.1 情绪调整不良 当情绪出现较大波动,如兴
奋、悲痛、恐惧的时候,容易出现情绪调整不良性
失眠。该类型又被称为一过性失眠,一般会在数天
到数周之内自愈。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来访者对
睡眠的了解不深,常常在一过性失眠后出现焦虑抑
郁情绪,延长失眠的病程。若处理不当,容易迁延为
心理障碍性失眠。
3.2 心理障碍 各种一般或严重心理问题(精神压
力大、负性生活事件等)会导致失眠。当来访者失
眠后,又会在白天担心睡眠不佳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夜里睡前又十分希望得到良好的睡眠、导致焦虑不
安。这些情绪又会进一步增加失眠的发生率,令失
眠情况更严重。
3.3 精神疾病 多种神经症和精神疾病均会引起失
眠,其中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
作者单位:323900 浙江省青田县鹤城中心卫生院
·54·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年12月第5卷第4期 ChinaCotuMedEdu,Dec2013,Vol.5,No.4
癔症和一些人格障碍等。失眠和精神疾病相互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而各种精神疾病当中,又以抑郁症
性失眠最为常见,来访者大多可见早醒、醒来心境
。
低落等症状[2]
4 失眠的治疗
4.1 行为疗法 指导患者一些有助睡眠的活动。如
①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具体方法是从头部到足部,
顺序紧张-松弛每一块肌肉,紧张5s/次,重复3次;
②冥想法。闭目,手足尽量放松,默数呼吸的次数;
③控制刺激。尽量不在床上阅读、思考、进餐,防
止卧床事件和情形的状态下出于条件反射的情况。
4.2 认知疗法 原则是让来访者对自身所存在的思
维模式及其带来的情绪有清楚的认识[3],如指出来
访者似乎视睡眠为健康唯一的影响因素,把焦点都
放在睡眠上。另外,对不正确的睡眠认识,咨询师要
及时纠正。同时要淡化睡眠观,令患者的焦点转移。
最后,分析失眠症状一直无明显改善的原因,如失眠
是否由于焦虑或抑郁情绪影响。明晰失眠的因素,
让来访者免于“失眠原因不可知”的恐惧。
4.3 药物治疗 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效果不理
想时,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改善睡眠。如有焦虑、抑
郁的患者,可采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又或者
采用镇静催眠的药物,如等。但药物治疗不应
。
该作为失眠治疗的首要方法[4]
4.4 病因祛除 一些来访者的失眠往往是由于负性
生活事件或应激情绪的影响。此时咨询师可以平复
其情绪,或者就负性生活事件进行探讨,寻找来访者
的社会资源,树立来访者面对问题的勇气,重构其对
事件的认知。失眠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4.5 其他治疗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多
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晚上不要过饱或者过饥,在睡
前不作强脑力劳动,保持心境愉快,这些对改善失眠
都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Ancoli-IsraelS,teristicsofinsomnia
intheUnitedStatesresultsofthe1991NationalSleep
,1999,S(22):347-53.
[2]李岩,周凤翔,陈嘉峰.失眠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中
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15-117.
[3]章逸桃.心理咨询中失眠的常见原因及诊治.中外医
疗,2010,29(5):190-191.
[4]董峰.心理咨询中失眠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治疗.中国
医药指,2013(12):575-576.
0~6岁小儿缺铁性贫血与饮食因素相关性分析
张小云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儿童缺铁导致的贫血现象已经大大降低,但尽管如此,这也仍然是
一个需要给予关注的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对作者所工作的儿童门诊的共计352名
0~6岁的儿童的缺铁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而进行了营养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小儿;缺铁性贫血;饮食;因素;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3)04-0054-02
DOI:10.3969/.1674-9308.2013.04.032
儿童的营养性缺铁极易引发贫血的状况,这无
论是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还是心理健康,都会带来较
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以关注。为了更好的对
作者工作地区的儿童缺铁情况及其导致的贫血情况
进行了解,从而对于妇幼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
指导。
1 0~6岁小儿缺铁性贫血调查
1.1 调查主题选择 作者自2011年6月份~2013
年6月份进行了为期2年的相关调查。调查的主体
是单位儿童门诊的0~6岁年龄段的儿童,调查
数量供给352人,其中包括了181名的男孩以及171
作者单位:030006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预防科
推荐内容
-
腹痛的鉴别诊断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上海最好的早泄医院)腹痛的鉴别诊断急性腹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但其共同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和
-
传统的胶带会失去粘性并留下恼人的残留物
在非常炎热或寒冷的环境中,传统的胶带会失去粘性并留下恼人的残留物。但是,虽然大多数人可以避免将胶带物品放在热车或冰柜中,但生活...
-
肚子疼的原因是什么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最后一课是谁写的)肚子疼的原因是什么肚子痛:腹痛俗称为肚子痛,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腹痛的原因有哪些呢?
-
中药炮制学习题及的答案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hm和巴宝莉什么关系)中药炮制学习题及答案(2-3)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习题一、填空题1 中医用药的一大特是___
-
股方肌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中远期随访
-2022年4月24日发(作者:南星的功效与作用)・164・ 中国骨伤2010年3月第23卷第3期 China J Onhop&Trauma
-
黑龙江省医院公示语翻译研究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夏津人民医院)2013年第2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N0. 2Ol3 (总第ll0期) THE BORDER E
-
助理中药学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石台县中医院)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
实施hrp,推进上海新华医院一体化管理
-2022年4月21日发(作者:朝阳医院妇科)实施HRP,推进上海新华医院一体化管理8月29日,由中国卫生杂志社主办、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艾滋病 传播途径)2014年204例中、长期随访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4):28 10月
-
背部两侧疼痛的原因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金钱草功效)背部两侧疼痛的原因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过程、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