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大力用黄芪(生用蜜熟的容易上火)

-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如何治疗紫癜)

大力用黄芪(生用,蜜熟的容易上火)

用药传奇-----5.力大无比数黄芪

发布:2011-1-2015:20|作者:古道瘦马|来源:复兴中医

说起黄芪可能学中医的没有人不知道,如名方补中益气汤,

玉屏风散首位君药就是黄芪,然而在临床中我看到很多中医

大夫的方子里都有,辨证也无误,但是病人反映却不佳.说吃

了几十付了不见动静,病也没见好多少,问题出在哪里呢?

对此问题我十年前就思考过,现在我就谈一谈这个**。对于

黄芪的作用,一般药书都是这样表述的:味甘,性微温。归

脾肺经。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气固表,托毒生肌,10-15g,

水煎服。我认为这样叙述从理论上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但

是从实践中看这样的量根本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很多医生

用黄芪辨证不错,疗效不高,问题就出在这里了,用量不足。

黄芪少量力薄,只有大量才能涌出力量。这个认识我在学习

《医学衷中参西录》时就有感悟,后在读《医林改错》时认

识更加深入。王清任在书中用黄芪的几个方子是这样的:补

阳还五汤,生黄芪四两;黄芪桃仁汤,黄芪八两;可保立苏

汤,黄芪一两五钱;黄芪甘草汤,生黄芪四两,所有用黄芪

方子都不低于30g。我在临床上用上述的方子时都是遵照王

氏的用量,甚至还要大,效果斐然,大有一剂知,二剂已之

形容。

1987年2月我在读《新中医》杂志时看到了,广东名老中

医邓铁涛【耕耘集】中的医话,论黄芪一文时更时兴奋不已,

终于找到了“模特”,知音。邓老在医话中说到:“王清任善用

黄芪,特别是重用黄芪,最重者用八两(240克),我仿其法

治一截瘫患者,曾用黄芪十二两(360克),效果不错。”

举个咱自己的例子吧。2007年6月间,某研究所刘工,经

人介绍到藻露堂瑞和大药房找到我,请我出个诊,给其父亲

看个病。我问什么病?答曰:脉管炎。随后,我坐上来接的

车,到家后。看到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刻诊,一米七五

左右的个子,身体魁梧,说话宏亮,一见面就对我说,你快

给我想个办法,疼死我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子弹打到身

上都没这疼,都能忍受。我查看了伤口,在左脚背外侧,有

一硬币大溃疡,巳发黑,微量脓液,脉弦滑,舌红苔厚白,

余无它证。根据以往我治此病的经验,需托表,益气,解毒,

活血。

处方如下:生黄芪180g当归30g元参60g金银花120g

生甘草15g怀牛膝15g丹参30g制没各10g10付

水煎服。并许愿40天治好。十天以后,二诊,疮面已收小

为黄豆大小,红不黑,上方去掉香没药,因巳不疼了,

况此二药伤胃难咽。一月后如期治愈,病人感激不尽。

再举一个最近的例子:病人为一农民工,男性,52岁,姓王。

慕名来到我处,拿着检验报告,述曰:前列腺增生,最近小

便滴淋难下,而且还有烧灼感,打了一星期点滴了,仍不见

好,特请王大夫给尽快解决一下。刻诊:舌淡苔白,脉浮大

无力。随即出方:生黄芪150g生甘草15g当归12g苦

参10g浙贝母15g白头翁30g怀牛膝15g五付再诊。

一周后,病人第二次来诊,吃药后,小便已利,但烧灼感还

有。上方又加车前草30g白茅根30g川楝子15g五付

再诊,一周后告之,小便已不热了,治愈。嘱常吃济生肾气

丸。

上述两案,只所以取得好得疗效,我认为关键在于黄芪用量

大,如果改为小量,杯水车薪,绝对效果不好。这是我多年

的经验,现公开于众,希望大家去体会。

临床上我还用大量黄芪治疗自发性气胸、痈疽,痤疮,高血

压,乙肝,等诸多病证,在此略过。需要强调的是黄芪一是

大量,二是生用,这既是张锡纯的经验,也是我在临床上感

到用蜜制易上火发热,生用则无此弊。

黄芪重剂应用探讨

●经过适当配伍,黄芪可广泛用于各种虚证及虚实夹杂诸

证,具有益气升提、补气活血、收口敛疮之功,不论是内科、

外科或妇儿等科疾病,都可发挥较好的作用。

●黄芪是升阳之药,轻用升压,重用降压。治疗低血压

常用补中益气汤,其中黄芪用量不超过15克;治疗气虚痰

浊型高血压,黄芪必用至30克以上。

应用广泛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微温,主痈疽,久

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癫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黄芪一直为临床历代医家所推崇和重用。如《伤寒论》之黄

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之身体不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之玉屑膏,黄芪、人参各等份为末吃,以盐汤送下治疗尿血

并五淋砂石、疼痛不可忍受之证。《重订严氏济生方·痈疽疗

肿门》有排脓散方,谓治肺痈得吐脓后,宜以此药排脓补肺,

取绵黄芪(去芦,生用)二两。《太平圣惠方》之黄芪粥,黄芪

一两,合粳米治疗五痔下血不止。《济阴纲目》中当归补血

加葱白汤,当归二钱,黄芪一两,葱白10根,用于产后

少或无。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治疗中风后之半

身不遂;黄芪防风汤中,大剂量黄芪佐以少量防风治疗脱

等。张锡纯创有黄芪膏、清金益气汤治疗虚劳,大剂量黄芪

之生肌散补气托毒治疗疮疡,用升麻黄芪汤治疗产后之转胞。

现代名医邓铁涛自拟强肌健力饮,以大剂量黄芪为主治

疗重症肌无力,黄芪用至120克。朱良春用大剂量黄芪配地

龙治疗慢性肾炎,陆德铭用大剂量黄芪与女贞子治复发性口

腔溃疡,笔者治疗偏枯、痿废、血痹,黄芪一日用至500克。

黄芪善补胸中大气,能显著改善胸闷、气短、乏力等宗

气不足症状,可用治疗心功能不全、心肌炎或者心衰等。南

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曾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

丸治疗冠脉搭桥术后多发性肌炎病例,生黄芪用至80克,

无不良反应。

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作用,尤适用于“久败疮”。外

科名家赵炳南有黄芪膏一方,用黄芪浓煎成膏,加入等量蜂

蜜。然用量过大可致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并可出现头昏潮

热等,尤其是肌肉坚紧、大便秘结者,少用或慎用;多汗而

发热、咽喉红痛者,不宜使用。笔者遇到伤口久不愈合的病

人,常用经验方“参归杞汤,”用大剂量黄芪配伍党参、当归、

枸杞等,并可加老母鸡一起煎服。

笔者认为,经过适当配伍,黄芪可广泛用于各种虚证及

虚实夹杂诸证,有益气升提、补气活血、收口敛疮之功,不

论是内科、外科或妇儿等科疾病,都可发挥较好作用。

用量煎煮

黄芪是升阳之药,是否能升高血压呢?然而药理证明,

大剂量黄芪能降血压。邓铁涛的经验是,黄芪轻用则升压,

重用则降压。治疗低血压常用补中益气汤,其中黄芪用量不

超过15克;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必用30克以上。但黄

芪仍是益气升阳之药,在肝阳上亢或有内热之高血压时,如

用黄芪降压就犯“实实之诫”了。张锡纯曾对王清任之补阳还

五汤作补充:“然王氏书中,未言脉象如何,若遇脉之虚而无

力者,用其方原可见效。若其脉象实而有力,其人脑中多患

充血,而复用黄芪之温而升补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凶

危立见。”诚警戒之语。

对于脏器下垂者,又宜重用黄芪以升之。邓铁涛治疗子

宫脱垂,治以补中益气汤加首乌,黄芪必须重用30克以上。

曾治胃黏膜脱垂之患者,用四君子汤加黄芪30克,配枳壳3

克作为反佐,一升一降,再诊时已无胃痛。《中草药新医疗

法资料选编》载脱方,用黄芪4两,防风3钱。“金元四大

家”之一的李东垣认为,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

乃相畏而相使也,防风之分量不宜多用。

中医理论认为,黄芪既能升阳举陷,又能利尿;现代药

理证明,黄芪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扩张血

管和冠状动脉,降血压。黄芪是一味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

强细胞生理性代谢的双向调节药物,既能升高低血糖,又能

降低高血糖。其不同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不同的配伍和剂量实

现。黄芪用量差异很大,轻者10~20克即可;若配伍桂枝、

甘草等益气升阳升压,用量15~30克;补中益气、降压摄

血,用量30~60克,甚至更大剂量,可补气化瘀。

黄煌认为,张仲景用黄芪有3个剂量段:黄芪大量(5两)

治疗水气、黄汗、浮肿,中量(3两)治疗风痹、身体不仁,

小量(一两半)治疗虚劳不足。临床应用可据之适当变化。如

治浮肿,量可达60~100克,治半身不遂、骨质增生疼痛等,

可用30~60克;用于上消化道溃疡,可用15~30克。

南方医科大学的钟洪等认为,正盛邪实时黄芪用量偏少,

正虚邪少时黄芪用量偏大。一般来说,黄芪用量5~10克能

升阳举陷,15~30克利尿作用显著,但用至50~60克则尿

量反减少。老年人气虚不摄、夜尿或尿频清长,则需用50~

80克以益气固摄。脑中风后遗弛缓性瘫痪,宜用30~50克。

黄芪治疗痿证时,常用100~120克,最大用至500克,

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通络而不伤正,用

时可佐陈皮以防壅滞。

黄芪有生用和炙用之分。名医焦树德认为黄芪生用偏于

走表,能固表止汗、托里排脓、敛疮收口;炙用重在走里,

能补中益气,升提中焦清气、补气生血、利尿。黄芪皮功用

同黄芪,但善于走表,偏于固表止汗及气虚水肿。对于胸闷

胃满、表实邪旺、气实多怒者勿用。

配伍应用

黄芪与不同的药配伍时,剂量不同,功用各异。具体为:

1、生黄芪与知母相配,按1:1的比例时功能益阴清热,

治疗阴虚内热证;若按2:1或3:1时,重在补气,变温补为

平补,用小剂量知母相配,制黄芪之偏温,使其补而无温燥

太过之虑。

2、与当归相配,当用量比例为5:1时,可补气生血,治

疗血虚证或气血两虚证。

3、生黄芪配防风按1:1的比例使用,可走表扶正祛邪,

按4:1的比例使用,则入里补气升阳。

4、与人参等分大剂量使用,可补肺肾、定喘嗽,治疗

肺肾两虚之喘咳;而当黄芪量大时,可领人参出表,人参量

大则领黄芪入里。

5、生黄芪与甘草按6:1的比例配伍,大剂量作汤剂入药,

可补气通淋;小剂量作散剂入药,可安和五脏。

6、黄芪与茯苓的比例为1:2时,治疗气虚水肿、小便不

利效果较好。此时,黄芪用量不可过大,否则其升提之性可

能会影响茯苓之渗利之功。

7、黄芪与升麻相配,当剂量比约为5:1~3:1时,重在

补中益气;当比例为5:3时,升提力强,重在治上焦之虚。

8、黄芪与桃仁、红花、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相

配,其剂量达到全方的84%时,用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半身不

遂。

黄芪配生地黄,乃上海的夏翔教授的经验药对。临床见

舌质红者,用甘温之黄芪加生地黄配成药对,以制约黄芪温

燥之药性。生地黄具类激素样作用,黄芪能提高及调节免疫

功能,故二者配伍,能在治疗与免疫密切相关的疑难杂病中

发挥重要功效,可用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

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黄芪性温,阴虚阳亢

者忌用,生地黄甘寒,脾胃薄弱者慎服,二药同施,则能扬

长抑短。一般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炎症如肾盂肾炎等,黄

芪剂量大于生地黄;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病等,大

多生地黄剂量胜于黄芪。黄芪用量15~60克,生地黄剂量

15~120克。

使用体征

黄煌认为,黄芪主治“汗出而肿”。患者平时汗出比较多,

稍有体力活动,就容易出汗,或者皮肤比较湿润。所谓“肿”,

主要为全身性浮肿,以下肢为明显。黄煌总结黄芪应用指证

包括:

患者的体质:面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缺乏光泽。

浮肿貌,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按之无抵抗感及痛胀感。

他称之为“黄芪腹”。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冷风易于过敏,

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

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

中老年人应用黄芪的机会较多:缺乏运动,营养不良,

疾病、衰老,均可导致肌肉松软,腹部尤为明显,并可伴有

水肿等。这种人即《金匮要略》所谓“骨弱肌肤盛”的“尊容人”。

中老年中这种体型尤为多见。

邓铁涛认为,舌淡有齿印,脉虚大或寸部弱,再参查有

否其他气虚之证,便可考虑使用。

延伸阅读

医案精选

体位性低血压——补阳还五汤加味(张琪医案)

吕某,男,63岁,1974年8月初诊。反复发生晕厥一

年余,经检查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血压直立位时90~100

/50~60mmHg,卧位时220~230/120~130mmHg。伴

头晕眼花,甚则晕厥,两腿软,直立位时面苍白,冷汗出,

脉濡;卧位时面红润,舌苔干,脉洪大无伦。延余会诊,

按气虚不能率血,营气随体位偏注论治,投以补阳还五汤:

黄芪15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归尾15克,地龙15

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

连服上方50余剂,病人血压卧位、直立位皆在150~

160/90~100mmHg之间,头晕腿软等亦随之好转。

重用黄芪治疗胃下垂(病历摘要)

白某,女,56岁。因反复胃脘疼痛30年,于2009年2

月初诊。有“胃下垂”病史30年,兼有浅表性胃炎。刻下症见:

胃脘及腹部发胀疼痛,遇冷及食凉后加重,时恶心,食少,

饥饿时心悸,周身畏寒,乏力,易上火,牙龈肿痛,腰部酸

痛,眠差多梦。小便频,大便不成形,食油腻或遇冷后腹泻。

苔白略干,舌底瘀,脉沉偏弱。

中医诊断:胃痛。中医辨证: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治

法:补中益气,温养脾胃。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45克,红参9克,枳实

15克,炒白术30克,附子15克(先煎8小时),生姜30克。

2009年3月二诊:服上方7剂,恶心、腹痛减轻,仍

畏寒气短明显,增附子至30克以除陈寒,增红参以补益气

血。苔厚有湿,加茯苓30克健脾利湿。至6月八诊时,已

服以补中益气汤为主之方剂百余剂。其间随证调方,现腹痛

畏寒已除,牙龈肿痛亦不见反复,小便调,大便略软,苔黄

厚,舌底瘀,脉沉细弦略数。仍以补中益气汤为主,以全其

功:黄芪90克,枳实15克,炒白术30克,红参9克,升

麻6克,柴胡6克,黄连3克,生姜18克。

胃痛之病,医者多以理气和胃之法治之,若见胃胀、牙

龈肿痛之症,更易辨为实热证以清胃导滞之法治之。然患者

患此病已30余年,且以“胃下垂”起病,现症见畏寒,遇凉病

重,其虚其寒可见一斑,而胃胀一症,气虚不行,亦能有此

表现。牙龈肿痛,为李东垣所谓“阴火”是也,太阴有寒,迫

阳明之气上行,故致经气不利而肿。治宜补中益气为主,用

大剂量黄芪,提振脾胃之气,脾胃气旺,故气行得畅,胀痛

自除,又以附子逐其陈寒,加强除痛之力,亦可引阳明之火

下行,故使虚阳不亢,病久缓图,故使服药时间长久,以断

其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