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原则
-
第五章肿瘤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由来已久,历代医家治疗肿瘤不外乎“坚者消之,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损者益之”四法,这些治疗法则都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上的。
古代医家在应用上述法则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治疗成果,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
有文字记载的宝贵经验,同时亦指导着当今的肿瘤临床治疗工作,使之成为用之不尽的源泉。
然而随着中医学本身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肿瘤学的创立与发展,特别是现代肿瘤临床学
方面的不断进步与提高,使我们在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方法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有了新的天
地。当今时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中医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了新的发展与创新,在古人的
基础上,结合现代中医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归纳,建立了恶性肿瘤治疗
中为大家所公认的十大法则,即健脾理气法、益肺养阴法、补肾培本法、养血补虚法、清热
解毒法、软坚散结法、化痰祛湿法、活血化瘀法、通腑攻下法和以毒攻毒法这十大法则,成
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法则。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实验技术的建立和提高也为中
医肿瘤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实验室的研究方面同样得到证实,中医对恶性肿瘤的
十大治疗法则是有其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的。因此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十大法则是以其坚实
的中医理论作为指导,丰厚的临床疗效作为基石,可靠的实验结果作为发展动力的。如果能
将这十大法则有机地、有序地结合,在肿瘤病人的治疗过程中灵活运用,就能进一步提高对
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助于全面地认识癌症的本质。
第一节健脾理气法
脾在中医生理病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主运化、
升清阳、统血液,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胃的生理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
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故称其为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脾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每个环
节遭到阻断或运行不畅则产生脾的病理变化,就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变化与
脾之功能密切有关。因此,健脾理气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有重要地位,凡恶性肿瘤见有神疲
乏力、纳食减少、脘腹作胀、形体消瘦、大便溏薄和脾虚之舌象、脉象的均可运用健脾理气
法治疗,而消化道恶性肿瘤应用健脾理气方法在治疗中尤为重要。
一、健脾理气法的中医理论
(一)脾的生理障碍与恶性肿瘤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津液,《素问²经脉别论》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这是一个正常的输布过程,而这个过程发生紊乱或破坏后则产生水
液在体内不正常的停滞,水谷不能运化,致成脾虚。进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三者
聚积煎熬成痰结,久之形成肿块,恶化为肿瘤。
脾主统血,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逃逸于脉管之外的功能。脾健则血液运
行如常,周而复始,输送精微于全身。然而脾的这一功能被削弱或抑制后可致成脾虚,固摄
作用障碍,造成血不摄生,运行混乱,不循常道,出走于脉外。如走于肌肤经脉、五脏六腑
之血不应所之处,继成运行迟滞,致成瘀血。瘀血者血之停留瘀阻,久而积之成肿块,可与
痰凝,可与气结,相结相搏,恶化为肿瘤。
脾主升,即脾气主升,这是和胃的降浊功能相对而言,其表现是脾的气机运动状态,故
说脾以升为健。假如这样的运动状态失去平衡时,则出现该升不升,该降不降,脾气运动功
能失健,使得运化和统摄作用发生了变化,气的升降运动状态发生了不平衡则出现气滞。气
机不利,升降运动失司,也是脾气运动功能的衰退表现,是脾虚的一个方面,气滞则血瘀,
气滞则痰结,痰瘀壅塞,形成肿块,继发肿瘤。
(二)经典论述与恶性肿瘤
《脾胃论》曰:“元气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
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生也。”此话指出了脾与气两者之间的
关系与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内生”的观点。脾的生理障碍会造成诸多病
理状态,从中医病理学角度看确与其有密切的相关性,当脾的生理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时,必
然会影响到气血主化,而血的生成有赖于气,脾虚则气不能生而成气虚,脾虚令气不能行而
成气滞,脾虚的同时还可以导致血的生成障碍,气虚血行无力,气滞血则停留而不行,故而
气滞血瘀成肿瘤,但根本原因为脾虚。
《诸病源候论》曰:“凡脾胃不足,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提示了脾气不足,
积症丛生的观点。根据脾的功能,所引起病理状态从本质上观察均是脾虚不足导致的,脾之
功能虚弱,运行不良,形成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结果。因脾虚水谷不运则生痰湿,脾虚血不固
摄则外溢而成瘀,脾虚而脾气升举无力则胃气不降进而上逆,气机升降失调而气滞痰凝血瘀。
脾虚气血不能生化,水谷精微不能输送,肌肤不养,上述情形可见为邪实表现,但纵观其本
为脾虚,虚是为本,故本虚标实。
《医学入门》曰:“郁结伤脾,肌肉消薄,外邪搏而为肿曰肉瘤。”脾主思亦主四肢肌肉,
情志失调,抑郁不快,过度紧张造成心理状态的不良,旷日长久,必伤及脾,而使脾虚。对
于四肢肌肉,脾虚则不胜主之,或外邪郁之,久则使四肢肌肉不甚负担而功能衰退。这样四
肢肌肉与机体通达无能,经脉失和,外邪不能随机体相流动之气搏结而成瘤。
纵观上述中医理论的描绘,认识到恶性肿瘤的生长、发展是一个体内邪正消长的过程,
恶性肿瘤形成的一个方面是脾虚,客邪留滞或邪毒内生是恶性肿瘤形成的另一个方面,大量
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健脾理气法可以防治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二、健脾理气法的临床研究
健脾理气法对恶性肿瘤的防治从中医理论方面所探讨的结论是有意义的,可以指导肿瘤
的治疗,并在临床实践上取得了疗效。健脾理气法作为中医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在中医治
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应有的重视,在肿瘤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累积了大量临床
研究和实践的经验。
(一)运用健脾理气法治疗恶性肿瘤
上海瑞金医院扶正抗癌方(党参、生黄芪、白术、薏苡仁等),结合化疗,治疗术后晚
期胃癌56例,结果3年、5年以上生存率分别为41.07%和30.07%。其疗效远较单纯姑息
切除或单纯化疗显著提高,通过癌胚抗原(CEA)和血清唾液酸测定,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
临床研究表明,健脾理气中药具有调节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
张书林报道,用健脾理气法为主方剂(黄芪5g,半夏5g,柴胡5g,西洋参10g,神
曲10g,香附10g,陈皮6g,升麻6g,甘草6g,白及6g,参三七6g,鱼腥草20g,川贝
母20g,全瓜篓20g。)治疗肺癌42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X线复查病灶明显好转,
存活大于5年)10例;有效(症状减轻,X线复查病灶得到控制或发展较慢,存活大于2
年)18例;无效14例(均于2年内死亡),总有效率为66%。
江西龙浩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为主方法治疗35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对脾胃虚弱,正气亏
损者,用以健脾益气、扶正补虚治则,药用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黄精、旱莲草等,对
照组以化疗为主,经随访后,结果显示应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者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潘明继对260例晚期大肠癌进行规范性治疗,通过中西医结合途径,根据病情不同分别
施以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或仅行改道术。术后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和化疗,中医治疗以
中医辨证为主线,化疗期间采用扶正健脾汤辨证加减,部分配合放疗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扶
正养阴汤辨证加减,在各种攻伐疗法的休止期或后期的巩固治疗则采用扶正解毒汤治疗,治
疗结果为Ⅰ期,Ⅱ期,Ⅲ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0%、56.12%、21.73%,平均5年生存率
为52.70%,以上各项生存率及疗效均较同期国内采用西医治疗者为优。
郭志雄对3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采用薏苡仁60g,生晒参10g,黄芪15g,白术9g,灵
芝10g,参三七10g,猪苓15g,山慈菇15g,山豆根15g,丹参30g,败酱草30g,无花果
15克组方中药加化疗治疗,与31例单纯化疗的对照组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体力状
况好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31.4个月)长于对照组(18.0个月)(P<0.01);治
疗组生存率(1、3、5年分别为100%、82.4%、67.5%)高于对照组(1、3、5年分
别为89.7%、61.2%、41.3%))(P<0.05);治疗组复发率(21.05%)低于对照组(48.3%)
(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经治后免疫功能改善(P<0.05)。治
疗组与对照组此较,其免疫调节,抑瘤,抗复发,生存期延长等均优。
邱佳信等在对胃癌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将14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运用随机分层配对法分
成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予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白扁豆等健脾理气为
主中药治疗,西药组予MMF方案(MMC、MTX、5-FU)化疗,中西医结合组予健脾理
气中药加MMF方案化疗。结果显示为中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4%、64.49%、
37.72%,西药组分别为41.39%、27.59%、7.62%,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为79.62%、61.44%、
40.84%,经统计学处理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生存率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中药组中位生存期23.5个月,中西医结合组为24.0个月,西药组为8.0个月,且中药组生
存质量较西药组明显提高,生存质量ECOG评分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
<0.05)。邱佳信在晚期肝癌治疗中,运用健脾理气为主中药治疗123例患者,一年生存率为
32.5%,采用其他方法治疗的97例,一年生存率仅为13.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存在显著
性差异(P<0.05)。
(二)运用健脾理气法减轻化疗副作用
健脾理气法的应用除有治疗恶性肿瘤作用外,临床实践中还发现健脾理气中药可以减轻
化疗的副反应,纠正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提升白血球,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和机体的免
疫状态等作用。
北京市中医医院以健脾益气方治疗脾虚型癌肿16例,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
淮山药、陈皮。结果显示患者脾虚症状改善,血红蛋白上升,小肠吸收功能提高(P<0.01),
消化道排空速度改善(P<0.05),细胞和体液免疫调整,血浆皮质醇含量上升(P>0.01)。
陈建中在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扶正与攻消中药及西药在治疗胃癌对白细胞的影响中
认识到,利用健脾益气中药配合适量补肾中药扶正,血象下降缓慢,波动小,骨髓增生受抑
轻,同时其他消化道及全身毒副反应亦较轻,是西药升白药物所不及。
西安市雁塔区肿瘤医院李明瑞自拟扶正汤加减,结合化疗治疗68例晚期癌症病例,药
用黄芪30g,茯苓30g,白术12g,木香9g,丹参30g,杞子20g,制首乌15g,当归12克。
结果显示:显效22例(服药后症状在一周内明显改善,血象持续稳定,化疗按期结束,白
细胞大于5000/mm3,血红蛋白大于10g/ml);好转28例(服药后症状有所改善,化疗期间
中断的时间不超过一周,白细胞大于4000/mm3,血红蛋白大于9g/ml);稳定13例(服药
后症状无好转,也未见加重,化疗勉强进行,白细胞小于3500/mm3,血红蛋白小于8g/ml);
无效5例(症情继续恶化,不能进行化疗,白细胞小于3000/mm3,血红蛋白小于6g/ml)。
总有效率93%,观察表明,本方有明显的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症状的作用。
王桂锦等研究表明,运用健脾理气中药合并化疗治疗胃癌61例,单纯化疗40例作对照。
结果显示治疗组因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化疗完成率
95%,对照组78%(P<0.01)。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率以对照组为高(P<0.01)。研究提示
健脾理气中药可提高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力。
黄兆明等用健脾为主中药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43例,总有效率为93.02%,显
著高于茜草双脂组(P<0.01)。
王瑞平报道,用健脾中药治疗胃癌和食道癌化疗毒副反应40例,药用党参、白术、茯
苓、甘草、黄芪、陈皮、淮山药、鸡内金等。结果健脾中药对改善食欲,减轻恶心和呕吐的
反应有明显的效果(P<0.05)。服用健脾中药者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下降率亦较低。
三、健脾理气法的实验研究
健脾理气法在中医理论上对脾虚型的恶性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具有指导作用,依据中医
理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在临床上采用健脾理气法则对恶性肿瘤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
取得了成果。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利用现代成熟的技术和实验方法,对中
医的健脾理气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健脾理气法临床成效的合
理性,并初步探讨了健脾理气法的实质和作用机制,形成了初步的理论。
(一)对恶性肿瘤的阻断和抑杀作用
邱佳信等以肿瘤成因多阶段学说作为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结合点,在细胞突变和细胞
介导突变等体外实验中证明某些健脾为主的单味中药和健脾复方具有明确的反突变、反启动
作用。白术、太子参、黄芪等健脾单味中药在实验中对所形成的V79细胞集落数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脾复方太四君汤(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甘草)能
够抑制N-乙基-N‘-硝基-N-亚硝基胍(ENNG)引起的对正常大鼠胃细胞和人相对正常胃细
胞介导的V79细胞突变,但不能抑制胃癌细胞介导的细胞突变。应用石胆酸(Lithocnlicacid)
和TPA(12-o-tetradecanaylphorbol-B-acetate)作用启动子,以“代谢合作”(metabolic
cooperation)作为模型,发现白术、茯苓、太子参、太四君汤、四君子汤等某些具有健脾作
用的单味中药和复方具有反启动作用。
于尔辛用大黄脾虚模型小鼠接种小鼠肝癌腹水癌HAC后用党参、白术、茯苓、八月札
等健脾理气中药治疗,健脾组和脾虚组比较,显示出一般状态好,食欲佳,活动正常,恶病
质出现晚,生存期长,健脾组生存期16.5±3.1天,脾虚组则为12.3±3.9天,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显著(P<0.05)。
王冠庭用健脾为主中药治疗艾氏腹水瘤BALB/C小鼠并对照分析,中药组较对照组存
活率显著提高,治疗组腹水中正常细胞数明显多于癌细胞,对照组则相反。
邱佳信等建立了国际通用胃癌模型—ENNG致皮革狗胃癌模型,模拟临床治疗,将致癌
狗随机分为健脾理气为主的中药组和化疗组,化疗组采用MMF方案,中药组狗的中位生存
期为428天(n=7),化疗组狗的中位生存期为246天(n=5),中药组狗的生存期比化
疗组的狗明显延长(P<0.05)。
周阿高等对中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的中药复方扶正抗癌方进行实验研究,方剂组成为党
参、生黄芪、生白术、生薏苡仁、仙鹤草、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石见穿等。实验研究
将胃癌细胞株(SGC-7901)接种于裸鼠背部造成肿瘤模型后分为三组,对照组每天每
只裸鼠口服生理盐水0.5ml,中药组每天每只裸鼠口服扶正抗癌方0.5ml,化疗组每周每只
裸鼠腹腔注射5-FU1mg,8周为一疗程。结果显示,中药组与化疗组抑瘤率分别达到39.2%
和6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中药组裸鼠平均体重明显高于化疗组平均体重和对照组
平均体重,表明扶正抗癌方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而无明显毒副作用。为进一步观察其
对胃癌细胞有无直接抑制或杀伤作用,采用体外培养的MKN-45,MKN-28及SGC-7901三
种胃癌细胞株,拟扶正抗癌冲剂配制药液(161.5mg/ml)的不同稀释液,对三种胃癌细胞进
行体外观察。结果该药对三种胃癌细胞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低分化MKN-45胃癌细
胞抑制作用最明显,在1:2稀释度48h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74.7%,持续到120h抑制
率仍在7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在电镜下观察到被抑制的MKN-45胃癌细胞
发生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水肿,胞浆脂肪空泡样变性,核仁缩小的变化。表明扶正抗癌冲剂
对MKN-45低分化胃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并能使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
(二)对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防治作用
邱佳信等用健脾中药治疗C57小鼠Lewis瘤的肺转移,白术组转移灶4.5±3.07个,对
照组为18.13±4.52个,(P<0.05)。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用裸小鼠脾包膜下接种人胃癌细胞
SGC-7901作模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服用健睥药为主的中药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三
十天后处死动物,观察转移情况,对照组中转移率为83.33%,中药组为16.17%(P<0.05)。
肝转移灶数中药组为0.169±0.371个,而对照组为2.333±2.057个(P<0.05)。中药组无肺
转移,而对照组为33.33%。腹膜种植转移灶,中药组为0.500±0.576个,而对照组为2.667
±1.954个(P<0.05)。中药组腹水出现率为16.67%,对照组为83.33%(P<0.05)。
申屠瑾用四君子汤加黄芪为主治疗小鼠肉瘤180腹水癌细胞静脉接种,小鼠Lewis肺癌
皮下接种,发现健脾中药具有抑制血行转移和肺转移的作用。
汤铭新用党参、白术、杞子等健脾为主中药治疗小鼠前胃癌FC,通过对Lewis肺癌的
血行转移治疗显示转移灶数中药组为10.5±3.5,对照组为42.7±13.5(P<0.05)。另外对宫
颈癌U14治疗,中药组淋巴结转移率25%,对照组55%(P<0.05)。
(三)对恶性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
汤铭新用党参、白术、杞子等健脾为主中药治疗小鼠前胃癌FC,中药组抑瘤率为14.6%,
CTX2mg组为26.8%,而中药加CTX2mg组则为51.2%(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
明显的抑瘤作用,健脾为主中药具有明确的对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其次对荷瘤小鼠每次给
予CTX4mg时死亡率为50%,而加用健脾为主中药的则下降至12.5%,说明中药有明显的
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
邱佳信等研究用四君子汤等健脾类中药阻断5-FU、阿霉素等化疗药对V79细胞DNA
单链断裂的增加作用,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这些非癌细胞,减轻了被化疗药物杀伤的程度,并
阻断了化疗药物的致癌作用。
谢冰芬等对临床上针对中晚期胃癌及其在化疗中出现的严重的气虚血瘀症而组成的以
健脾中药为主的复方固本抑瘤Ⅱ号方进行了体内抗癌增效试验,结果表明该方60g²kg-1/d
能显著增强CTX、5-FU抗小鼠S-180和肝癌细胞的作用(金正均法q值均>1);但不能增
强ADM抗小鼠S-180和肝癌细胞的作用(q值<1)。而120g²Kg-1/d对CTX抗小鼠S-180
和肝癌细胞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疗效不稳定(3/5次实验的q值>1)。提示固本抑瘤2
号方的增效作用要求的剂量是在60-120g²Kg-1/d。
(四)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
潘明断等对103例胃癌病人分别于手术前后,化疗期间及化疗后予扶正健脾汤,药用党
参、白术、茯苓、甘草、麦冬、木香、黄芪、陈皮、鸡内金等,并与单纯手术及化疗组对照,
结果表明服用扶正健脾汤的病人T细胞亚中的辅助T细胞、NK细胞数量和转化能力明显
提高。中药对荷瘤小鼠淋巴结、脾的IgG,IgM合成和B淋巴细胞向浆细胞转化有增强作用,
同时有36%的抑瘤作用。
郑坚等对153例进展期胃癌的一些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检测探讨与脾虚的关系,将
153例病例按脾虚积分评分分为轻度脾虚组和中重度脾虚组。结果显示中重度脾虚组和轻度
脾虚组相比较,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下降,白细胞、血小板、血沉则上升,
C
3
、C
4
、IgA上升,CD
3
、CD
8
下降,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表明用半定量化确定的不同
脾虚程度其这些指标的测定有不同的结果,这给健脾益气方法的应用提供了空间,从不同的
侧面提示健牌益气法的重要意义。
廖世新在小鼠脾虚荷瘤S-180模型上,用黄芪、白术、淮山药、大枣等健脾益气中药
结合DDP化疗,并与单纯中药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结果化疗配合中药组NK细胞、IL-
2活性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
姚淮芳将28例进展期胃癌术后病人中药加FM化疗组和胃复安、VitB6加FM化疗组比
较,中药组以健脾药物为主。结果显示,胃复安、VitB6加FM组化疗结束后CD
4
、CD
4
/CD
8
较之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中药加FM组无明显变化。化疗后两组间比较,胃复安组
CD
4
、CD
4
/CD
8
和NK细胞明显降低(P<0.05)。故认为健脾药物能通过增强T淋巴细胞和
NK细胞活性,缓解化疗药物引起的免疫抑制,对化疗期间细胞免疫具有保护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围绕中药对NK细胞、LAK细胞和IL-2活性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结果证实某些中药提取成分能增强LAK细胞活性,更多的中药则能提高NK细
胞活性或促进IL-2产生。
卢雯平等将90只移植小鼠前胃癌瘤株的615系小鼠随机分成三组,即养胃抗瘤冲剂组、
化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动态观察肿瘤生长的不同阶段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肿瘤生长的
早期、中期养胃抗瘤冲剂组抑瘤作用较强,相应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亦强。红细胞可促进NK
细胞活性,中药组尤为明显,表明具有健脾功能的养胃抗瘤冲剂可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进
而提高NK细胞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郑坚)
参考文献
1.印会河等.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李佩文等.中西医临床肿瘤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35~141
3.龙浩等.中药治疗晚期大肠癌远期疗效分析.江西中医药,1996,27(4):32
4.潘明继等.中西医结合治疗260例中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96,37(4):
218~220。
5.郭志雄.扶正抑瘤汤在大肠癌术后治疗中的作用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9,5
(1):10~13。
6.邱佳信等.健脾法为主治疗晚期胃癌的探讨.中医杂志,1992,33(8):23~25。
7.邱佳信等.健脾理气、清热解毒、软坚化痰方剂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西
医结合杂志,1987,7(5):275~277
8.王桂锦等.益气健脾口服液合并化疗治疗胃癌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
14(11):661~663
9.黄兆明等.健脾补肾方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江西中医药,1995,
26(6):20~21
10.王瑞平等.健脾益气治疗胃癌食道癌化疗毒副反应40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4,10(5):
47
11.邱佳信等.健脾补肾中药对肿瘤成因多阶段学说中起始和启动的影响.中国医药学报,
1993,8(5):16~19
12.于尔辛等.健脾理气合剂对荷瘤脾虚模型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4,(4):46~48
13.王冠庭.健脾为主中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2):712~716
14.周阿高等.扶正抗癌方治疗移植性胃癌裸鼠实验研究.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7,14
(3):18~19
15.王冠庭等。扶正抗癌冲剂对体外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3):
148~149
16.邱佳信等.中医中药对肿瘤预防作用的探讨.中医杂志,1993,34(9):560~561。
17申屠瑾等.健脾补气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杂志,1986,(12):42~43。
18.汤铭新等.健脾益肾冲剂对化疗药的减毒作用和抗转移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9):
549
19邱佳信等.健脾中药防治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作用原理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6):
45~47
20.潘明断等.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规律的探讨.中医杂志,1994,35(3):159~161
21郑坚等.进展期胃癌的脾虚和实验室检查相关性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8):
22.谢冰芬等.固本抑瘤Ⅱ号方对抗癌药物的增效作用.癌症,1996,15(3):181~183
23.姚淮芳等.健脾化生汤对胃癌术后化疗期间细胞免疫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6,4(3):138~140
24.廖世新等.健脾扶正法对脾虚荷瘤化疗鼠NK、IL-2活性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1996,23
(5):235~237。
25.郑玉玲等.中西医肿瘤诊疗大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53
26.卢雯平等。.养胃抗瘤冲剂治疗胃癌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6,2(6):
450~452
第二节益气养阴法
气在中医学概念中是指构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
具有推动、营养、气化、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比如正气就是内重要的抗病物质,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是相对于阳而言的中医概念,阴液也是内的基本生命
物质,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疾病的状态必然是体内阴阳平衡关系的失衡,而阴液
的亏损更较为多见。朱丹溪倡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恶性肿瘤病人,较多见到神疲乏
力,午后低热,夜烦不眠,舌红苔剥脉细之征象,故益气养阴法在中医中药诊治恶性肿瘤的
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气、阴的盛衰与五脏都有关,尤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
一、益气养阴法的中医理论
(一)气的生理功能异常与恶性肿瘤
1.肺的生理障碍与恶性肿瘤
肺在中医脏象学说中是五脏之一,在脏腑之中位置最高。《灵枢²九针论》说:“肺
者,五藏六府之盖也。”肺的功能体现在其宣发和肃降上,且肺主气,司呼吸,又能通调水
道,朝百脉。肺主宣发肃降,这是其它功能的基础。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将气血津液布散至全
身,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肉皮肤,无处不到。排出体内的浊气,宣发卫气于肌表,抵御外
邪;吸入清气,以保证之气的产生,并将代谢后无用的水液“下输膀胱”。若肺之宣发
肃降功能失常,就会引起“肺气不宣”、“肺失肃降”等病理变化,一则自然界清气不能入内,
影响正气的形成,二则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出,积聚体内,损伤正气,终使恶性肿瘤的生成。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通过呼吸功能,吸入自然界清气,与先天的精气,后
天水谷之精气结合而体之气。若主气,司呼吸功能障碍或减弱,之气无法形成或形
成气虚,则导致正气无力抗邪或气机运行障碍出现气滞,进而影响到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
成,久之形成癥块,恶变为肿瘤。
肺有通调水道之功,肺对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有疏通和调节的作用。通调水道功能正常,
则水液运行、代谢有序,正常生理活动得以保持,若此功能失常,汗、尿等代谢物不能
正常排泄,势必停于体内,聚积而成痰、饮,日久而成癥块。
肺朝百脉,是言肺有协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此功能一旦受到影响,血液的运行
必发生混乱,造成血液瘀滞,体内清浊交换异常,浊邪停留于体内与痰、饮、瘀血相结,日
久则形成肿瘤。
2.脾的功能衰弱与恶性肿瘤
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若脾健则气
血化生充分,机体有充足的抗病物质,并维持生命物质和内环境的稳定;若脾失健运,则营
养物质吸收困难,抗病能力下降,水液也不能布散而停滞于体内,产生痰、湿、饮等病理产
物,阻滞经络,与瘀血互结,形成肿瘤。
3.肝的生理功能障碍与恶性肿瘤
肝脏功能主疏泄和藏血。肝调畅气机和情志,分泌和排泄胆汁,并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和血、津液的运行。若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则病人胁肋胀痛,肠鸣腹泻;分泌和排泄胆汁
失常,则生黄疸;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还可导致血行不畅,引起血瘀,形成癥积肿块。若
肝脏藏血功能失常,则肝血虚,肝阴愈虚,症见低热口干,舌红苔光,胁肋刺痛,头晕目眩,
爪甲青紫等。恶性肿瘤患者病至晚期常可见到肝血虚、肝阴竭等临床表现。
4.肾的功能衰弱与恶性肿瘤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阴阳乃全身阴阳的根本。恶性肿瘤病人疾病常缠绵不愈,“久病及
肾”,最后必造成肾中阴阳的衰竭。肾主全身水液代谢,若肾虚全身水液代谢失常,则水液
泛滥,症见全身水肿,或水液停聚于身体某处,症见胸腹腔积液,或单见下肢水肿。代谢失
常之水液成为痰饮之邪,与瘀血等相互影响,日久形成肿瘤。临床上常见到病至后期病人表
现出虚弱消瘦,颧红戴阳,五更泄泻,脉微欲竭等症,多提示预后不良。
(二)阴液的病理变化与恶性肿瘤
阴平阳秘是健康状态得以保持的基础。阴阳一方有偏盛偏衰,则阴平阳秘状态
被打破,导致疾病发生。阴虚则生内热,消灼津液,炼液成痰,痰阻气机,气滞更易生痰及
湿浊,并致血瘀,痰、瘀、湿浊与热毒相搏,形成肿瘤。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病程较长,缠绵
日久,最易耗损阴液,阴耗则阳动,阳无阴制,轻则虚热内生,重则妄动生火,更加消灼阴
液。所谓“阴虚则內热”,恶性肿瘤病人常见不规则低热,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唇赤颧红,
尿黄量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状,皆是阴液亏损,虚火内生的表现。至于恶
性肿瘤晚期,真阴亏耗,颧红如妆,舌红而光,虚阳浮动,病人兴奋多语,夜卧不眠,阴阳
离绝之时则病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三)经典论述
《素问²调经论》云“阴虚生内热”,指出虚火内热的产生皆是由阴虚引起。阴虚是内
热产生的病理基础。
《金匮要略²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
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
故得之。”指出肺痿的发生与肺热叶焦,重亡津液有关。肺癌患者临床晚期见到咳嗽,咳痰
量少,咳血痰,发热,消瘦,呼吸功能日渐衰弱,这些临床表现都是与气阴两虚有关。
《景岳全书²咳嗽》:“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
足,若虚中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指出治法中应兼顾外感和内伤,祛邪时不忘补,补益
时不忘散邪。
《临症指南医案²肺痿门》:“肺痿一症,概属津枯液燥,多由汗下伤正所致。夫痿者,
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津亡而气竭也。„„金匮治法,贵得其精意。大意生胃津,润
肺燥,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清火热,以复肺之清肃。故外台用炙甘草汤,在于益肺气之
虚,润肺津之燥。千金用甘草汤及生姜甘草汤,用参甘以生津化热,姜枣以宣上焦之气,使
胸中之阳不滞,而阴火自熄也。”
二、益气养阴法的临床研究
益气养阴法在中医药辩证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其不但用于肺癌的
辩证施治,对于其它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鼻咽癌、胃癌等,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以及
与放疗、化疗联合应用,减少放、化疗不良反应方面,国内学者也作了较多的临床观察和研
究,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一)益气养阴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调节作用
扬州市中医学院邹大同等以恶性肿瘤患者52例,分为益气养阴方加化疗组(30例)及单
纯化疗组(22例)。其治疗前测得T淋巴细胞亚各项数值均低于正常健康人组(P<0.01)。中
药加化疗组治疗后OKT3及OKT4明显提高(P<0.01),OKT4/OKT8比值也有提高(P<0.05),
和单纯化疗组对照,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说明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普遍低
下,经益气养阴方合并化疗后得到改善,提示该复方对T细胞网络有良好的正向调节作
用。
上海长海医院凌昌全以益气养阴方对68例晚期癌症患者(其中呼吸系统肿瘤18例,消
化系统肿瘤24例,腺癌12例,其它部位肿瘤14例)分为气阴两虚型和非气阴两虚型进
行治疗,并分别检测了两型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方具有提高巨
噬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毒效应、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NK细胞杀伤活性等作用。作者
认为益气养阴方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可能是全面调动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从而发挥
抗癌效应,延长病人生存期。
苏州市中医院李涌健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病人30例,其中鳞癌15例,腺
癌15例,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法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治疗后6个月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
93.3%和66.7%,高于化疗组的53.3%和26.7%;在提高晚期肺癌生存质量方面,中药益气
养阴法治疗优于COF方案和MOF方案化疗;对晚期肺癌的瘤灶稳定率优于化疗组。观察
到中药益气养阴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外周血的总T细胞(OKT
3
),辅助性T细胞数(OKT
4
)
有明显提高,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加。探讨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优于
COF方案和MOF方案化疗的机理是提高机体免疫监视效应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杀伤肿瘤细
胞,调节环核苷酸含量,抑制癌细胞分裂增殖。
上海市中医院王维平以扶正养阴方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显示:(1)中药扶正养阴方可促进
晚期肺癌患者体内的NK活性,该项指标升高明显的患者,其机体的一般状况(包括生存质
量、A/G比值、肺功能)都有明显改善。(2)中药扶正养阴方可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
在提高患者的白球蛋白比值、增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肺功能等方面均发挥积极的效果。
河南省新野县中医院陈斌、河南省肿瘤医院邵梦扬通过益气养阴汤合并化疗治疗小细胞
肺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明了益气养阴汤能提高化疗疗效,减轻化疗副反应,提高机体免
疫功能,具有“扶正而不助邪”的中医药治癌特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齐聪、刘爱武观察益气养阴煎合化疗对卵巢癌T细胞亚
的影响。试验中将59例卵巢癌患者,分为益气养阴煎加化疗组(30例)及单纯化疗组(29例)。
治疗前两组的T淋巴细胞亚,除OKT3基本正常外,其余各项数值均低于正常健康人组
(P<0.01)。经服益气养阴煎合并化疗后,OKT4及OKT4/OKT8比值明显提高(P<0.01)。说明
卵巢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益气养阴煎合并化疗有助于提高卵巢癌患者的
机体免疫状况。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周建华等以参脉液联合氨基酸治疗胃癌围手术期病人。认为胃癌
及手术,对病人的打击较大,对于疾病的预后极为不利。氨基酸具有减少肌肉分解、供能、
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作用;参脉液具有增强体质、补气养阴的作用,能保护T细胞
功能,使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保持较正常状态。二者合用,则利于疾病的克服,比单用一种更
具优越性。
(二)益气养阴法改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
1.益气养阴法治疗肿瘤性发热
蒋益兰等自拟益气养阴,凉血化瘀之参羚退热煎观察治疗共76例癌性发热患者,其中观
察组46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消炎痛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4.6%,优于对照
组(60.0%),P<0.05,停药后体温回升率,观察组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8.1%),P<0.01。
提示参羚退热煎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肯定。
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李力强、周崇伦以益气养阴法为主,配合口服萘普生治疗恶性肿瘤
晚期非感染性发热43例,其中肝癌14例,肺癌7例,脑肿瘤6例,急慢性白血病5例,胃
癌4例,结肠直肠癌及恶性淋巴瘤各2例,骨肉瘤1例。结果显效31例(72.09%),有效9
例(20.93%),无效3例(6.97%)。退热时间0.5~6.5天,平均2.5天。一个疗程后,平均体
温37.5±1.0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益气养阴法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
上海曙光医院万华总结了陆德铭在中医外科临床上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腺癌术后气
阴两亏的患者。认为手术、放疗、化疗对机体的损伤,使脏腑功能减退,耗气伤阴,日久阴
损及阳,阴阳俱虚而邪气流连,造成正不胜邪,易复发、转移。故在治疗上须扶正,祛邪不
可伤正气。
山东中医药大学马苓云、唐由君针对肺癌多气阴两虚,热毒痰瘀内结的病机特点,拟定
益肺养阴为主之益肺胶囊,与化疗药物配合治疗中晚期肺癌32例,与单纯化疗组30例对照。
结果表明中药加化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病灶稳定率、免疫指标、外周血象等方面显著优于
化疗组。
江西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王晓用中药益气养阴为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8例,
结果生存期最短为8个月,最长5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6.22个月,其中位数生存期为3.53
个月,中药治后中位数生存期为7.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77.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唐由君、顾振东等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
病152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化疗多应用HOAP方案,中药常规应用益气养阴方。
结果,完全缓解109例,完全缓解率71.71%;部分缓解28例,部分缓解率18.42%,总缓
解率90.13%。完全缓解的患者生存期122~5475天,平均634天。
湖南医科大学陶正德用益气养阴方防治鼻咽癌放疗中咽部粘膜反应27例,并以27例采
用常法治疗的同类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咽部粘膜反应平均初发时间为21.6±5.8天,对
照组为12.3±3.6天(P<0.01);放疗结束时的咽部粘膜反应程度在二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P<0.02)。提示益气养阴方具有延缓鼻咽癌放疗患者咽部粘膜反应发生时间、减轻反应程
度的作用。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连华等应用益气养阴汤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中放组138
例,五年内复发16例(11.59%),单放组134例,五年内复发51例(38.06%),两组间有非常
显著性差异(P<0.01)。五年内中放组因复发而死亡的人数明显少于单放组,两组间有非常
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三年及五年以上生存率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作者认
为益气养阴汤方剂中大部分药物是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
能,可能是减少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复发的原因之一。
三、益气养阴法的实验研究
益气养阴法在临床实践上取得的疗效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随着实验技术水平的提
高,运用现代实验技术深入地研究益气养阴法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原理,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
学理论,为中医药学的现代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益气养阴法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罗长义以Lewis肺癌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益气养阴中药治疗肿
瘤情况:益气养阴法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体重,具有减轻和延缓恶病质的产生、发展,抑
制肿瘤的生长和抗转移作用;提高荷瘤宿主的免疫功能,升高NK细胞、LAK细胞的杀伤
活性。与化疗药物合用加强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抗转移作用,减轻化疗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
其疗效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提高宿主的一般状态,升高和恢复受抑制的免疫功能,
间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沈阳解放军第202医院王者仁等将Lewis肺癌瘤株注射于C57BL/6小鼠皮下,用60Co
γ-射线照射小鼠,观察小鼠免疫功能的变化及益脾养阴方对其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放射组
免疫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益脾养阴方组各项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1)。研究结
果提示益脾养阴方能拮抗射线对免疫功能的损伤,起到了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
苏州中医院李涌健观察了益气养阴方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作者以Lewis
肺癌小鼠为模型,随机抽签法分为中药组、中药加环磷酰胺(CTX)组、CTX组和对照组。
所有动物测脾脏总T细胞,NK细胞活性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观察结果显
示中药益气养阴方治疗后,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荷瘤小鼠的总T细胞数,NK细胞的杀伤活性
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并能够缓解小鼠免疫效应细胞活性的降低程度。提示
中药益气养阴方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应和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是益气
养阴方依靠提高荷瘤机体的免疫效应细胞和功能来发挥抗肿瘤效应。
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王维平对扶正养阴方进行免疫学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扶正养阴
方的抗肺癌效果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通过IFN-α、NK途径来实现的,在促进NK活性方面,
扶正养阴方各药间有协同作用,并有一最适作用浓度;作者认为扶正养阴方与IFN-α合用
可能会增强对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附院刘宇龙等以肺瘤平消煎(由沙参、麦冬、黄芪、太子参、重楼、
女贞子、桔梗、浙贝、白术、白花蛇舌草、人参、蒲公英、全瓜蒌、水蛭、全蝎、蜈蚣组成)
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率达45.36%,对Lewis肺癌自发肺转移抑制率为53.99%,对Lew
is肺癌小鼠生命延长率为47.04%,同时研究显示该方剂对因荷瘤导致低下的脾NK细胞活
性有较好的恢复作用。提示肺瘤平消煎在抗癌抑瘤的同时亦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山东中医药大学李震等用中药益气养阴方煎剂对实验性肿瘤小鼠灌胃,小鼠体重、胸腺
重、脾脏重增加,抑瘤率达53.34%,生存质量明显好转,血浆cGMP明显降低(P<0.001),
cAMP/cGMP明显升高(P<0.001)。实验表明该益气养阴方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调整环核苷酸
比值,增加机体免疫力而达到促分化和抑制肿瘤生长而实现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董军等以L
7212
白血病小鼠为模型,观察益气养阴方诱导癌细胞分化的
细胞形态学变化。观察显示益气养阴组静脉血核细胞数较造型组明显减少,油镜下可见有核
细胞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白细胞数及瘤细胞百分比都较模型组显著降低;骨髓象观察
显示益气养阴组骨髓增生大致正常,原始及早幼阶段细胞显著减少,中幼和晚幼阶段细胞比
例趋于正常,与模型组相比瘤细胞百分比下降十分明显。
(二)益气养阴法对实验动物模型病理和癌相关基因的影响
上海中医药大学邹奎昌等应用黄曲霉毒素B1致大鼠肝癌模型,动态观察养阴方和清解
方在与黄曲霉毒素B1同时使用及在明显癌前病变出现后使用时,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两中药方对黄曲霉毒素B1所致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黄曲霉毒素B1致大鼠肝
癌作用过程中的肝细胞核变异及内质网脱颗粒等有一定防止或阻断作用。提示两中药方对黄
曲霉毒素B1所致的肝细胞癌变过程或肝癌前病变有防治或阻断作用,进而减少或推迟了肝
癌的发生[23]。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肝病研究中心胡义杨等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大鼠肝癌为
模型,通过病理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生化、细胞周期动力学等观察,探讨养阴柔肝法对肝
癌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中药组癌前期的异型性变及成癌期的癌变程度较模型组轻,同时其
AFP阳性区、GGT阳性灶及肝组织GGT、GST活性较低;中药组DNA合成期(S)细胞增多
的幅度明显低于模型组。提示养阴柔肝法对DEN诱发动物肝癌有一定的阻抑作用,其作用
可能与抑制肝细胞DNA合成有关。
上海岳阳医院王晓素以DEN诱发大鼠肝癌为模型,观察肝癌癌前期(14周)和肝癌形成
期(20周后)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GGT组化及AFP免疫组化的改变,以及养阴柔肝方防治肝
癌的作用。养阴柔肝方能抑制肝癌癌前期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延缓肝癌的形成。
上海长征医院许玲应用人肺腺癌LAX-83裸小鼠模型观察益肺抗瘤饮对癌细胞增殖的
抑制作用,发现其抑瘤率为45.59%。并且益肺抗瘤饮组的Ki-67阳性率低、细胞周期中S
期细胞数减少,有统计学差异。益肺抗瘤饮组c-myc蛋白表达、P53蛋白表达发生了改变。
说明益肺抗瘤饮的抑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癌基因的表达,直接影响癌细殖而实现的。
(赵海磊)
参考文献:
1.邹大同.益气养阴方合并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的影响.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4;10(3):16
2.凌昌全.益气养阴方对68例晚期癌症患者免疫监视功能的影响.黑龙江中医药,1992,(2):
20
3.李涌健.益气养阴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11):
1014
4.王维平.扶正养阴方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江西中医药,1997,28(2):24
5.陈斌,邵梦扬.益气养阴汤合并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26例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
志,1991,(4):204
6.齐聪,刘爱武.益气养阴煎合化疗对卵巢癌T细胞亚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1998,25(3):
128
7.周建华.参脉液联合氨基酸在胃癌围手术期的使用体会.长春中医学院学
报,1995;11(2):32
8.蒋益兰.参羚退热煎治疗癌性发热46例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5):397
9.李力强,周崇伦.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恶性肿瘤晚期非感染性发热.实用中医内科杂
志,1994,8(3):21
10.万华.陆德铭外科临床运用益气养阴法的经验.中医文献杂志,1998;(2):24
11.马苓云,唐由君.益肺胶囊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
22(1):50
12.王晓.益气养阴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8例.江西中医药,1994;25(1):35
13.唐由君,顾振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52例.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22(6):436
14.陶正德.益气养阴方防治鼻咽癌放疗中咽部粘膜反应的疗效观察.湖南中医学院学
报,1993,(1):20
15.李连华.益气养阴汤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远期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91,(5):32
16.罗长义.益气养阴抗肿瘤的动物实验研究.甘肃中医,1999,12(4):51
17.王者仁,陈艳秋,李德新.益脾养阴方对荷瘤受照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
临床免疫学杂志,1998,10(6):45
18.李涌健.益气养阴方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观察.中国免疫学杂
志,1989,(4):248
19.王维平.扶正养阴方的体外促NK活性作用.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5):349
20.刘宇龙,孟祥涛,贺慧江.肺瘤平消煎对移植性肿瘤的实验研究.山东中医学院学
报,1996,20(1):40
21.李震,余美娟,张彩.抗肿瘤中药提高实验性肿瘤小鼠生存质量和对血浆环核苷酸水平影
响的研究.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5):351
22.董军,李哲,李军山.益气养阴方诱导癌细胞分化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
报,1999,23(3):222
23.邹奎昌,徐凤仙,林水淼.养阴方和清解方防治大鼠肝脏癌变的超微结构研究.上海中医药
杂志,1996;(7):45
24.胡义杨,王晓素,徐列明.养阴柔肝法防治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研究.中国中医药
科技,1995,2(3):11
25.王晓素,刘成,刘平.中药复方防治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病理学研究.江西中医药
1999,30(3):34
26.许玲,刘嘉湘.益肺抗瘤饮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
志,1996,16(8):486
笫三节补肾培本法
补肾培本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基础,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
“先天之本”的肾与恶性肿瘤有密切关系,在临床上使用补肾培本法治疗恶性肿瘤其例不胜
枚举。同时一些实验研究的结果也认为补肾培本法有其客观依据,不失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
个有效方法。因此在临床上的恶性肿瘤者其表现为腰酸膝软,头目眩晕,形体消瘦,精神萎
靡,久泄不止,腹部胀满,肢体肿胀,发脱齿摇等肾虚症状的肿瘤患者均可采用补肾培本法
治疗,特别是对生殖系统肿瘤,腺肿瘤,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运用之有较好疗效,而其他
的一些恶性肿瘤可结合中医辨证方法,若辨证为肾虚者,使用本法治疗同样可得到相应疗效。
一、补肾培本法的中医理论
(一)肾的生理障碍与恶性肿瘤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藏精是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肾
对精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肾之精气是构体的基
本物质,也是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一旦肾之藏精功能障碍,精气得以流失
则的各种活动的物质基础丧失,使机体的正常活动失去支持,进入无序状态,“先天之
精”和“后天之精”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紧密关系破坏。进一步使产生“后天之精”的
脾的功能不能发挥,运化失常,故而痰湿凝聚,聚久成积,形成肿瘤。肾藏精功能障碍,使
促进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的机制破坏,使机体的一些部分不按肾中精气所规定的生理效应来
促进机体生长,结果生长发育的轨迹发生了病理性的变化,异常组织增生,进而癥积丛生。
如肾中精气为机体内邪所用,使机体产生的内邪利用精气产生大量的病理产物,如痰、瘀、
饮、湿、毒等,相合相聚,肿块相博由此则生,越博越大,瘤体生成。
其次,肾中精气是机体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肾
阴肾阳就是其作用的具体表现,也是肾中精气对机体各方面效应体现。肾阴不养肝,则肝风
内动,肝阳上亢,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致全身气机失司而气滞,气滞则血循不畅而血瘀,
气滞可使水液运行失畅而痰凝,气滞、血瘀、痰凝三者合之博结成肿瘤。肺失肾阴滋养则肺
燥,肺燥则肺之宣肃失调,水液通调失司,痰液生成。痰在热和毒的煎熬下则凝成肿抉。脾
失肾阳的温煦可呈显脾阳不足,而脾阳不足又可致脾的功能失常,故而可致脾主运化、主统
血失司,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使气机升降不利,水谷运化失健而气滞、血瘀、痰聚,三者
互为作用致肿块形成。所以肾藏精作用失常不仅影响肾本身外,还可波及到其他脏器,形成
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以及造成恶性肿瘤形成的环境和基础,并在各种病理因素和病理产物的
作用下最终形成恶性肿瘤。
肾主水,即为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调节和维持体内津液
代谢的平衡,起到一个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对津液的代谢肾起着蒸腾气
化这一关键的作用,如果这一作用发生了障碍则在整个津液代谢过程中的脾、肺、三焦的生
理功能就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因此肾确实在津液代谢过程中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假如肾不
主液,那么脾就不能运化和转输水液,使水液停留,不向肺转输水液,就不能从脾脏转输到
所需要的津液,而使肺无所宣散,无所降肃,肺对津液代谢中所应发挥的功用瘫痪。这样水
停于脾,肺失于宣肃,久则煎熬成痰,相聚于体内与体内其他病理产物或邪毒相博而成肿块。
肾主纳气,纳气者即固摄和受纳之意。气的运行按一定的规律进行,不使气的运行所越
常规之道。肾的纳气功能就是肾的封藏作用在气息活动中的体现,肺吸入之清气必须循规韬
距地下达于肾,然肾主纳气功能障碍则肺吸入之清气不能下达肾,那么气郁之于肺,出现肾
不纳气之象,郁于肺之气聚合,久则越甚,影响到体内气机运行,形成气滞,和其他病理产
物博结而成肿块。同时积聚之气本身亦可发展成为肿块。
(二)经典论述与恶性肿瘤
《素问²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
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从古人之云可以认识到肾与水的关系密切,肾
者主水,主水液的输布调节,假如肾脏出现对水液调输不利,则水聚生为胕肿。水聚而不散,
胕肿而不退,再加上气滞、血瘀、热毒与聚水博结,久之生成肿块进而为积,即由聚到积。
《景岳全书²积聚》云:“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
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肾气不足,蒸腾无力,则下焦不化,造成机
体虚损失调,而后邪气乘虚而入,客于体内,正虚而不能胜邪则邪气横行于体内,使形成肿
瘤的物质丛生,这些物质如痰、湿、毒、瘀、热等,相互博结滋生,聚而成积,积而成块,
肿瘤生成。
对于现代所论的喉癌的病因,易方坞《喉科肿瘤》曰:“此由肾液去亏,相火炎上,消
烁肺金,熏燎咽喉。”论述了喉癌的发生与肾阴不足有关,肾阴亏虚不能制约相火,则相火
上扰,肺受其熏灼而肺之津液煎熬成痰,痰凝成积,上燎咽喉而为咽喉肿瘤,所以肾的阴阳
之平衡是肾之功能正常发挥的关键。
赵献可《医贯》曰:“三阳结谓之隔。三阳者,大肠,小肠,膀胱也。结谓结热也。大
肠主津,小肠主液。大肠热结则津枯,小肠热结则液燥。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
结则津液竭。然而三阳何以热结?皆肾之病也。盖肾主五液,又主大小便。肾与膀胱一脏一
腑。肾水既干,阳火偏盛,煎熬津液。三阳热结则前后闭涩,下既不通,必反于上,直犯清
道,上冲吸门咽喉,所以噎食不下也。”一般认为噎膈起病为三阳热结,为热邪结于膈所致,
但热邪何能结于膈?赵献可分析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肾出现了病理变化,肾水亏虚,不能制热,
以致于热邪乘虚而入,三阳热结,上冲咽喉,噎食产生,肿瘤形成。
一、益肾培本法的临床研究
(一)运用益肾培本法治疗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虚弱,正不胜邪有关。特别是肾精不足,肾气亏虚导致机
体抗病能力下降,病邪得以在体内滋生,使恶性肿瘤生成的病理产物大量聚集进而使肿瘤形
成。补肾培本法可以增强机体内正气,使正胜邪退,从而抑制了病邪的进一步发展。
许继平等用补肾疏肝的方法治疗肝癌,并设化疗组进行对照观察。中药组用补肾疏肝基
础方,药用何首乌、枸杞子、桑寄生、山萸肉、仙灵脾、柴胡、郁金、香附、佛手等。结果
提示中药组54例,生存三个月达90.7%、六个月达55.6%、九个月达37%、一年达14.8%、
一年三个月达5.6%。化疗组27例分别为92.6%、55.6%、25.9%、11.1%、0%。中药组
的中位生存期为8.9个月,化疗组为6.2个月。故以中医理论“肝肾同源”,采用补肾扶正培
其本,疏肝理气缓其表的方法治疗肝癌获得效果。同时补肾疏肝中药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
存质量亦有明显作用,中药组54例经治疗后精神改善占76%,食欲改善占68%,黄疸改善
占53.8%,腹水改善占71.8%,出血改善占73.3%,肝区疼痛改善占72.5%,肝肿大改善占
41%,蛋白比例改善占53.3%。
杨世勇等以补肾法为主辨证治疗食道癌,使一些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治疗获满意的效
果。明确指出食道癌的根源在于肾阴亏乏,阳火偏盛,煎熬津液而致三阳结以成噎膈,因此
补肾当辨证施补,补肾之不足,泻三阳热结。同时勿忘阴阳互根之理以调补肾之阴阳,善阳
中求阴,阴中求阳。对食道癌乃有阴虚者,症状表现为进食困难,有堵塞感,伴口咽干燥,
腰酸膝软,消瘦乏力,舌深红少苔,脉沉细无力。药用首乌25g,生地40g,杞子20g,石
斛20g,麦冬25g,沙参25g,玉竹25g,丹参15g,半枝莲15g,山慈菇20g,生甘草15g。
对食道癌伴有阳虚者,症状表现为畏寒腰痛,膝软便溏,舌红苔白而腻,脉沉细。药用仙灵
脾15g,补骨脂20g,菟丝子20g,生地20g,肉苁蓉15g,干姜15g,茯苓20g,白术20g,
山慈菇20g,半枝莲15g,半夏15g,代赭石30g,檀香10g。经治疗临床取得相应疗效,所
以研究补肾疗法是有必要的。
周晓园应用补肾汤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收到疗效,晚期肿瘤观察组36例,随机分为用药
组24例,对照组12例。用药组服用补肾汤,方剂组成为鹿茸1~3g,熟附片6~9g,熟
地、菟丝子、仙灵脾、杞子、首乌各12~30g,龟板胶、肉苁蓉各12g,寸云30g。通过温补
肾阳之功,使脾阳温煦而运化有度,使患者饮食增加而体重增长或体重下降减缓,恶液质进
展速度放慢,从而使患者贫血纠正,纳呆、乏力、睡眠、活动量、甚至情绪都有所改善,以
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经治疗后用药组与对照组显效分别为29.17%
和8.33%,有效分别为37.50%和16.67%,无效分别为33.33%和75.00%,二者比较有显著
性差异(P<0.05)。认为补肾中药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
肿瘤的发展,对稳定和缩小肿瘤有着积极意义。
林传荣等用平肝补肾汤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满意。对13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8例,对照组63例,两组均应用化疗,方案为CTX+ADM+CBP或PYM+DDP+5-FU。其
中治疗组加用平肝补肾汤,药用熟地12g,菟丝子12g,仙茅12g,虎仗15g,何首乌12g,
甘草12g,白芍9g,黄精15g,杞子15g,当归9g,白术12g,党参30g,黄芪30g。疗效
判定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病情进展(PD)。治疗组68例,
CR8例(11.8%),PR51例(75.0%),NC6例,PD3例,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63
例,CR8例(12.7%),PR43例(68.3%),NC8例,PD4例,总有效率为81.0%,两组比
较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两组间在毒性反应,副作用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补肾为主方剂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可以协
同西医治疗方法,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可以减轻西药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使患者在接受治
疗的过程中使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显示中药和化疗的综合有其一定的治疗价值。
(二)运用补肾培本法减轻放化疗副反应
补肾培本法不仅能在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同时也能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减轻放化
疗的副反应和调节机体对一些治疗的适应性。
全达芳将167例用顺铂为主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7例使用补肾健脾
中药,对照组90例不用中药。治疗组中药基本方为黄精12g,菟丝子10g,女贞子15g,枸
杞子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淮山药15g,薏苡仁30g,陈皮6g。结果显示:
治疗组中71例按时完成化疗疗程,占92%,6例不能按期化疗,占8%。对照组中65例
按期完成化疗疗程,占72%,25例不能按期完成化疗疗程,占28%。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
差异(P<0.01)。治疗组77例中BUN升高,Cr升高,尿常规异常分别占7.79%、5.19%、
1.29%。对照组90例中分别占24.44%、17.77%、5.55%。两组对比,BUN、Cr有统计学
显著性差异(P<0.05、P<0.025),尿常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补肾健脾中药有
化疗期间保护肾功能作用。
田建明等用自拟补肾生精化血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30例,取得较好疗效。
其处方组成为:补骨脂、黄芪、菟丝子、黑豆各30g,鹿角胶(烊化)、阿胶(烊化)、紫河
车(冲服)各10g,杞子、女贞子、熟地、丹参各15g,砂仁(后下)、炙甘草各6g。经治
疗后其结果为白细胞超过4.5³109/L,血红蛋白超过120g/L,血小板计数超过10³109/L,
停药三个月未复发的显效者20例,白细胞较治疗前增加0.5³109/L以上、血红蛋白和血小
板计数有不同程度增加的有效者8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93.33%。因此补肾培本的方
法可减轻化疗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李双喜等用调胃补肾汤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245例,处方组成为黄芪30g,杞子30g,
黄精30g,鸡血藤30g,补骨脂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菟丝子30g,党参30g,炒
白术30g,枳实12g,竹茹12g,代赭石20g,马兜玲15g,焦三仙15g。治疗组245例,完
成化疗340个疗程,以340例次计,显效率38.5%,总有效率90.88%。复方阿胶浆组和西
药组各55例,各完成91个化疗疗程,以91例次计复方阿胶浆组显效率19.78%,总有效率
60.44%。西药组显效率13.19%,总有效率36.27%。经Ridi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与复方阿胶浆组、西药组在化疗后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01),表明调胃补肾化血汤有提高外周血象指标的作用。临床实验结果还提示调胃补肾
汤能改善化疗过程中病人的乏力、恶心、腹泻、脱发等症状,对肝功能、肾功能有一定的保
护作用,是较为理想的化疗辅助药物。
雷百铖采用中药自拟抗放化疗汤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化疗52例,自拟抗放化疗汤方剂,
药用黄芪、补骨脂、白花蛇舌草、鸡血藤、白术、茯苓、猪苓,并设对照组对比。自拟抗放
化疗汤组疗效显著,经统计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此疗法不但能提升白细胞,
也能提升血红蛋白、血小板值,同时有增强免疫作用和一定的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李钟瑞以扶正固本之法,采用长安升白冲剂,处方组成为黄芪、杞子、紫河车、穿山甲、
白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47例,有效率为93.6%,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
经统计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长安升白冲剂具有升高白细胞数和增强免疫
功能的作用。
方仕等为提高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生存质量,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高能要素和党
参、杞子、黄芪等八味补肾健脾、养阴益气中药制度的复方要素膳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的辅
助治疗。62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给予普通膳食和复方要素膳。对照组30例,
给予普通膳食。两组同样对体重、血浆总蛋白、血常规、免疫功能和近期疗效等指标进行监
测。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体重、血浆总蛋白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患者NK细胞活性
稳定,T细胞亚中的CD8降低及CD4/CD8显著升高(P<0.05),提示复方要素膳对鼻咽
癌放化疗患者起到了辅助治疗和营养支持作用。
三、补肾培本法的实验研究
(一)对恶性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邱佳信等以“细胞突变试验”、“细胞介导突变试验”作为肿瘤成因多阶段学说的起始阶
段的模型,观察中药及中药复方对它们的影响,以哺类细胞V79作材料,证实一些补肾
培本类中药的反突变作用。实验结果提示:肉苁蓉、仙茅、仙灵脾、杜仲、杞子等单味补肾
中药具有反突变作用,与经MNNG处理而未加任何中药的V79细胞所形成的集落数系K
2
对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补肾类药物组成的小复方,对V79细胞突变的影
响同样进行了探讨,结果仙茅+仙灵脾+肉苁蓉,仙茅+仙灵脾+肉苁蓉+锁阳等方与K
2
对照,
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补肾复方同样具有反突变作用。其次,补肾中药对石胆酸
作为启动子的“代谢合作”的影响实验中发现经统计学处理证明有显著性差异(P<0.05)
的有杞子、首乌。
张侠等通过研究益肾健脾活血中药对BEL-7402肝癌细胞药理学作用,探讨中药血清药
理学抗肿瘤体外实验。中药用附子、人参、黄芪、莪术等,水煮醇沉法制度200%(W/V)
浓度药液,取家兔随机分为大、中、小中药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六只兔,中药组分别
予益肾健脾活血中药制剂6、3、1g/Kg,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定时采集血清用于
体外测定。结果显示含有中药兔血清可明显抑制BEL-7402肝癌细胞增殖,最高抑制率达到
57.5%,并且相同时间点高剂量组抑制率高于低剂量组,相同剂量组长时间点高于短时间点。
相同时间点,不同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相同剂量组,不同时间点
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因此以益肾健脾活血法制定的中药制剂确含有抑制
BEL-7402肝癌细胞增殖有效成分,并且此成分口服有效。
(二)对恶性肿瘤细胞程序死亡的作用
羊藿为补肾中药,文献报道羊霍具有免疫调节及诱导白细胞分化作用。王秋玲等以
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为实验模型,利用DNA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技术等方
法,研究了羊藿诱导肿瘤细胞程序死亡的作用。结果显示:50mg/L羊藿粗提液作用36
h,可诱导HL-60细胞产生明显的程序死亡作用,DNA电泳及流式细胞术显示出典型的细
胞程序死亡的特征。作为对HL-60细胞具有诱导死亡的羊藿,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王蓉蓉等观察了补肾化瘀药物对HL-60细胞程序死亡的诱导作用,组成补肾化瘀配方,
药用羊藿、丹参、杞子、白术、黄芪等。经实验其结果表明:经1~10mg/ml补肾化瘀中
药作用24h的HL-60细胞苔盼蓝拒染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24h内HL-60细
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为8.4mg/ml,2mg/ml时增殖抑制率为
31.8%,且细胞形态、DNA电泳、DNA含量检测均有程序化死亡细胞所具有的典型变化。
(三)对恶性肿瘤细胞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调控
姚明忠等用固真方研究了对大鼠肝组织与增殖密切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c-myc、c-fos
和抗癌基因p53表达的影响。中药固真方是由首乌、苁蓉等六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益精作
用。用斑点杂交技术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对照组c-myc的表达较青年对照组降低了86.7%
(P<0.01),而老年用药组较老年对照组增高了4.5倍(P<0.01)。另外,老年对照组c-fos
的表达较青年对照组降低了56.7%(P<0.01),而老年用药组较老年对照组增高了3.7倍(P
<0.01)。其次p53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固真方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作用,而细胞的
增殖受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调控,固真方能促进细胞增殖的正性调控基因c-myc、c-fos
的表达,其结果将有助于细胞的正常增殖和生长。
C-myc基因表达核内蛋白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其表达受特异类型的
生长信号的诱导,并呈细胞周期依赖性。c-myc是调控细胞增殖的主要基因,因为它能激
活与增殖有关的基因转录,导致细胞增殖。又同时能抑制与分化有关的基因转录,使细胞分
化受阻。正常情况下细胞中c-myc基因及蛋白产物的水平很低,低水平c-myc可诱导细胞
终末分化和增生抑制,细胞中c-myc水平增高可引起细胞过度增殖和分化不良。
(四)对恶性肿瘤免疫状态的作用
贺会江等将补肾益气,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中药制成扶正消瘤合剂作抗转移性肿瘤的实
验研究,实验结果表示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瘤率为35.85%(P<0.01),对S180荷瘤小鼠
生命延长率为38.3%(P<0.01),EAC小鼠生命延长率为34.3%(P<0.01),与CTX有协
同抗肿瘤作用,能够促进荷瘤小鼠胸腺和脾脏的增生,缓解化疗药物CTX对胸腺的抑制作
用。还可提高S180小鼠的红细胞SOD活性,减轻CTX对其的抑制作用,减少S180小鼠
血浆LPO含量,与CTX协同降低LPO含量。实验还表明,该合剂能增加荷瘤小鼠的进食
量,增加体重,改善其体质和生存质量。陈锐深等根据中医理论的指导,采用补肾益气养血
的原则制成密炼多补膏治疗癌症虚证及实验研究。经临床随机分细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
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为高,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实验研究中经急性和慢性毒理试验及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密炼多补膏可明显提高荷瘤小
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显著缓解r射线照射及化疗药物环磷酰胺
治疗的动物机体损伤,使动物体重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回升。还可增强阴虚小鼠的免疫功
能,使虚证动物应激反应能力增强,并可减轻阿霉素的毒性反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潘明等综述补肾培本方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运用和实验研究结果。常用中药有枸杞
子、菟丝子、女贞子、仙灵脾、紫河车、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等,常用方剂是六味地黄
汤、四君子汤等。从核酸代谢的观点证明补肾培本中药有增强RNaze抑制因子活力和降低
RNaze活力的作用,从而保护了mRNA和rRNA的功能,调节蛋白质代谢。而这种作用主
要存在于网状内皮系统和免疫器官内,有利于淋巴细胞转化,因此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研
究证明六味地黄汤可提高癌细胞内的cAMP含量,因此能对环腺苷酸的生物调节系统起一
定的作用。同时在体外能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发生转化,且具有一定的对抗通过注射一定剂
量的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复制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实验模型,从而证实该方具备一定的免疫调
节作用。女贞子和黄芪的水提剂在体外能引起淋巴细胞增殖,还能明显地增强异种淋巴
细胞引起大鼠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而女贞子和黄芪的增强免疫作用是通过削弱抑制性T
细胞的作用而实现的。
(郑坚)
参考文献
1.印会河等.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许继平.疏肝补肾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3,34(7):407
3.杨世勇等.补肾为主辨证治疗食道癌探要.中医函授通讯.1998,17(4):28
4.周晓园.补肾汤治疗贫血、恶性肿瘤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9(6):365
5.林传荣等.平肝补肾升血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6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
志.1998,18(5):309
6.全达芳等.健脾补肾法防治顺铂为主化疗药所致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广西中医
药.1994,17(5):193
7.田建明.补肾生精化血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30例.四川中医.1997,15(8):23
8.李双喜.调胃补肾汤对肿瘤化疗辅助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
志.1998,11(7):629
9.雷百铖.抗放化疗汤防汛放化疗肿瘤患者52例.陕西中医.1998,19(11):483-484
10.李钟瑞.长安升白冲剂治疗肿瘤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47例.陕西中医.1994,15(2):51
11.方仕.复方要素膳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治疗的辅助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
报.1998,15(3):184-187
12.邱佳信等.健脾补肾中药对肿瘤成因多阶段学说中起始和启动的影响.中国医药学
报.1993,8(5):272
13.张侠等.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益肾健脾活血法对BEL-740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实用肿瘤学
杂志.1999,14(2):87
14.王秋玲.中药羊藿诱导HL-60细胞程序死亡.天津医药.1997,25(11):652
15.王蓉蓉等.补肾化瘀药对HL-60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5):24
16.姚明忠等.固真方对老年大鼠肝脏c-myc、c-fos、p53表达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
志.1995,15(6):352
17.贺会江.扶正消瘤合剂抗移植性肿瘤的实验研究.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1):512-514
18.陈锐深.密炼多补膏治疗癌症虚证31例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新中
医.1997,29(10):17-20
19.潘明等.健脾补肾法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运用探讨.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15(9):41
第四节清热解毒法
热毒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病理要素之一,因而清热解毒法亦为当代中医治疗恶性肿瘤
的一种被广泛运用并取得好的疗效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所见恶性肿瘤患者常有邪实之表
现,其中不乏表现为邪毒热郁之症状,故临床上见到恶性肿瘤患者肿块增大、发热或午后潮
热、局部灼热疼痛拒按、口渴欲饮或不欲饮、大便干燥或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或绎红、
苔黄或薄黄、脉细数或弦数症侯者,即认为有邪热蕴毒之症象,可以配合清热解毒方法给予
治疗。实热者应用清热解毒法,伴有虚热者则须在清热解毒同时配合补虚,清热解毒法还可
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不同时期或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时的配合与辅助。当代中医肿瘤治疗中清
热解毒方法大量在临床应用并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成绩。
一、清热解毒法的中医理论
(一)热毒的形成与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外感暑热之邪或脏腑功能失利,热毒之邪内生均可表现热邪迫津、消灼阴
液、煎熬津液而使肿瘤活动加剧,肿瘤发展。热袭肿瘤,加速血行,灼伤肿瘤之脉络,使恶
性肿瘤循脉外窜他脏。暑热之毒,邪热侵犯机体,郁于体内,经久热而成毒,消耗津液,灼
津为痰,痰受煎熬凝结成抉。热迫脉络,迫血妄行,溢于脉管之外,形成瘀血。热蕴血络,
血凝行滞,亦成血瘀,痰瘀相结,肿瘤成矣,此为直接感受热毒之邪所致。
然而,热毒亦可内生,则常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气亢盛而成。肝之阴液不足,肝阳
失于制衡,肝阳上亢,阳气升泄,气血上逆,上逆者逆其常规,致气机失利,血行失畅,气
滞血瘀,聚集成积。肝阴不足,肝气郁结,气结而阳亢于上,阳亢则热,热而毒之随来,热
毒相搏加上气结则肿块生成,肿瘤形成。
肺受邪而失于宣肃,治节不利则出现肺燥之象,燥之日久则生热,燥热之邪缠绕肺脏进
而肺之功能更为失利,水道不能通调,津液水谷精微不能宣发于全身,体内水液不能下送于
肾,使肺调节水液代谢作用丧失,津液水液水谷壅塞于肺中,在燥热之邪熏蒸之下化热化毒,
热毒煎熬津液水液,使津水蒸腾化痰,痰受热毒之煎则化为痰核,进一步则可聚而成积,肿
瘤形成。
肾阴亏损,阴不制阳,则肾阳亢盛,相火上炎,过之热邪内生。肾之蒸腾气化作用失司,
水液不行,排泄障碍,停聚于体内,在邪热熏蒸下,化为邪毒热毒,热灼津为痰,热迫血妄
行,痰瘀生成,互相交阻,结而成块,肿瘤形成。
邪热内生,阳火上亢,阴阳平衡失调,六腑不以降为顺,不以通为用,浊气不降,糟粕
不去,郁于体内,兹生毒邪,毒与热互为相用,热毒蕴于体内则化生为症积,进而肿瘤内生。
若热毒蕴于膀胱,则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而肾对膀胱的蒸腾气化作用不能发挥,使浊邪滞留,
化热生毒,长期作用于膀胱,则膀胱肿块产生。若邪郁大肠,传化物而不藏之功能失责,传
导变化糟粕无力,浊留大肠,久则大肠浊气化热,热毒长久作用大肠则可肿块四起。若热毒
留于胃,胃气不能通降,受纳不能,腐熟水谷无力,运化无度,长久则胃失和降,激发胃内
赘生物形成。
(二)经典论述与恶性肿瘤
《外科正宗²累病论》曰“热毒者,天时亢热,暑中三阳,或内食膏梁厚味,酿结成患。”
累病的生成与热毒相关是其原因之一,此为天时亢热,本有暑热之外邪欲侵,加上饮食
不节,过食或食膏梁厚味之品,蕴结于中焦,化为热毒,使中焦不运,在热毒作用下湿热痰
浊内生,煎熬浓缩,形成痰核,在外热之邪作用下,内外热毒之邪相互作用,运酿成积,进
而累病生成演而为肿瘤。
《医宗金鉴²外科心法要决》论舌疳时曰“此证由心脾毒火所致,其证最恶,„„舌本
属心,舌连属脾,因心绪烦扰则生火,思虑伤脾则气郁,郁盛而成斯痰。”由此看到与肿瘤
发生有关的病理因素痰的生成与心火旺盛有关,同时与思虑过度亦相应,心烦意乱则生心火,
思虑过度则伤脾气,脾气伤则气机郁闭,气郁水湿运化不灵,水湿不运凝而成痰,再经火煎
热熬痰结成形,舌本属心,舌连属脾故在舌中反应为舌疳。
《医宗金鉴²外科心法要决》在失荣证中记载:“失荣证,生于耳之前后及肩项,其证
初起状如痰核,推之不动,坚硬如石,皮如常,日渐长大,由忧思,圭怒,气郁,血逆与
火疑结而成。”失荣证初期表现为徵块形状似痰核,坚硬如石般推之不动,然此块的生成与
火热毒之邪有关,忧思生痰,圭怒成结,气郁血逆瘀血内生,痰结瘀血与火毒相搏击,凝成
痰核成肿块。
《脾胃论²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
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
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元气不足正气衰,正衰不能制邪气,故下焦阴火上炎于心,心之功
能失于正常。然下焦阴火上炎,此必肾之阴液亏损,肾阴不足失济元气从而心火旺盛。肾阴
亏损不能济于心,则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炎,肾阴不足而相火旺,心火、相火耗散元气,
元气失耗则不能主五脏之气,使脏腑功能紊乱,兹生肿瘤形成的病理产物,最终与热毒相遇,
结而成积,肿瘤生成。
《症因脉治²胁痛论》曰“内伤胁痛之因,„„或死血停滞胁肋,或恼怒郁结,肝火攻
冲,或肾水不足,„„皆成胁肋之痛矣。”从上述论说可以看到胁痛是由血瘀停胁所致,亦
可是由肝气郁结,肝火亢盛,或肾水不制肝阳而使肝火旺盛所致。因此肝脏肿块可以血瘀、
肝火相搏形成,肿块停留于肝,肝之气结火燎而致疼痛。
二、清热解毒法的临床研究
(一)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恶性肿瘤
清热解毒法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有时在扶正祛邪的方剂中作为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而
配合使用,使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颇具疗效,显示出清热解毒法作为抗肿瘤治疗的一种方法而
被临床所重视。徐德新等将具有清热解毒、扶正散结的中药制成白山片治疗肺癌,每片
250mg,每日三次,每次六片口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在临床观察的103例患者中,男性
76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58.2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摄片,肺CT扫描,纤支镜检查
和病理检查诊断为肺癌。其中鳞癌34例,腺癌2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5例,其他16例。
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癌肿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癌肿缩小50%;稳定有效:
(MR):癌肿缩小或增大均小于25%;进展无效(PD):癌肿增大且大于25%或出现新病
灶。结果口服白山片3个疗程后CR9例,PR79例,MR11例,PD4例,总缓解率85%,总
有效率96%。
费福林采用扶正化毒汤治疗胃癌术后50例取得疗效。扶正化毒汤方由黄芪、杞子、半
技莲、白花蛇舌草各30g,当归、白术、党参、获苓各10g,陈皮6g,甘草5g。50例胃癌
术后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均有病理诊断。其中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9例,胃癌
根治术毕氏式22例,网膜囊外胃癌根治术6例,联合胃加脾切除术3例,全部病例术后按
要求长期服用扶正化毒汤并随证加减定期随访。结果有6例在术后2年内死于其他原因,占
12%(6/50),有9例于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复发,占20.5%(9/44),巳有21例存活3年
以上,占47.7%(21/44),有的巳恢复劳动,生活质量普遍良好。
姚九香等采用自拟四核清宫丸加味治疗宫颈癌,自拟四核清宫丸由山楂核30g,荔枝核
30g,橘核30g,桃核30g组成。对淤毒型的加土获苓、败酱草、蒲公英、半技莲、大黄等,
气滞型的加黄芩、郁金、白芍、青皮、柴胡等,药味共研细末,以密为丸。日服三次,每次
15g,一个月为一疗程。治疗结果18例宫颈癌患者中显效4例(临床症状消失,癌瘤有所
缩小),有效8例(临床症状缓解,癌瘤无发展者),无效6例(临床症状无缓解,肿块增大
者),总有效率66.6%。
张维新等应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化结的华蟾素注射液对肿瘤术后40例进行了临床观
察,40例患者均为中晚期,全部经X线、内窥镜、病理确诊。其中胃癌12例,贲门癌6例,
肺癌7例,食道癌9例,转移性癌4例。40例病人中根治性手术者36例,姑息性切除者4
例。40例患者中8例每日肌注华蟾素一次,每次4ml,连续用二月为一疗程。其余32例为
静脉给药,用华蟾素2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一次,一月为一疗程,一般
于术后10天开始给药,体弱者配合支持治疗。结果显示:病人经随访,治疗后其症状及客
观指标的结果提示显效11例,占27.6%,即三年内症状消失,各种检查均正常,体力达病
前水平。有效25例,占62.5%,即2~3年内无复发,病情基本稳定,体力部分恢复。无效
3例,占75%,即一年内复发或仅有短期改善而又迅速恶化者。1例术后一月失访。
刘振义等以自拟山龙露蜂丸对120例中晚期肺癌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认为清热解
毒法对肺癌的治疗有一定作用。120例患者均经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原发性鳞癌、腺
癌及未分型癌。按WHO规定肺癌诊断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Ⅱ26例,Ⅲ79例,Ⅳ15例。所
在部位及生长方式分型:中央型肺癌85例,周围型肺癌35例。山龙露蜂丸组成为山豆根、
绞股蓝各500g,龙骨300g,露蜂房550g,蟾酥20g,白花蛇舌草、灵芝、三七各250g,半
枝莲、焦山楂、麦冬各150g,川贝200g,黄芩100g,穿心莲、薄荷各60g,山慈姑120g
共研末用密调成丸,每丸重10g,含生药不少于45g。患者每日服药二次,每次二丸,连续
用药四周为一个疗程,停五天,再继续服,四个疗程为一个总疗程。结果显示:对中晚期肺
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对咳嗽、胸痛、气短、胸闷有明显改善作用,对痰血、
改善也有较明显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5.28%,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对鳞癌、腺癌效
果明显,对小细胞肺癌、大细胞肺癌也有一定疗效,平均有效率为82.73%,对稳定、缩小
肿块有较好作用。
(二)运用清热解毒法减轻化疗副反应
卢文娜等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反应362例作了中医治疗的临床观察,362例患者中男
性285例,女性78例,平均年龄56岁。鼻咽癌272例,喉癌63例,鼻腔癌12例,口底癌
2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13例。其中鳞癌349例,其中高分化鳞癌32例,低分化鳞癌317
例,恶性淋巴瘤13例。对表现为咽痛口干、溃疡、舌红苔黄的256例,治则用清热解毒佐
以养阴,药用银花30g,连翘12g,玄参18g,黄芩12g,麦冬12g,山豆根12g,玉竹12g,
天花粉12g。对表现为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少津、伴有轻度咽喉痛,治则养阴生津、清热
解毒。药用生地黄15g,玄参18g,麦冬12g,桔梗12g,石斛12g,天花粉12g,芦根12g。
疗效标准:显效为咽喉痛、口干、少津等症状消失,舌苔正常。有效为服药后咽喉痛、口干、
少津等症状明显好转。结果显示:以用清热解毒为主方药的256例患者中显效8例,占3%;
有效186例,占72.65%;有效率75.66%。以用养阴生津为主方药的106例患者中显效无;
有效68例,占64.15%;有效率64.15%。故清热解毒法还是对减轻放疗反应有一定的优势。
陈刚等采用抗辐射喷雾剂防治头颈部肿瘤放疗急性放射反应进行研究,抗辐射喷雾剂有
浙贝母、玄参、板兰根、射干等八味中药组成。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组40例。两组均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口腔、口咽、鼻咽和鼻腔,观察组用抗辐射喷雾剂喷
射口腔、咽喉部4~6次/天,于放疗第一天用至放疗结束后十天,用药期间不用其它预防和
治疗放射反应的药物,同时内服中药(沙参、麦冬、生地、银花、胖大海、生甘草、黄芪、
党参等)。对照组单纯用生理盐水冲洗口腔、口咽、鼻腔和鼻咽部,冲洗次数同观察组。结
果显示:观察组无因放疗反应而中断放疗者,其中Ⅰ度反应24例(粘膜充血+,轻度口干、
咽痒、可进干食),Ⅱ度反应13例(粘膜充血++,有少许点状白膜,中度口干,舌燥,咽
痛,进半流饮食。)Ⅲ度反应3例(粘膜充血+++,大片糜烂,白膜溃疡形成,重度口干,
咽痛,只能进流质饮食)。对照组中有7例因放疗反应重,使放疗停顿1~2周,其中Ⅰ度反
应2例,Ⅱ度反应17例,Ⅲ度反应21例,(P<0.005)。
乔晓林应用清热扶正中药对267例胃癌术后化疗副反应治疗进行了观察,其中药基本方
为黄芩、黄连、半夏、草河车、刀豆子、山慈姑、伏苓、白术、西洋参各12g,黄芪、生姜
各15g,干姜、生甘草、炙甘草各9g。267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
2~4周服中药,每日一剂,五十剂为一疗程,间隔四周行下个疗程。患者中化疗最少为一疗
程,最多为五疗程,平均为三疗程。治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267例中化疗副反应明显低
于单纯化疗组的43例患者,其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影响。因此中
药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在防治化疗副反应,保护机体功能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
从上可以看到,清热解毒法在防治放化疗的副反应方面亦有一定作用,在对放化疗反应
方面的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不同中医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法。
三、清热解毒法的实验研究
(一)对恶性肿瘤的抑制和抗转移作用
清热解毒中药对恶性肿瘤具有抑制作用,临床实践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实用性,而实验研
究同样提示清热解毒法在这方面有实用价值。刘宇龙用肺瘤平消煎对移植性肿瘤作实验研
究,肺瘤平消煎由沙参、麦冬、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七叶一枝花、桔梗、浙贝母、全瓜萎、
水蛭、全蝎、黄芪、太子参等组成,制成2g/ml生药的煎剂。小鼠Lewis肺癌移植接种于
C
57
BL/6小鼠右腋部皮下,后动物随机分组,每组10只鼠。对照组单纯荷瘤,不予药物,
从接种第二天始每日每只鼠灌生理盐水0.4ml至实验结束。中药组则从接种第二天起每日每
只鼠灌服中药煎剂0.4ml至实验结束。第十四天处死动物,剥取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另
外二组,一组观察抗肿瘤自发转移状况,对照组12只鼠,中药组14只鼠;一组观察生存期,
对照组10只鼠,中药组10只鼠,饲养与药物灌服和观察抑瘤率组相同。结果显示:肺瘤平
消煎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为45.36%,经统计处理P<0.01,对肺瘤平消煎抗Lewis肺癌自
发肺转移率为53.99%(P<0.01)。肺瘤平消煎能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生命延长率为
47.04%(P<0.01)。
徐德新等建立起小白鼠实体型Lewis肺癌模型,同时将具有清热解毒、祛邪散结、佐以
扶正的白山片悬液给小白鼠灌胃,观察药物对癌瘤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分三个实验组,白
山片剂量分别为3、6、9g/kg,同设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各一组。每组动物数10只,实验
组在Lewis肺癌细胞株在小鼠腋下接种后24小时后开始灌胃,每日一次,灌胃0.5ml,其
内分别含60、120、180mg白山片有效成份,连续给药10天;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阳
性对照组灌胃给5-Fu(剂量为0.02g/kg)。停药24小时后,处死小鼠称体重,剥离瘤体并
称重,统计抑瘤率。结果显示:白山片对小鼠肺癌抑制作用实验组3组分别为40.0%、55.4%、
61.6%,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通过超微病理改变研究看到了白山片
能直接损伤和破坏癌细胞的膜性结构,致使癌细胞裂解崩溃,能诱导癌细胞内产生大量溶酶
体,起到自杀性破坏癌细胞。
张家钰等用由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培本扶正中药组成的仙龙冲剂作抗癌作用的实验研
究,选用BALB/C雄性小鼠,取荷瘤小鼠腹水肝癌HepA细胞或Ehrlich癌细胞接种于皮下
或腹腔造成腹水癌模型。将小鼠分为仙龙1组、仙龙2组、仙龙3组、环磷酰胺组和对照组,
每组10只小鼠。仙龙冲剂水溶后取0.2ml灌胃,仙龙1、2、3组药量分别是剂量的5
倍、10倍、15倍,共计给药30天;对照组用同量生理盐水灌胃;环磷酰胺剂量是0.03g/kg²w,
0.2ml第7天开始灌胃,连续3天,间隙1周再用3天。结果显示仙龙冲剂对小鼠HepA肝
癌有较高的抑制率,三个组分别是66%、75%、78%,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
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同时仙龙冲剂对Ehrlich癌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
三个组分别是72%、76%、81%(P<0.01),亦高于用天仙丸组42%的抑制率,(P<0.01)。
(二)对恶性肿瘤的免疫功能影响
刘宇龙等又用肺瘤平消煎对种植小鼠Lewis肺癌的C
57
BL/6小鼠的免疫影响作了研究,
采用3H-TdR释放法测定肺癌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NK细胞活性测定表明单纯荷瘤小鼠
第14天其NK活性降低为正常小鼠的3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应用
肺瘤平消煎的治疗组脾NK细胞活性接近正常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
示肺瘤平消煎能较好地恢复因荷瘤所致低下的脾NK细胞活性,NK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起
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提示肺瘤平消煎在抗癌抑瘤的同时亦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体现中医
扶正祛邪的特征。
马苓云等采用清热解毒、养阴散瘀的益肺胶囊对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了研究,运
用C
57
BL/6小鼠进行小鼠Lewis肺癌接种,以观察对Lewis肺癌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的影
响。实验结果表明:荷瘤对照组小鼠脾NK细胞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小鼠(P<0.01),而中药
组及中药加环磷酰胺组小鼠脾NK细胞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中药加环磷酰胺组巳接近
正常组小鼠脾NK活性值(P>0.05)。而单纯环磷酰胺组与正常组比较其小鼠脾NK活性显著
降低(P<0.01)。提示中药在抑制肿瘤的同时还能促进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的恢复。
(三)对恶性肿瘤DNA和巨噬细胞影响
马苓云用清热解毒、养阴散瘀中药对恶性肿瘤免疫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其对恶性肿瘤
DNA的影响。对Lewis肺癌C
57
BL/6小鼠细胞核DNA含量及其形态参数的影响,实验观察
到荷瘤对照组小鼠细胞核DNA含量及细胞核面积、周长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中
药加环磷酰胺组和环磷酰胺组相比,其DI、NA、NP显著降低(P<0.01)。表明益肺胶囊及环
磷酰胺均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及影响细胞核形态来达到抑制效果,且以环磷酰胺
作用明显,二者合用有协同抗癌作用。肿瘤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表现为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调控的失调,细胞分裂增殖的实质是DNA的复制,因此DNA含量的变化可作为直接反映
肿瘤增殖能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张家钰等用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培本扶正中药制成仙龙冲剂研究中药对巨噬细胞吞噬
功能的影响,采用碳粒廓清法了解整个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动物选LACA小白鼠,
取荷瘤腹水肝癌HepA细胞,常规配制和接种于右腋皮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仙
龙1、2、3组,共4组,每组10只动物,实验分两批进行。在接种肿瘤后第5天开始灌胃,
仙龙1、2、3三个组分别是用药5倍、10倍、15倍,每次0.2~0.3ml,每天一次,共
十天。对照组以同样方式给灭菌注射用水,仅第一批实验的各组在给药的最后两天每天增加
环磷酰胺腹腔注射一次,其浓度为10mg/ml,小鼠体重大于20g给0.24ml,大于25g给0.3ml,
大于30g给0.36ml,然后做碳粒廓清试验。结果显示:仙龙3组吞噬指数X值较高为5.6459,
对照组4.3924,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仙龙2组和3组廓清指数K值分别是
0.0458和0.0440,与对照组0.0178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该二组的吞噬指数X值
分别是5.3559和5.2386,明显高于对照组4.2303,经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说明仙龙冲剂
能提高荷瘤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起到间接抗癌作用。
(郑坚)
参考文献
1.徐德新.中药白山片抗肺癌作用的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999;26(1):44~46
2.费福林.扶正化毒汤治疗胃癌术后50例.陕西中医,1997;18(7):301
3.姚九香等.自拟四核清宫丸治疗宫颈癌18例临床观察.甘肃中医,1998;11(2):35
4.张维新.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华蟾素40例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9):780
5.刘振义等.山龙露蜂丸治疗肺癌120例临床疗效观察.新中医,1995;(8):38-39
6.卢文娜等.辨证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反应362例临床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
报,1999;21(3):22
7.陈刚等.抗辐射喷雾剂防治头颈部肿瘤放疗急性放射反应的研究.山东医
药,1999;39(3):5~6
8.乔晓林.中药防治267例胃癌术后化疗副反应的观察.陕西中医,1997;18(1):8~9
9.刘宇龙等.肺瘤平消煎对移植性肿瘤的实验研究.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1):40~42
10.张家钰等.仙龙冲剂抗癌作用及其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
技,1997;4(5):273~275
11.马苓云.益肺胶囊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1):50~55
第五节软坚散结法
软坚散结,顾名思义即软化其坚、消散其结,而肿块是为癥积。癥积其表现为固定不移、
坚硬如石、痛有定处、疼痛拒按,故临床上见有癥积症状而正气尚强,能够承受祛邪之药物
者可以采用软坚散结方法治疗。对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或未能采取手术治疗者,或有恶性肿瘤
周围及远处脏器转移、淋巴结转移者均可应用软坚散结法治疗。在当今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方
面,软坚散结方法为公认的较有效的治疗法则之一,被大量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取得相应疗
效,而且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证明软坚散结中药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为临床使用提供了有
力的实验依据,因此软坚散结法也是肿瘤治疗的途径之一。
一、软坚散结法的中医理论
(一)肿块积聚的形成与恶性肿瘤
结为邪气积聚,坚为硬如磐石。软坚散结法即为散积聚软坚硬,然而坚块积聚的形成与
气、瘀、痰有关,与脾、肾、肝、肺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系。
气滞可生积聚,气滞主要表现为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导致气机郁滞不畅。主要由于内伤
七情、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气的流通,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进一步则发展
到积聚。七情内伤和肝气郁结,使气的升降运动障碍,气郁结于体内某一个局部而长期滞留
不去造成气聚,久则气聚越甚进而为积。肝主疏泄,畅调全身气机,而肝气郁结,疏泄功能
失调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则气的升发就呈现不足,气机的疏通和畅达受到阻碍而出现气滞
郁结,停而不行的病理变化,积聚与痰瘀相结形成癥块。脾失运化,脾气不升,浊气不降则
可气滞中焦,气滞致脾之运湿功能无力,水谷不化,湿气不行,湿随滞留于中焦之气而停,
进而聚湿成痰,痰随之聚积而成肿块。肺失于宣肃使肺气该升不升,该降不降,浊气不出,
清气不入,宣肃无权而使肺气郁滞,故“诸气愤郁,皆属于肺”。郁滞于肺之气,长久可集
聚形成积,并于痰浊瘀结成肿块。然而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忧思无度其结果最主要的
是影响了气的正常运动,导致气滞和气结,结滞积聚,癥块形成。
痰可化成痰核、癥积,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不仅表现为有形之痰液,
而且包括累疬、结核和停滞在脏腑筹组织中的看不见形质的无形之物。痰多由外邪、饮食、
七情内伤,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外感
湿邪,邪停肌肤、脏腑,停而聚之,湿聚集成痰。外感湿邪,湿停留于体内,壅塞中焦,进
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失于对水谷运化,则湿浊内聚,内外湿邪合击成痰。外感风邪,郁
于上焦,肺调通水道功能失利,水湿蓄于肺内,不能宣发,不能下输于脾肾,而风邪郁久化
热,外邪内邪分而博击,热熬水湿而成痰。饮食不节,食入而不化,滞留中焦,损伤脾胃功
能则生内湿,日久郁热而化痰。如饮食偏热致使胃肠积热,热煎湿邪而为痰。饮食偏寒损伤
脾阳寒湿中生,湿随寒凝,凝久不化,从而生痰。内伤七情,气郁气滞,肺脾调通运化失司,
水湿内生,停而不化,酿成痰块。肾气不足,蒸腾气化功能失健,进而使肾阳亏损,肾阳虚
则不能温脾阳,脾阳不足则水湿不能运化,湿邪聚留,形成痰浊。肾阳不足可使肺之宣肃通
调功能减退,从而水液输布障碍,水湿朝聚于肺,储痰之器不甚负担,则痰向外泛溢,致成
体内的病理产物。痰可与体内其他病理产物相互作用,聚积日久,煎熬转化,进而酿成痰块、
痰核,发展成为坚如磐石般的肿瘤。
瘀血可致癥积,瘀血是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
及脏腑内,瘀血的形成与气血的病理改变有关,与肺肝脾等脏器相联。气虚者对推动血运无
力,血运不畅则停滞不行,久之成瘤。气滞者则血随气滞而不运转,留阻于脉内或经络脏腑
之内,停而不行则成瘀。而脾气虚弱,脾不统血,血得不到气之固摄而溢于脉外,阻滞于肌
肤脏腑内则血瘀产生。肝不藏血,血则不受藏而奔于外,瘀于停留之处造成瘀血。肺不受百
脉之朝,脉中之血不能朝于肺则流离失所成为瘀血。血热则迫血妄行,外走泄处,停留于此
久成血瘀。血寒则血凝于脉内,阻滞不行,则为血瘀。血瘀久之或为热熬,或为寒凝,或与
痰核相结,或与积聚之气相搏进而成肿块。
因此聚积之气,痰核,瘀血三者合而为之,相乘相助,搏击成肿块,日久则坚硬如石,
难以化散。
(二)经典论述与恶性肿瘤
软坚散结法主要是针对癥和积而言,而癥积的形成与治疗古人早有所论之。《诸病源候
论²癥瘕候》曰:“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器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
直名为癥,若病虽有结瘕而可推移者,名为癥瘕,瘕者假也,谓虚假可动也。”由此可见癥
积都具备有形之证,坚硬不移之特点,可由饮食不化,寒温不调,凝痰形成,再与脏腑相搏
结成癥积,但瘕者则其特征为推之可移,与聚同类,其病机与癥者相同,形成之机理亦与癥
者相同。故瘕聚日久则邪凝成坚硬之块而成癥积,因而软坚散结之法是针对其有形之实,坚
硬之物而使其软散之。
《景岳全书²痢疾²论积垢》说:“饮食之滞,留蓄于中,或结聚成块,或胀满鞭痛,
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为之积。”因此酒食不节,饥饱失宜,损伤脾胃,不能输布水谷
之精微,湿浊凝聚成痰,痰阻气机,血行不畅,脉络壅塞,痰浊与气血搏结乃成本病。亦有
饮食不调,因食结气,食气交阻,气机不畅而成此症。说明饮食所伤可成癥积,软坚散结法
则针对之。
《灵枢²百病始生》曰:“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俞不
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外感寒邪,复因情
志内伤,气机逆乱,气因寒遏,阻塞经脉,脉络不畅,血行涩滞,凝聚而成积。说明寒邪、
气逆二者合之,内外合邪,皆可成为癥积,软坚散结法可攻之。
《景岳全书²积聚》曰:“积聚之病,凡饮食、气血、风寒之属皆能致之,但日积日聚,
当详辨也。”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积证以瘀血凝滞为主。但气滞日长,可致血瘀而成有形
之积。有形之血瘀,亦必阻滞气机,因此坚块癥积的形成与气、瘀、痰有关,与脏腑功能失
调相关,与外邪如风邪、寒邪、饮食等致病因素有联系。故应详细辨别其病因病机,针对其
本而软其坚,散其结。
《张氏医通²积聚》曰:“李士材曰,按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然攻之
太急,正气转伤,初中末三法,不可不讲。„„盖积之为义,日积月累,匪朝伊夕,所以去
之亦当有渐,太急则伤正气,正伤则不能运化,而邪反固矣。„„壮人无积,惟虚人则有之。
皆由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气有惑,皆能成积。„„善治者,当先补虚,使血气壮,积自
消也。”说明积的形成除了气、瘀、痰等邪实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正虚。因为正
气不足而邪乘虚而入造成积证,而积的治疗除了攻邪外,要特别重视补虚,因此治疗上初中
末三法不可不讲。在癥积初期因正气盛,邪实弱,可以急攻邪实而愈之,而中期则邪盛正衰
不可攻之太猛,应主要补其正虚,在末期正气虚衰至竭,当应以补虚为主,不可攻邪,补虚
积自消。以上所论也为癥积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二、软坚散结法的临床研究
(一)运用软坚散结法治疗恶性肿瘤
软坚散结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巳有一定的认识,临床运用取得了疗效,越来越被人采用
和重视,或以软坚散结法为主治疗恶性肿瘤,或与其他方法合并使用,使临床疗效不断的提
高。王坤等对肿瘤巳失去手术机会或不能接受化疗、放疗的病人共90例,均有细胞学或病
理学以及X线摄片检查,CT检查,其中鳞癌36例,腺癌32例,未分化癌18例,肺泡癌4
例。病理分期Ⅱ期23例,Ⅲ期52例,Ⅳ期15例,基本方采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陈锐琛先生
所拟仙鱼汤,组方为鱼腥草30g,山海螺30g,生半夏15g,蚤休30g,天冬20g,浙贝母15g,
葶苈子15g,仙鹤草30g,猫爪草30g,败酱草30g,在基本方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加入解毒
散结,化痛散结药物。结果显示生存三年以上2例,二年半以上5例,二年以上16例,一
年以上33例,六个月以上64例。生存率观察两年以上40例,生存16例,生存率40%。
观察一年以上60例,生存33例,生存率55%。观察六个月以上80例,生存64例,生存
率80%。
李永浩等将120例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的中晚期癌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60例,治疗组用扶正消瘤合剂治疗,对照组则予单纯软坚化痰方药治疗,两组均治疗一
个月。扶正消瘤合剂主要用药有党参、黄芪、白术、丹参、郁金、三棱、莪术、夏枯草、半
枝莲、石上柏、蚤休、白花蛇舌草、甘草组成,每次50ml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软坚化
痰之品用玄参、生牡蛎、浙贝母、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胆南星、穿山甲、鳖甲、海
藻等,水煎服,每日一剂。结果显示:每一病例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减退,痛有定
处等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根据Karnofsky体力
状况的评分评价,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瘤体变化情况,对治疗前后的可测量
病灶作对比,两组均无缓解病例,但对照组肿瘤进展率为15.0%(9/60),治疗组为3.3%(2/60),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李氏的观察来看,对中晚期不能进行手术、放化疗的恶
性肿瘤病人其临床表现是其本为虚,其标为实,对实者则应用软坚散结之品,对虚者则应用
益气扶正之物。因此针对恶性肿瘤病人运用软坚散结法之时,应视其具体情况结合中医辨证
配合其他法则一起应用可获更大疗效。同时对软坚散结药物的应用,需选有较好的抗肿瘤之
力的,能针对肿瘤治疗的药物,在这方面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席军书用具有软坚散结、破血祛瘀之功的通关口服液治疗食道癌,贲门癌引起的食管狭
窄,进食梗阻,吞咽困难,食物返流等症。通过10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证明有效且无毒副
作用。所有病例均经食道钡餐造影检查诊断为中晚期食道癌和贲门癌,部分病例有食道镜或
胃镜病理诊断,均有不同程度的进食梗阻,100例中病症轻型18例,中型72例,重型10
例。100例病人中均单纯口服通关口服液,每日二支,每支分3~4次频饮,使药液与食管及
病灶接触的时间延长。本组病人中食道癌72例,贲门癌28例,合计为100例,其中显效
45例,有效5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口服通关口服液后病人能食软食、半流食
数均显著增加,对解除进食梗阻症状有较好疗效,其中67例用药前后进行了食道造影对比
观察,其中6例食管狭窄部分无明显变化,6例食管狭窄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管径狭窄处增
宽0.5~1cm不等。
张建华等自拟噎膈汤治疗中晚期食道癌患者23例收到满意效果,23例病例中全部经食
道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中期13例,晚期10例;腺癌5例,鳞状细胞癌13例,未分
化癌3例,癌肉瘤2例。所有病例均单用噎膈汤加减治疗,其药物组成为穿山甲15g,露蜂
房9g,生五灵脂10g,半枝莲30g,郁金10g,生代赭石30g,山慈姑12g,瓜萎30g,壁虎
粉3g(黄酒调服)、生地黄15g,熟地黄15g。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或少量频服,3
个月为一疗程。显效者为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体力恢复,肿块缩小50%以上,并维
持3个月以上。有效者为症状缓解,食欲增加,肿块缩小大于15%、小于50%,未有继续
扩散。无效者为症状无改善,瘤体大小无明显变化或有继续扩散。治疗结果显示23例患者
中,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8.26%
(二)运用软坚散结法抗肿瘤转移
软坚散结法除了抗肿瘤作用之外,还对抗肿瘤转移有疗效。张琼等运用软坚散结、清热
解毒,养阴健脾方法观察非化疗方案对胃癌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术后的治疗作用。将49例
均经病理切片证实为胃癌合并胃周围淋巴结有不同程度转移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化疗
组,患者术后给予化学治疗,采用FAM方案;一组为中药组,给予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养阴健脾的中药,每日一剂,长期服用。其基本方为菝葜30g,夏枯草9g,地龙30g,莪术
15g,丹皮20g,当归20g,淮山药30g,茯苓30g,太子参30g,黄芪30g。中药组并辅助短
期给予r-干扰素和白介素-2。结果提示中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78.9%、33.3%,
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27.3%、0。中药组1、3、5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
30.8%、52.6%、100%,化疗组1、3、5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59.1%、100%、0。两组第1
年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经统计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5年复发转移率及生
存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三)运用软坚散结法治疗良性肿瘤
软坚散结法不但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有好的效果,在良性肿瘤治疗上也可应用。洪禹霖
用自拟散结化痰汤治疗良性肿瘤30例,取得满意疗效。30例病人中房肿块26例,颈部
肿块4例,均有B超或甲状腺同位素扫描确诊,并排除恶性病变。散结化痰汤组成为全瓜
萎30g,浙贝母30g,赤芍12g,玄参20g,生牡蛎40g,僵蚕10g,青皮10g,川芎10g,海
藻15g,昆布15g,复枯草15g,山慈姑15g,金桔叶20g。每日一剂,水煎温服,日服三次。
治疗结果为24例痊愈(肿块完全消失),4例显效(肿块缩小1/2以上),1例好转(肿块缩
小不到1/2),1例无效。此30例良性肿块在中医学中为癖、瘿瘤范畴,使用软坚散结之
法能奏效。
陈柏莲自拟消徵汤治疗子宫肌瘤80例临床疗效颇佳,其80例病例均经过二次以上B
超检查发现有子宫肌瘤,并结合妇科检查而得到确实可靠的诊断。消徵汤药物组成为桂枝
6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12g,石见穿30g,炮山甲10g,牡蛎30g,赤芍15g,三棱
15g,莪术15g,水蛭10g,鸡内金10g,牛膝15g。服药方法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在服药
40剂后再经B超复查子宫肌瘤的情况,并配合妇科检查确诊。治疗结果:痊愈42例,占
52.55%,显效18例,占22.5%,无效20例,占25%。故消徵汤消癥散结,可以用作于非手
术方法治疗良性肿块。
王旭等采用自拟消瘿散瘤汤治疗甲状腺腺瘤39例临床观察,并与西药甲状腺片治疗的
30例进行比较,前者取得满意疗效。临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0例,两组
年龄、性别、病程、肿块部位、肿块大小、ECT结果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
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排除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癌及颈部其他肿瘤。治疗组自拟消瘿散
瘤汤组成为夏枯草、浙贝母、制半复、赤芍、连翘各10g,生牡蛎30g,玄参12g,海藻、
瓦楞子、白芥子、三棱、莪术、半枝莲各15g。对照组口服甲状腺片20mg~40mg,每日一
次,服药一个月后酌情减为10mg~20mg,每日一次,连服三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二到三个
疗程。疗效标准为痊愈者自觉症状消失,触诊甲状腺腺瘤消失,B超(或ECT)提示甲状
腺大小形态正常。显效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触诊及B超(或ECT)提示甲状腺腺
瘤缩小1/2以上。有效者自觉症状减轻,触诊及B超(或ECT)提示甲状腺腺瘤缩小1/2。
无效者自觉症状无改变,触诊及B超(或ECT)提示甲状腺腺瘤无缩小。结果表明治疗组
39例,痊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30例,
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疗效比较经Ridit
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三、软坚散结法的实验研究
在临床上使用软坚散结法对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治疗都有相应的作用,并获得了相应
的疗效,而在实验研究中同样也证实了软坚散结法对恶性肿瘤的抑制确实有作用。陈小斌等
以软坚散结为原则,在临床上应用化痰散结丸治疗周围型肺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了取得
确定的实验证据,选用人低分化肺腺癌细胞系PC84045作为靶细胞,与人鼻咽癌细胞系
CNE-2Z作对照,进行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和裸鼠移植肿瘤的生长抑制试验,以进一步证实
化痰散结丸的抑瘤作用。体外抑瘤作用的试验结果显示:PC84045人肺腺癌细胞系和CNE-2Z
人鼻咽癌细胞系在体外培养中,加用不同稀释浓度的化痰散结丸原生药煎剂后,对细胞生长
抑制作用明显不同。终浓度为0.01~0.1mg/ml的化痰散结丸煎剂,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
胞系PC84045巳开始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与鼻咽癌细胞系CNE-2Z比较,药物浓度在0.1、
1、10、20mg/ml时,其抑瘤作用有高度的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对CNE-2Z人鼻咽癌
细胞系生长抑制的药物浓度则为20mg/ml。体内抑瘤作用的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NIH裸
鼠的用药组和对照组各10只裸鼠中,用化痰散结丸动物(4/6),腹腔内肿瘤的数量少,体
积小,未见肺门淋巴结转移(0/6)。而对照组(6/6)腹腔内布满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可
见血性腹水,并有肺门淋巴结转移(2/6),实验还证实化痰散结丸对动物无明显毒性作用。
杨勤建等为探讨中药化痰散结方诱导人肺癌细胞(SPC-A1)凋亡的作用及其对正常人
胚肺细胞(HEL)的毒性作用,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含药兔血清与人肺癌细
胞共同孵育处理,并以正常人胚肺细胞(HEL)作对照。,实验还证实化痰散结丸对动物无
明显毒性。结果显示:人肺癌细胞(SPC-A1)经含药血清处理24小时后,再加培养液培养
12~24小时,即可见细胞由帖壁而脱落,浮悬于培养液中,细胞体积缩小、变园,核颜加
深,折光性增强,24~48小时的脱落细胞更加增多。无含药血清培养液培养的癌细胞帖壁生
长,几乎无脱落,胞浆饱满,舒展生长,相邻细胞生长融合成片。正常人胚肺细胞(HEL)
经含药血清处理24~48小时,细胞仍帖壁生长,胞浆饱满,生长旺盛,培养液中无悬浮细胞。
在荧光显微镜下见荧光染细胞的含药血清处理的人肺癌细胞核呈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而
含药血清处理的人胚肺细胞(HEL)和无含药血清培养的人肺癌细胞未见有凋亡形态。不同
含药血清浓度和不同时间处理的人肺癌细胞均有细胞凋亡,其中以5%48小时组的凋亡率达
42.82%,而无含药血清处理的人肺癌细胞组无凋亡峰,含药血清处理的人肺癌细胞主要表
现为S期细胞的百分比增高,G
2
/M期细胞的百分比下降,出现明显的细胞S期阻滞。化痰
散结方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诱导人肺癌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抗肿瘤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郑坚)
参考文献
1.王坤等.中医药治疗肺癌90例临床观察.黑龙江中医药,1994,(2):12~13
2.李永浩等.扶正消瘤合剂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辽宁中医药杂
志,1999,26(7):300~301
3.张琼等.非化疗方案对胃癌并周围淋巴结转移术后的预后观察.中医研究,1998,11(2):15~16
4.张建华等.噎膈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23例.山西中医药杂志,1997,13(5):10
5.席军书等.通关口服液解除食管癌贲门癌梗阻症状临床疗效总结.中成药,1994,16(5):27
6.洪禹霖.自拟化痰散结汤治疗良性肿块30例.江西中医药,1998,29(2):29
7.陈柏莲.自拟消徵汤治疗子宫肌瘤80例临床观察.黑龙江中医药,1997,(5):13~14
8.王旭等.消瘿散瘤汤治疗甲状腺腺瘤临床观察.江苏中医,1999,20(5):26~27
9.陈小斌等.化痰散结丸对肺腺癌细胞系PC84045抑瘤作用的研究.新中
医,1995,(11):60~61
10.杨勤建等.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1999,22(5):70~72
第六节化痰祛湿法
痰与湿是体内水液失于正常输布而产生的病理物质,痰多厚浊,变化多端,随气而行,
无处不到,湿邪粘滞重着,无定体,可随五气从化相兼为病。痰与湿不但是水液输布代谢失
常而产生的病理物质,痰与湿本身又会反过来阻滞气机,妨碍水液正常运行。临床上常见肿
瘤病人至疾病晚期表现出不思饮食,腹胀如鼓,下腹坠胀,身重如蒙,下肢水肿,按之皮肤
凹陷,小溲短少,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厚腻,脉濡无力,此与脏腑功能虚衰,水液代谢
输布失常有关,痰湿作祟,水邪泛滥所致。因此,化痰祛湿法应用于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
临床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化痰祛湿法的中医理论
(一)痰、湿的生成与恶性肿瘤
痰、湿的生成可分为内、外二因,外因是由于外邪(主要是湿邪)侵袭,或久居湿地,
湿邪浸肢体而为病;内因多是由于脏腑虚衰,气机不利,水液代谢输布失常,聚而生痰湿,
痰湿之邪凝聚日久,化生癥块,形成恶性肿瘤。一般而言,水液运行输布失常责之于肺、脾、
肾三脏。肺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之功;脾主中土,水谷精微之运化有赖于脾的功能;肾
主水,尿液生成,小便通利有赖肾之气化功能,故此三脏功能与水液代谢关系极为密切。
三脏器功能虚衰,可影响水液运行,使水气停聚而生痰湿,并见水肿、积聚之症;积聚之症
的形成也可阻滞经络,直接造成水液运行输布失常,停聚体内某处,化生痰湿,日久癥块形
成。而痰、湿、饮俱系水液代谢、输布失常的病理产物,其与瘀血等其它病理因素相合,已
成为中医肿瘤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
(二)经典论述与恶性肿瘤
《灵枢²百病始生》“留而不去,传舍于胃肠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
息而成积”这可能是中医理论中对肿瘤转移的最早论述。而“留而不去,传舍于胃肠之外,
募原之间”则是痰饮水湿的病症特点。痰饮留而不去,停于腹内胃肠,与瘀血相搏,阻滞气
机,日久必然形成肿瘤。
宋代《圣济总录》:“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平和,无或
余赘。及郁结壅塞,则剩虚投隙,瘤所以生。”这是说瘤的含义是停留某处而不运行。体内
气和血液的运行不偏离常规,则保持健康状态,没有疾病的干扰。如果出现气和血液停
滞的情况,则肿瘤便趁虚而入。
元代朱丹溪云“诸病多因痰而生,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百般疾病多是由于
痰邪而造成,可以说出现肿块多是痰邪的侵害而造成。
明代李中梓《医学入门》:“块乃痰与食积死血有形之物相搏,而成积聚癥瘕一也”与瘀
血相搏作为肿瘤的主要病机。
《医门法律²痰饮门》:“金匮即从水精不四布,五经不并行之处,以言其患。一由胃而
下流于肠,一由胃而旁流于胁,一由胃而外出于四肢,一由胃而上入于胸膈。始先不觉,日
积月累,水之精华,转为混浊,于是遂成痰饮。必先团聚于呼吸大气难到之处,故由肠而胁,
而四肢,至渐渍于胸膈,其势难愈矣。痰饮之患,未有不从胃起者矣。”这段即对痰饮的致
病特点和脾胃对痰饮的形成进行了精确的论述。
清代高锦庭云:“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这句论述已明
确指出癌瘤的形成是由于病邪,如瘀血、浊气、痰滞等,再加上五脏虚损所致。
二、化痰祛湿法的临床研究
由于中医理论对于肿瘤形成的病机有所认识,认为痰、湿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因此化痰祛湿法在临床辩证论治治疗恶性肿瘤的实践中应用很广泛,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
究。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庆才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
表现形式与痰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脑肿瘤、甲状腺癌、食管癌、肉瘤、子宫颈癌为例,分别
采用化痰熄风、消痰散结、燥湿化痰等为主的治疗方法,结果表明,治痰法对消除肿块,改善
肿瘤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延缓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提示恶性
肿瘤从痰论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山东中医药大学王志学、焦中华结合肿瘤转移的现代研究,撰文探讨中医药抗肿瘤转移
的治疗思路与方法。认为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治疗应着眼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高
凝状态及微循环障碍,控制血栓形成,减轻组织水肿,增强药物直接抑杀癌细胞的作用。文
中提出组织水肿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常见现象:一方面瘤体组织水肿,瘤细胞间聚合力下降,
有利于瘤细胞脱离母体而进入运转过程,另一方面,健康组织水肿可使纤维成分分开,组织
间隙加宽,组织结构抵抗力减弱,有利于转移来的肿瘤细胞侵袭和占据。利水消肿治疗水湿
诸症能减少组织水肿,可能为抗肿瘤转移治疗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崔儒涛等认为胃癌前病变当从痰瘀论治。作者撰文指出胃
癌前病变的临床证候,多兼见痰瘀之证。文中述及有学者对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拌异型增
生患者进行舌象和脉象检测,结果:舌质浅绛27.5%,舌暗红50%,舌淡嫩22.5%;苔薄黄
35%,苔黄腻32.5%,苔薄白22.5%,少苔10%。细弦脉占35%,弦缓脉占45%,细弱脉占
20%。可见胃癌前病变多见痰瘀互结的舌脉象。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孙大兴、裘维焰总结赵树珍医师诊治恶性淋巴瘤经验,认
为恶性淋巴瘤多由正气虚衰,痰凝结滞所致,早期以邪实为主,宜化痰散结为先,采用基本
方(半夏、天南星、山慈菇、夏枯草、穿山甲片、牡蛎、海藻、海浮石)随症加减;康复阶段,
以正虚邪留为特征,宜扶正为主,兼顾祛邪,固本清源。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与化疗、放疗及手术治疗的不同时期,优势互补,达到减毒增效,促进康复的目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等采用自拟消瘿散瘤汤(制半夏、浙贝母、连翘、夏枯草、赤芍各
10g,海藻、瓦楞子、白芥子、三棱、莪术、半枝莲各15g,牡蛎30g,玄参12g)治疗甲状
腺腺瘤39例,结果痊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西
药治疗(口服甲状腺片20~40mg,qd,服药一月后酌情减为10~20mg,qd,连服3个月为1
疗程,观察2~3个疗程)30例为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
性差异(P<0.01)。显示消瘿散瘤汤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西安市碑林区中医医院杨渐临床上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茯苓、丹皮、赤芍、三
棱、鸡内金、郁金各10g,牡蛎、苡仁各30g等)治疗子宫肌瘤40例。治疗前后均以B超检
查诊断为依据。患者痰湿盛者加半夏10g,桔核15g。治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
有效率95%。认为方中配苡仁专利下焦之湿浊,又为引经之药,为治疗癥瘕之良药。治疗
结果提示温阳化湿,祛瘀削坚不失为治疗的良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钱伯文教授诊治脑肿瘤的临床经验,认为脑肿瘤本身是痰湿内阻、气血
郁结的病理产物,以痰浊上扰、清窍受蒙、气血郁结为主证。治疗首选化痰开郁、消肿软坚
之品:如半夏、南星、昆布、海藻、牡蛎、象贝母、冰球子、黄药脂、白芥子、僵蚕、石菖
蒲、远志等,配合行气活血的三棱、莪术、丹参、当归、川芎、赤芍、水红花子。若需用补
益肝肾药,也应虑及痰浊较重,宜选平补肝肾、补而不腻、不助痰湿之味。钱老在辩证论治
的原则下,对脑肿瘤大致分五型施治,对于以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强呕吐,
语言蹇涩,视物模糊,痰多胸闷,苔腻或薄腻,脉细弦或弦滑之痰湿内阻型,治以燥湿化痰,
消肿软坚。用温胆汤、导痰汤、指迷茯苓丸等加减。钱教授曾对213例脑肿瘤患者进行疗效
观察,经中药辩证治疗后,头痛、呕吐、癫痫等临床症状改善,213例患者中3年生存率为
34.9%,生存4年以上者22例,生存5年以上者1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江苏省金坛市中医院陈忠伟以解郁化痰散结法治疗甲状腺腺瘤31例,以处方:柴胡6克,
郁金、大贝母、玄参、三棱、莪术各10克,生牡蜊(先煎)30克,海藻、昆布各12克,
黄药子8克。肝郁甚者加青皮、香附;肝郁化火加丹皮、夏枯草;淤血明显加鳖甲;胸闷发
憋加瓜蒌、菖蒲;阴亏者加生地、沙参;正气不足加黄芪、党参、白术。每日1剂,水煎,
分2~3次服。经治疗后腺瘤消失者13例,占41.9%,服药36~46剂,平均42剂;腺瘤较前
缩小者14例,占45.2%,服药36-48剂,平均44剂;腺瘤未缩小者4例,占12.9%,服药
30~42剂,平均38剂。一般用药12剂左右症状好转,腺瘤开始缩小。治疗中除发现部分女
性月经量多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云南省曲靖地区妇幼医院李春华对9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所有病例病
程最短1月,最长6年,平均15个月。肌瘤最小为2.1³1.8³1.2厘米,9.3³7.1³5.8厘米。
经期运用自拟仙乌五草汤治疗,经间期以化痰破淤消症汤(昆布15g,海藻15g,夏枯草30g,
瓦楞子30g,白芥子15g,三棱12g,莪术12g,蒲黄12g,五灵脂12g,甘草12g)为主进
行治疗,取得总有效率为89.02%的满意疗效。作者认为气滞血瘀是形成子宫肌瘤的主要病机,
但还需重视痰积之患。痰与瘀血均为有形之病理产物,痰瘀搏结,瘀阻冲任,结于胞宫,形
成本病。
福建省肿瘤医院吴丹红等自拟健脾化湿汤(党参30g,白术9g,茯苓12g,甘草3g,陈
皮6g,苡米仁30g,厚朴9g,白蔻9克(后下))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化疗药物有5-Fu、MMC、
DDP、ADM、CTX)后食欲不振。中药组26例,总有效率80.5%,西药组(多酶片组)有效
率为50%,两组疗效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化疗可以损伤脾胃,使气机不利,湿浊内
生,阻滞中焦,故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予健脾化湿中药治疗后,可防止或减轻化疗副反
应,且可引起增敏增效效果。
三、化痰祛湿法的实验研究
湖北中医学院杨勤建、涂晋文在研究中药化痰散结方具有提高荷瘤小鼠的NK细胞活性
和血清TNF含量作用以及可抑制肺腺癌细胞生长的基础上,又进行诱导人肺癌细胞(SPC-A1)
凋亡的作用及其对正常人胚肺细胞的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
浓度的含药兔血清与人肺癌细胞共同孵育处理,并以正常人胚肺细胞(HEL)作对照。结果显
示人肺癌细胞经含中药兔血清作用,由贴壁生长而逐渐脱落,外形变圆,体积缩小,折光性
增强;荧光镜下可见细胞核破碎,裂解为大小不等的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现典型的
细胞凋亡峰,其中以5%含药血清作用48h凋亡峰最为明显,凋亡率为42.8%;出现S期细
胞阻滞;而该含药血清对人胚肺细胞无诱导凋亡作用。认为化痰散结方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
诱导人肺癌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抗肿瘤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广东省新会市中医院陈小斌等选用人低分化肺腺癌细胞系PC84045为靶细胞,观察中
药化痰散结丸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和裸鼠移植肿瘤的生长抑制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终浓度
为0.01~0.1mg/ml的化痰散结丸煎剂,对体外培养的肺腺癌细胞系PC84045已开始有明显的
抑瘤作用,与鼻咽癌细胞系CNE-2Z比较差异显著。表明对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系PC84045
的抑瘤效果比鼻咽癌细胞系的效果好。体内实验证实,用药组动物腹腔内肿瘤的数量少、体
积小,未见肺门淋巴结转移,而对照组腹腔内布满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可见血性腹水,并
有肺门淋巴结转移。并且实验还证明了化痰散结丸对动物无明显毒性。分析中药的抗肿瘤作
用可能是通过直接杀伤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两方面起作用。
(赵海磊)
参考文献
1.王庆才.恶性肿瘤从痰论治初探.辽宁中医杂志,1996;23(5):209
2.王志学,焦中华.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治疗的思路与方法探讨.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2):531
3.崔儒涛,谢建,吴绚邦.胃癌前病变从痰瘀论治.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58
4.孙大兴,裘维焰.赵树珍主任医师诊治恶性淋巴瘤经验.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3):45
5.王旭,陈金锭,许芝银.“消瘿散瘤汤”治疗甲状腺腺瘤临床观察.江苏中医,1999;20(5):26
6.杨渐.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子宫肌瘤40例.陕西中医,1998;19(2):49
7.钱心兰.钱伯文诊治脑瘤的临证思路与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1):13
8.陈忠伟.解郁化痰散结法治疗甲状腺腺瘤31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15(10):14
9.徐伟祥,周政,王文玉.甲状腺腺瘤证治六法.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9):32
10.李春华.子宫肌瘤的辨证治疗:附91例疗效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1):18
11.吴丹红,金源,吴少云.健脾化湿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食欲不振的临床观察.福建中医药,
1995;26(4):30
12.杨勤建,雷良蔚,潘希雄等.892号药液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
结合外科杂志.,1998;4(2):68
13.杨勤建,涂晋文.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1999;22(5):70
14.陈小斌,梁豪,刘祥千.化痰散结丸对人肺腺癌细胞系PC84045抑瘤作用的研究.新中医,
1995;27(11):60
第七节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是现代中医肿瘤治疗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抗恶性肿瘤的方法,临床上凡中医
辨证属血瘀者,症见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呈青紫、在腹
内坚硬按之不移;出血反复不止,泽紫暗,中夹血块或大便黑如柏油;面暗黑,肌肤
甲错,口唇爪甲紫青,皮下紫斑,肤表丝状如缕,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筋青胀痛;舌质紫暗
或见有瘀斑瘀点,脉细涩者均可运用活血化瘀法治之。瘀血是祖国医学有的病理病因之
一,是在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极为宝贵的重要理论和经验,为后世所继
承与发展,对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起着指导作用,并取得了成效,在现代实验研究中获得了
一定的成果。
一、活血化瘀法的中医理论
(一)瘀血的形成与恶性肿瘤
气和血之间的关系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众所周知,从本质上讲
血为气生,但生成之血需要气推动而行,又需要气摄之而循。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
气行则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周身,假如气虚无力推动或气滞不能推动则血亦滞留脉中而不
行,血瘀发生。所生之血瘀为肿瘤产生的病理基础,此时补气之虚,行气之滞则可活血化瘀。
在血的运行中除了气的推动作用外,还离不开气的摄血作用,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互
相制约,互相补充。摄血是气固摄功能的具体表明,血在脉中循行而不逸出脉外,是气在推
行,但又是依赖于气对血的固摄。如果因气虚或气滞而固摄血液的功能减弱,可导致血不循
常道而溢于脉外,滞于肌肤脏腑形成血瘀,为肿瘤形成提供土壤,或造成恶性肿瘤的各种出
血现象,而补气摄血的方法在此时应用可使血运而摄,血活而瘀化,使血走脉道之中。
脾与活血化瘀的关系,脾主统血,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而
脾统摄血液的功能实际上亦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脾之所以能统血,是与脾为气血生化之
源有密切的关系,脾的运化功能强健,则气血充盈,气能推动和固摄血液,反之脾的运化功
能失健,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虚故而不能运血和摄血,进而形成瘀血,导致肿瘤。由脾
虚而致成血瘀,从本质上讲施以健脾之本则可活血化瘀。
心与活血化瘀的关系统,心主血,全身的血都在血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博动而输送到
全身发挥其作用,在这过程中,心脏的博动是否正常,起着十分关键作用。而心脏的正常博
动,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而周流不息。如果心气不足,脉道
不利,势必形成血流不畅,发生气滞血瘀。血脉受阻,进而瘀血深化与其他病理产物相合,
聚成肿瘤。
肺与活血化瘀的关系,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是全身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
经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以供机体之需,而肺的治节作用可以调节气
的升降出入运动以辅助心脏,推动与调节血的运行。如肺朝百脉主治节失利,则会聚于肺的
脉血行滞,推动和调节血的运动功能障碍,则朝于肺之血瘀阻而成血瘀,成为发生肿瘤的病
理物质,进而与痰湿相博而成恶性肿瘤。
肝与活血化瘀的关系,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用以制
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其次肝的藏血亦有防止出
血的作用。假如肝不藏血则血无所藏,溢出于外,停留肌肤脉外而成血瘀。同时亦可使肝阳
过亢,肝失疏泄,使血外泄更甚。肝藏血也包含了肝调节血量的功能,肝藏血是以贮藏血为
前提,只有充足的血量贮备,才能有效的调节血量,因此肝的调节功能必须是藏血与疏泄功
能之间的协调平衡,才能运作。如果升泄大过或藏血功能减退,则可致各种出血症状;疏泄
不及,肝气郁结,则又可致血瘀。瘀血是肿瘤形成的基础,肿瘤的生成和血瘀有关,症状表
现为血瘀则活血化瘀可治之,血瘀如是因肝之病所致则应疏肝理气,柔肝化瘀。
(二)经典论述与恶性肿瘤
《素问²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
稽留不行,故宿昔而成积。”寒性凝滞,一旦阴寒之邪偏盛,阳气受损,不能温煦、推动血
液运行,人身气血津液均可凝结,以致运行不畅。“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
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寒凝气血阻迟,稽留不行而成瘀,日久而凝聚成积。
《景岳全书²积聚》曰:“积聚之病,凡饮食、血气、风寒之属,皆能致之。„„诸有
形者,或以饮食之滞,或以脓血之留,凡汁沫凝聚,旋成癥块者,皆积之类,其病多在血分,
血有形而静也。”积之成者以脓血之留,脓血者即瘀血也,瘀血与痰湿聚集,久之而成癥块,
癥块者即积也。故积之病与血有关,其病在血分。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
分,乃为脏病。
《金匮要略²惊悸吐妞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曰:“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
燥,但欲漱水不欲燕,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此病脉证
恰为恶性肿瘤瘀血证者之临床表现,胸腹满皆有瘀血之肿块的征象。瘀血壅滞,气机痞塞,
故见胸满。其病不在于肠胃,而在于瘀血之内结,所以腹部虽外形不满而患者却感腹胀,这
是有瘀血之故。郁血留滞,则新血不荣,血不外荣,故唇痿舌青。瘀阻之处,必有郁热,故
口燥欲漱水,病在血分,虽燥而无欲咽。
《灵枢²水胀》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
泻,血不以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子宫肿瘤的发生与血瘀、寒邪关系重大。寒客于子
宫,寒凝血瘀,气不得通,恶血不去,瘀凝之血滞留,日益增大,其坚如石,造成石瘕。
二、活血化瘀的临床研究
(一)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
活血化瘀法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被大量采用,并收到良好效果。活血化瘀方法作为
直接祛邪的手段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有明确的作用。田志芳等用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中晚期上
消化道癌36例取得疗效。这36例均不能耐受手术、放疗和化疗,并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为
食道癌和胃癌的患者,其中食道癌13例,胃癌23例,治疗采用活血化瘀汤,并作病例的中
医分型,中药在活血化瘀汤基础上作加减。中药每日1剂,水煎分3次空腹服,二个月为1
疗程。个别食道癌患者咽下梗阻较重者,采用每日多次频服法。疗效判断标准:显效(CR):
治疗后肿瘤缩小≥50%,症状明显好转;有效(PR):治疗后肿瘤缩小≥25%,但不足50%,
症状好转;稳定(SD):治疗后肿瘤缩小不足25%;无效(NR):治疗后肿瘤增大,症状恶
化或在三个月内死亡。结果经光电子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CR6例(16.7%),PR8例(22.3%),
SD19例(52.7%),NR3例(83%),总有效率91.7%。生存统计采用寿命表法,治疗后生存
最短3个月,最长52个月,一年生存率75%,二年为56%,三年为50%,四年为48%,提
示疗效是肯定的。
刘碧清等采用乾坤宁胶囊与复方天仙胶囊对原发性肝癌93例患者分组进行临床观察,
其中治疗组57例,对照组36例。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消失并持续一月以上;
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以上并持续一月以上;微效(MR):肿瘤缩小不足50%,但
大于25%,无新病灶出现;稳定(SD):肿瘤缩小不足25%,增大不超过25%,无新病灶出
现;无效(NR):肿瘤增大超过25%或新病灶出现。以CR加PR计算总显效率,CR加PR
加MR计算总有效率。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舒肝解郁中药组成的乾坤宁胶囊组总有
效率为36.84%,CR为0,PR1例,MR20例,SD11例,NR25例。复方天仙胶囊组总有效
率38.88%,CR0,PR2例,MR12例,SD8例,NR14例。两组总有效率、总显效率均无统
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AFP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则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乾坤宁胶囊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疗效。
张建华等自拟噎膈汤治疗中晚期食道癌23例收到满意效果,噎膈汤方剂组成为穿山甲
15g,蜂房9g,生五灵脂10g,壁虎粉3g(黄酒适量调服)、半技莲30g,郁金10g,生代赭
石30g,山慈姑12g,瓜萎30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全部病例均经食道镜和病理组织
学检查确诊。疗效标准:显效为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体力恢复,肿块缩小50%以上,
并维持三个月以上。有效为症状缓解,食欲增加,肿块缩小大于15%、小于50%,未有继
续扩散。无效为症状无改善,瘤体大小无明显变化或有继续扩散。治疗结果:经治一疗程后
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8.26%。
齐元富等对41例胃癌患者血瘀证研究及活血化瘀治疗作用的观察,为探讨胃癌患者血
瘀证微观变化以反映血小板功能,并与高凝状态相关的血浆TXB
2
、6-K-PGF
1a
为指标进行
检测,并观察活血化瘀的治疗作用。结果如下:胃癌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胃癌患者血浆TXB
2
明显增高(P<0.01),TXB
2
/6-K-PGF
1a
显著增加(P<0.001),6-K-PGF
1a
变化无意义。胃癌患
者治疗前后比较,对22例病人进行了治疗后检测,其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配合随证加减用
药,活血化瘀药物用丹参、赤芍、莪术、三棱、土必虫。每日中药一剂,连续治疗4-6月后
复查,治疗后胃癌患者TXB
2
显著减低(P<0.01),TXB
2
/6-K-PGF
1a
明显减小(P<0.001),
6-K-PGF
1a
无改变。通过上述观察发现胃癌患者有明显的TXB
2
、6-K-PGF
1a
异常,亦即其前
身活性物质TXA
2
、PGI
2
的失衡,这可能是其血瘀证形成的基础。而对22例病人的治疗结
果表明活血化瘀能明显降低TXB
2
水平,并使TXB
2
与6-K-PGF
1a
之比值减小,从而对肿瘤
所致的TXA
2
-PGI
2
失衡发挥了治疗作用,活血化瘀的以上效应可能最终影响到肿瘤的生长
转移,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二)运用活血化瘀法提高放化疗效应和减轻副作用
采用活血化瘀方法配合放疗或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可以提高放化疗的抗癌效应并减轻放
化疗带来的副反应。李杰等采用活血化瘀、舒肝健脾、软坚散结中药组成的肝康冲剂配合肝
动脉导管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34例。肝康冲剂主要成份为太子参、白术、当归、三七、八
月扎、藤梨根、必甲、炮山甲、生黄芪等组成。应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即
单纯肝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组31例,其中年龄31~67岁,Ⅱ期22例,Ⅲ期9例,卡氏评分
60~90分。中西医结合组即肝康冲剂加肝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组34例,年龄34~69岁,Ⅱ期
24例,Ⅲ期10例,卡氏评分60~90分。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病理及临床分期无显著性
差异(P>0.05)。化疗组常用药物为DDP、ADM、5-Fu,如肾功能异常则DDP改用CBP,
心功能异常则ADM改用MMC。治疗结果显示:近期疗效根据实体瘤病灶客观评定标准,
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部分缓解率(PR)分别为6.5%(2/31)、11.8%(4/34),稳定率为41.9%
(13/31),50%(17/34)。中西医给合组优于化疗组,但两组比较(Ridit检验)无显著性差
异(P>0.05)。远期疗效为中西医结合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7.06%、
32.35%、20.59%,其中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明显优于化疗组(P<0.05),平均生存期、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27、7.5个月,7.32、6个月,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化疗组。另外中西医结
合组治疗后全身反应、消化道反应与化疗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外周血象和肝肾功能
变化,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血象降低,GPT升高明显少于化疗组(P<0.05)。
任少先等自拟化瘀复元汤配合化疗治疗各种癌症患者103例收效满意。方剂的药物为丹
参30g,红花10g,桃仁10g,赤芍20g,漏芦20g,罗勒25g,柴胡15g,天花粉15g,王不
留行20g,夏枯草20g,人参15g,三七10g,大黄15g。每日1剂,服至化疗结束。病例中
肺癌41例(治疗组19例、对照组22例),胃癌26例(治疗组14例、对照组12例),肝癌
21例(治疗组10例、对照组11例),结肠癌15例(治疗组8例、对照组7例),治疗组共
51例,对照组52例,两组病期均为Ⅲ、Ⅳ期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结果:治疗
组与对照组CR分别为10例和3例,PR分别为22例和15例,NC分别为18例和26例,
PD分别为1例和8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毒性反应治疗组有10例表现泛恶、食
欲不振、无白细胞下降至4.0³109/L以下者、完成化疗方案。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38例、
轻度腹泻16例、白细胞降至3.0³109/L以下15例、严重者出现合并感染而中断化疗。
吴继萍等用活血化瘀法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39例,方剂中用药为丹参、桃仁、蛇
舌草各20g,三棱、莪术、王不留行、山豆根、炙鳖甲、菝葜、八月扎、焦山楂各15g,其
它用药随证加减。观察39例患者均为手术病理确诊的癌症患者,男29例,女10例。年龄
22~69岁,平均年龄45.5岁。胃癌17例,大肠癌13例,直肠癌5例,胰腺癌2例,肝癌2
例。手术时周围淋巴结转移者9例,切端残存癌者3例,远处淋巴结转移者1例。治疗结果
生存3年以上者30例,5年以上者21例,7年以上者5例,占总数的76.4%。因此可以认
为活血化瘀法治疗消化道实体瘤,可以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与化疗药物合用能有效地抑
制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万志龙等对100例食道癌患者放射治疗并用中药活血化瘀的临床作观察。100例患者均
经病理加X线片确诊,男68例,女32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4.5岁。食道上段癌
10例,食道中段癌88例,食道下段癌2例。TNM分期中期57例,晚期43例,肿瘤长度
3~12cm,平均75cm。临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放疗加中药组(观
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长度及TNM分期均基本一致,
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射治疗60CoDT5000~7000CGy/5~7w,观察组加用活血化瘀中药
生大黄、姜黄、女贞叶按1:1:3制液,50ml每日3次口服至治疗结束。对照组每日3次口服
复合维生素B稀释液50ml,治疗前、治疗中放射量4000CGy时及治疗结束时分别摄X线片。
结果表明:观察组在进食梗阻改善,吞咽疼痛缓解,胸背疼痛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总
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2.0%和72.0%(P<0.05)。观察组在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后白细
胞计数及肝肾功能均正常,食道X线片比较,观察组基本正常率7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8.0%(P<0.05)。食道炎发生情况观察组总发生率为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
(P<0.05),且症状亦明显为轻。因此放疗加中药活血化瘀治疗食道癌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
纯放疗的,提示活血化瘀类中药合并放疗有协同增敏作用。
王庆伟等探讨活血生津中药制剂对头颈部肿瘤病人放疗中唾液腺功能的保护作用。将
50例首程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即中药加放疗组,对照组26例,
即单纯放疗组。中药制成提取液,每次20ml,每日3次。方剂由玉竹30g,麦冬20g,桃仁
24g,石斛30g,杞子30g,生地黄40g,熟地黄40g,西洋参30g,红花20g,川芎20g组成。
两组患者对放疗前及放疗不同剂量的口干程度,唾液流速及淀粉酶分泌速度进行比较。结果
随放疗剂量增加,两组口干程度增加,唾液流速与淀粉酶分泌速度下降,放疗中观察组口干
程度曲线较对照组明显平坦,放疗至20、40、60CGy时观察组唾液流速及淀粉酶分泌速度
均较对照组为高,20CGy时P<0.05,40、60CGy时P<0.01。因此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
中辅以活血生津中药制剂可改善口干症状,明显地保护其唾液腺分泌功能。
三、活血化瘀法的实验研究
活血化瘀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并对放化疗有增效作用,这在临床实
践中巳被证明。但是活血化瘀法的上述作用的机制是什么?这也被大量的实验室研究成果所
阐述,所以活血化瘀法被广泛推崇的一种恶性肿瘤治疗方法。
(一)对恶性肿瘤的反突变和抗转移作用
陈健民等采用“细胞突变试验”作为肿瘤成因多阶段学说的起始阶段为模型,观察自
制芎龙汤对他们的影响。芎龙汤组成为川芎、地龙、葛根、延胡、牛膝等,制成0.5g/ml水
剂,实验以哺类细胞V
79
作材料,以观察自制芎龙汤的反突变作用。结果显示:未经MNNG
处理的V
79
细胞集落数为1.75±1.42,经MNNG处理并加入6-TG的V
79
细胞集落数则达
176.33±7.02,芎龙汤合并MNNG处理的V
79
细胞集落数为101.67±2.08,与单纯MNNG
处理的V
79
细胞集落数相比,P<0.05,说明芎龙汤具有中等程度的反细胞突变作用。以哺
类V
79
细胞作为观察细胞突变模型己被公认,而MNNG是一种强烈的致突变(致癌)物质,
当其与V
79
细胞接触后,经过一段时间表达,部分细胞就会发生突变,即使在6-TG强力杀
伤情况下也能形成集落。自制芎龙汤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同时还有阻断突变作用,而且是
中等烈度的反突变作用,这也许为活血化瘀药物抗恶性肿瘤的机制之一,即直接对恶性肿瘤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崔巍等以肿瘤细胞—血小板聚集为基本指导,体外筛选可能防治恶性肿瘤血行转移的活
血化瘀中药。药物选择为(不包括巳报道的川芎、丹参、赤芍等):刘寄奴、益母草、王不
留行、鸡血藤、姜黄、大黄、苏木、泽兰、蒲黄、莪术。分别取上述药物20g,加水煎煮一
小时,共三次,过滤后收集药物经浓缩至1g生药/ml。以在Wistar大鼠腹腔内传代七天的W
256肿瘤腹水为瘤源,取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每药一组)尾静脉注药物1ml/kg,
对照组尾静脉注生理盐水0.2ml/只,尾静脉给药后一小时,麻醉大鼠于腹主动脉取血3ml
测血小板数,调整至60万左右以1:150比例加入肿瘤细胞,ADP诱导测定聚集率。结果显
示:活血化瘀中药对TCIPA作用的影响提示鸡血藤作用较稳定(56.00±10.92)(P<0.01),
解聚多(22.42±8.10)(P<0.01)。泽兰作用不稳定(56.75±32.90)P<0.01,解聚误差大(36.55
±37.79)(P<0.01)。刘寄奴只对解聚集率抑制,促解聚不明显。益母草、莪术、大黄促解
聚明显,抑制聚集不显著。因此可认为鸡血藤不仅显著抑制肿瘤细胞—血小板聚集作用
(P<0.01),且聚集者复解聚明显(P<0.001),电镜观察血小板大多散在。而对照组常聚集
成堆,解聚率低。故鸡血藤有可能成为继川芎、丹参、赤芍之后又一抗肿瘤血行转移中药。
(二)对恶性肿瘤红细胞免疫及抑制作用
张健等应用中药对移植性肝癌的红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的研究探讨活血化瘀
中药对其的影晌。采用SD大鼠和Walker-256瘤株制作实验模型,中药分扶正解毒组(CM1),
药用西洋参、白术、鳖甲、石上柏、龙葵、核桃树枝。活血化瘀解毒组(CM2)药用凤仙
花子、石见穿、山甲、漏芦、石上柏、龙葵、核桃树枝。扶正活血化瘀解毒组(CM3),药
用西洋参、白术、鳖甲、山甲、凤仙花子、石见穿、龙葵、漏芦、石上柏、核桃树枝。均制
成2.42g/ml生药浓度备用。将40只大鼠模型分五组,每组8只。CM1-3组按1ml/0.1kgWT²d
剂量(约60kg的10倍量)灌胃,生理盐水组给CM1-3组等量的生理盐水,上四组在
造模后第11天开始给药,连续四天。ADM组按0.4mg/100g剂量,第11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然后测定红细胞免疫指标和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显示:移植性肝癌模型C
3
b受体较正常
组下降,IC花环率升高(P<0.01),表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所有处理组的C
3
b受体花环率
较空白组有所提高,但仅CM1、CM3二组有显著意义(P<0.05及P<0.01)。而IC花环率
CM1-3均较空白组有统计意义(P<0.05及P<0.01)。说明中药具有提高RBC-C
3
bR作用,
消除IC作用。所有处理组的瘤体大小均较空白组有所缩小,但仅有CM3组有显著意义
(P<0.05)。CM1-3组的RBC-C
3
bR、RBC-ICR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同时也显示瘤体
大小与红细胞免疫存在相关性。瘤体越大,C
3
bR越低,呈负相关,而ICR越高,呈正相关。
因此扶正活血化瘀解毒组能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而且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肿瘤大小存在
相关性。
段开文等应用仓鼠颊囊癌动物模型系统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苔藓片对口腔白斑癌变
的影响。复方苔藓片由川芎、丹参、赤芍、鸡血藤等药组成,每片0.3g。仓鼠分为四组,每
组20只。第Ⅰ组为实验组,第Ⅱ组为肿瘤对照组,第Ⅲ组为复方苔藓片组,第Ⅳ组为空白
对照组。二甲基苯并蒽(DMBA)用分析纯丙酮配成0.5%(W/V)溶液,用涂抹法将预先
确定的第Ⅰ组、第Ⅱ组动物右侧颊囊中央靠近前静脉处涂抹DMBA,使动物致癌,每周三
次。在涂DMBA的第二天开始,第Ⅰ组、第Ⅲ组动物灌喂复方苔藓片混悬液1.5ml(相当
于片剂0.45g),给药前2小时禁食直至实验结束。九周末每组随机处死10只动物,十二周
末全部处死余下动物,记录肿瘤大小,切取右侧病变颊囊粘膜和颈、肝、肺、脾、肾进行常
规组织学评价。结果表明:实验组与肿瘤对照组比较,九周时恶变率降低,十二周时肿瘤体
积明显减小(P<0.01)。组织学检查发现九周时实验组动物病变上皮及固有层有大量炎性细
胞呈灶性浸润而肿瘤对照组则仅见少许炎性细胞,第一组恶变率为30%,第二组为80%
(P<0.01)。十二周时这两组动物颊囊病变呈高分化鳞癌,但所有动物颈及脏器检查无异常
发现,第Ⅲ组、第Ⅳ组动物颊囊组织学正常。十二周时第Ⅰ组、第Ⅱ组肿瘤体积比较,第Ⅰ
组较第Ⅱ组体积明显减少(P<0.01)。实验表明复方苔藓片具有抑制白斑癌变的作用。
(三)对恶性肿瘤的放疗增效作用和对白细胞影响
张代钊等运用扶正增效方对肺癌放射增效作用作了实验研究。对C
57
BL小鼠Lewis肺
癌放疗加扶正增效方组有明显的放射增效作用,其抑瘤率为62.64%,明显高于单纯放射组
的39.74%抑瘤率(P<0.01),其增敏比为1:21。本方加放射治疗组中位生存期和平均生存期
为34天和33.8天,高于单纯放射组的29.5天和28.7天(P<0.05)。本方加放射治疗组鼠肺
转移灶(个/肺叶)为0.82个,少于单纯放射组1.45个(P<0.0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扶
正增效方对人肺腺癌a-2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增敏比为1.26,能增加放射致瘤细胞DNA
损伤(OD=47),高于单用放射的(OD=23),(P<0.05)。本方加放射的细胞周期时间为86
小时,长于单用放射59小时。结果提示将活血化瘀中药与扶正培本中药合用是中药配合放
射治疗肿瘤的一个较好方法。
陈林香等用固金磨积片对化疗荷瘤小鼠白细胞影响的研究。方剂组成为田七、大黄、绞
股蓝、五味子、麦冬、鱼腥草、西洋参等。实验采用NIH系小鼠,肝癌瘤株于小鼠腹腔内
连续传代用生理盐水1:3制成癌细胞悬液,接种在小鼠右前肢腋窝皮下,每只0.2ml,动物
随机分7组,每组40只。应用CTX组,每天每只注射CTX20mg/kg,同时分别灌喂固金磨
积片和贞芪扶正冲剂,连续10天。结果提示:CTX组白细胞总数及体重下降明显,与生理
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CTX加固金磨积片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用药5天和
10天观察白细胞总数均高于CTX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停药5天、10天
CTX加固金磨积片三个不同剂量组,荷瘤小鼠体重明显增加,白细胞总数均明显回升,以
高剂量组为佳。与CTX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01)。固金磨积片组
荷瘤小鼠体重及白细胞总数高于生理盐水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贞芪扶正冲剂组与CTX
组比较效果均无固金磨积片为优。
四、活血化瘀法与肿瘤转移
活血化瘀法及活血化瘀中药可以防治恶性肿瘤,这为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实。
但活血化瘀亦可促进肿瘤转移,这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如何合理应用活血化瘀法和合理
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与方剂,这是应该正视的问题。徐德成等就活血化瘀强度与气血双亏型
胃癌转移率的相关性机理进行了探讨,选择中医辨证属气血双亏型胃癌105例,男85例,
女20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1.4岁。临床分期Ⅲ期40例,Ⅳ期65例,均有明确的
病理学诊断,并均巳存活一年以上,服用益气生血汤药为主。将服用益气生血汤药并存活一
年以上的105例有时因疼痛而在方剂中加活血化瘀止痛药,有些益气生血药本身亦具有活血
化瘀作用的,如当归等。因此治疗气血双亏型胃癌的中药方剂中均含有活血化瘀中药,按照
上述活血化瘀强度制定标准,对每个入选病例给予的中药方剂的活血化瘀强度进行量化,其
中最大强度13.5,最小强度1.5,分成6组,组距为2。以每个病例的中药方剂中活血化瘀
强度划分到相应的组中。观察方法:凡治疗前巳有的转移灶不计,而在之后一年内经体检、
X线摄片、B超检查、CT扫描、同位素扫描发现的器官、骨及远处淋巴结转移均计数阳性
并计算出每组胃癌转移率。结果提示105例气血双亏型胃癌每组平均活血化瘀强度与胃癌转
移率经统计处理,等级相关系数r=0.9857,(P<0.05),活血化瘀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
率之间有明显正相关。推测可能与本型胃癌血小板数量及聚集性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低
下及凝血机制低下、纤溶增强而易于肿瘤转移有关,且大多数活血化瘀方药具有抑制血小板
聚集,抗血凝和增加纤溶的现代药理机制。
薛雨芳等综述认为有关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的发展与转归作用的研究结论并不一
致,甚至截然相反。多数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方药可以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凝固
性,降低血液粘度,消除微循环障碍,从而发挥抗肿瘤转移作用。但也有认为活血化瘀中药
抗肿瘤血行转移无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还有的研究则认为活血化瘀方药对肿瘤血行转移
有促进作用。有人观察了丹参、复方丹参、当归、赤芍、红花、鸡血藤、阿魏酸纳和川芎嗪
等对小鼠肝癌细胞形成肺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多数有促进转移的作用。同时丹参对大鼠
Walker-256癌细胞血行扩散和转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只有深入研
究肿瘤患者的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血瘀的变化特点才能按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正确选用活
血化瘀方药,才能获得满意疗效。此外活血化瘀方药本身就是一个多种成分的复合物,除含
有活血化瘀的“有效成份”外还含有许多具有其它特定功能的“无效成份”,而这些“无效
成份”对肿瘤的转移是否会有影响,是一个须注意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活血化瘀方药的
药理研究。同时王志学提出血瘀证候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临床表现,血瘀是转移形成的重
要病理基础。但导致肿瘤转移的因素甚多,如正气亏虚、痰瘀毒相互胶结、肝郁不舒等。因
此用活血化瘀药物抗肿瘤转移治疗应与扶正培本、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疏肝理气等方法有
机结合起来,分清主次,掌握扶正与祛邪关系,方能奏效。
(郑坚)
参考资料
1.田志芳等.自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汤加减治疗中晚期上消化道癌.河北医科大学学
报,1996;17(5):290~291
2.刘碧清等.乾坤宁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3):20~22
3.张建华等.噎膈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23例.山西中医杂志,1997;13(5):10
4.齐元富等.41例胃癌患者血瘀证研究及活血化瘀治疗作用的观察.陕西中医,1996;17(1):12
5.李杰等.肝康冲剂配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医学理论与实
践,1998;11(8):341~343
6.任少先等.活血化瘀配合化疗治疗癌症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6):373
7.吴继萍等.活血化瘀法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39例.陕西中医,1999;20(2):52
8.万志龙等.食管癌放射治疗并用中药活血化瘀的临床观察.南通医学院学
报,1995;15(1):128~129
9.王庆伟等.活血生津中药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中唾液腺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
志,1998;18(11):662~663
10.陈健民等.芎龙汤、地黄汤的反突变作用研究.中成药,1997;19(1):32~33
11.崔巍等.活血化瘀中药抑制肿瘤细胞-血小板聚集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1997;3(1):27~28
12.张健等CM1-3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实
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7;9(5):57~59
13.段开文等.复方苔藓片对实验性口腔白斑癌变影响的初步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
志,1998;16(2):122~123
14.张代钊等.扶正增效方对肺癌放射增效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
志,1998;4(2):71~75
15.陈林香等.固金磨积片对化疗荷瘤小鼠白细胞的影响.肿瘤防治研
究,1998;25(4):245-246
16.王志学.活血化瘀药物抗肿瘤转移的探讨及配伍应用.国医论坛,1998;13(2):15~16
17.薛雨芳等.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血行转移的作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1998;4(6):42~45
18.徐德成等.活血化瘀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相关性机理探讨.中医杂
志,1998;39(3):156~157
第八节通腑攻下法
通腑攻下法作为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一种在临床上常为使用,但通腑攻下法的应用必须
具有使用攻下的适应症。故凡中医辨证为邪实而正气不虚者,邪实而正气虚尚可承受攻下者
可以运用该方法治疗。因此在临床上见有里热积滞实证,热盛伤津,水饮停留胸胁者都可通
过通便、下积、泻实、逐水的方法加以治疗。通腑攻下法的使用以邪去为度,不宜过量,以
防正气受伤。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通腑攻下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疗效,并且在实验研究
中也取得了成果,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方法之一。
一、通腑攻下法的中医理论
(一)腑实的形成与中医理论
由于腑是以传化饮食物为其生理特点,实而不能满,故有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之说。
但是腑的通降不及则为病态,所以攻下以泻实为要。
肝主疏泄功能的一个方面即控制和调节胆汁的化生和排泄,胆汁是由肝之精气所化生,
汇集于胆,泄下于小肠,用助于饮入物的消化,并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的一个重要条件。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健旺。若肝失疏泄,导致胆汁排泄不利,
涉及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施展,引起痰浊内生,气机不畅,痰浊与气相交阻,血脉运行涩滞。
气滞、血瘀、痰浊三合而为一,最终积肿形成,同时亦可伴随而至的一系列腑实之症状,如
黄疸、腹胀、腹痛、便结等,其共同特点是邪滞留于腑中,通降不利。
脾主升,胃气降。胃受纳熟腐饮食物,为水谷气血之海。容纳于胃中的水谷,经过胃的
腐熟之后,下传于小肠,其精微经脾之运化而营养全身并化生气血津液,维持机体的生命活
动。然而一旦脾胃升降活动紊乱,脾气不升,胃气失降则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出现一系列的
脾胃运化功能障碍,进而可致脾不运湿,湿浊内生,久留化痰,痰凝于中,阻遏气机运畅。
气机不利则气滞于内,影响全身气机的运行,脾胃功能不利,痰气滞中,壅塞血脉,血不行
常道,外溢而瘀阻。此痰、气、瘀三者相壅,久则成癥积,遏于中脘,使胃的通降作用丧失,
食物不能通下于小肠,精微不能吸收于全身,因此出现胃胀、呕吐、腹痛、便秘等,其共同
的特点是胃失和降,食滞邪壅。
肠之小肠受盛和化物功能,即将经胃初步消化之饮食物受盛于小肠,并将受盛于内的饮
食物在小肠内有相当的停留时间,以利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使水谷化为精微。大肠则接受
经过小肠分清别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然
而小肠的受盛和化物的功能受损,使受之于小肠内的不能化物或受盛太过,受时太久则化生
变异,异生痰湿,痰浊久聚于肠则变生为痰核。小肠分清别浊功能障碍则清浊不分,浊郁于
肠,则通降失利,饮食残渣不能下于大肠,久之与痰核搏结而成癥积,形成腹痛、腹胀、呕
吐、便秘等症状。大肠之功能失常则糟粕滞留于内,不能排出体外,而出现便结、腹痛等症
状,其共同特点为藏而不化,满而又实。小肠的受盛和化物作用,分清别浊作用,大肠的传
导作用,与肾的气化能力有关,是依托于肾的气化,如肾的气化功能失司,则肠的功能失灵。
膀胱其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而功能的正常发挥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肾的蒸腾气化功能
不利则水液四泛,不能留于膀胱之内,使之贮尿排尿作用失去。肾之气不蒸腾于膀胱,久之
出现邪气郁于下,积滞于内,阻塞通道,癥积兹生,余沥尿闭,其特点是肾气不化,邪郁膀
胱。
(二)经典论述与恶性肿瘤
通腑攻下法主要是针对恶性肿瘤的腑实之症,目前临床上巳被应用,但在古代就巳有了
较深刻的认识。
《素问²五脏别论》曰:“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
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这里所说的是一个正常的腑的传化物过程,
如果传化物在腑中藏而致满的话,就造成了腑气不通,六腑不能正常运作则出现满实之症。
同样恶性肿瘤满实于腑中,或因肿瘤的影响致使腑实而满则可使腑气不降,腑实不通,出现
胀满腹痛,便秘邪郁,加重了恶性肿瘤症状的发展和肿瘤的生长,此时该顺应中医理论,采
用通腑攻下法施之,以缓解症状和病情。
《张氏医通²积聚》曰:“然攻之太急,正气转伤,初中末三法,不可不讲也。初者病
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
且补;末者病根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通腑攻下法之应用以邪去为度,
不宜过量,以防正气受伤,如大便巳通,或痰、瘀、水邪巳去,则停服下剂。对正气虚弱,
邪气尚强的则应慎用通腑攻下法,或配合他法同时应用。对邪盛正衰者则不宜使用通腑攻下
法,故《素问²六元正纪大论》有“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之戒也。
《金匮要略²腹满寒疝宿食病》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
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又曰:“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病有腹满伴痛者,此乃为腑实症,即为腑气不降,不通而为之,治疗当应通腑攻下之法以施
之。
二、通腑攻下法的临床研究
(一)通腑攻下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通腑攻下的方法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亦常被采取,这一方法的使用具有中医特,
亦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可以收到相应的效果和缓解症状。郑坚运用通
腑攻下的方法治疗因恶性肿瘤致成的消化道梗阻在临床上收到效果并颇有体会。根据中医急
则治其标的原则,在临床上将食道肿块梗阻,胃癌术后吻合口梗阻或局部复发梗阻,大肠癌
复发致成的梗阻或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腔转移致肿块阻塞肠腔或压迫肠腔形成的肠梗阻,采用
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基础之上,对辨证治疗收效甚微者,或梗阻严重者采用通腑攻下的方法
加以治疗。治疗以大承气汤为主方,药用生大黄、芒硝、积实、大腹皮、天龙、干赡皮、生
地黄、玄参,根据病情辨证配合使用一些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桃仁、水蛭等。中药每日1
剂,多次慢饮或用胃管滴入,对不能口服者予门滴注法,以达到通腑利气化瘀之目的。这
一方法可以作为治疗恶性肿瘤致消化道梗阻的内科治疗中首选的方法,缓解症状,获取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沈克平等根据中医理论“通则不痛”之说,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中药滴治疗,
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回顾分析,观察和探讨中药滴在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作用,认为有较
好的临床效果。中药方剂以增液承气汤为主,药用生大黄9g,芒硝6g,积实15g,玄参15g,
麦冬30g,生地黄15g,川楝子15g,延胡索15g,大腹皮30g。中药浓煎150ml后至40°C
放入输液瓶中,取十二指肠引流管,患者侧卧胸膝位,将十二指引流管自门口缓慢插入至
少30cm,每分钟60滴或更慢速度滴注,日滴一-二次。中药滴给药具有不被胃酸破坏及
部分药物有效成份不经肝脏代谢,具有吸收率高,药效发挥快的特点。中药方剂以通腑攻下
为主,因此对于癌性粘连性肠梗阻,消化道恶性肿瘤造成梗阻所产生的症状的缓解,晚期消
化道恶性肿瘤者的生存质量和对肿瘤的直接对抗均有相应的作用和效果,从而达到标本同冶
之效。
(二)通腑攻下法的临床实验研究
王绍山等应用大承气冲剂让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服用以观察其对炎症介质的影响并作临
床研究。选择35例腹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组,大承气冲剂做预洁的
中药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39~66岁,平均年龄51.9±2.6岁,大承气冲剂每包
3g,相当于生药1/2剂(1剂含大黄6g,厚朴6g,积实6g,芒硝5g),于手术前两天服用大
承气冲剂,每次1包,每天2次,手术前1天晚上服2包。采用口服抗菌素、肥皂水灌肠的
西药组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7.1±5.0岁,西药组术前两天服
用甲硝唑0.4g,氟哌酸0.2g,每天3次,手术前1天晚上和手术当天清晨洁洗肠道。所有患
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3、7天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细胞间粘
附分子-1(ICAM-1)并观察其变化,以及观察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中药组
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排气时间均早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NO均升高,术
后三天为高峰,与术前比两者均有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术后血清NO水平与西药组
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血清TNF术后均降低,中药组术后1天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
著性差异(P<0.05),西药组术后3天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均
数比较,术后第一天有差异(P<0.05)。中药组患者血清ICAM-1术后3天明显降低天降低,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西药组血清ICAM-1水平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
间均数比较术后3天中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因此大承气冲剂用于术前肠道预洁
与常规服用抗菌素和肥皂水灌肠相比较,大承气冲剂能明显降低手术对恶性肿瘤患者产生的
炎症反应,减少炎性介质的分泌,促进手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上可
以达到满意效果。
使用通腑攻物可使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之梗阻缓解,这里除了通腑攻物具有抗
肿瘤作用外,还有抗炎作用,这些药物使用后可使肿瘤周围的炎症消失,从而可以达到梗阻
缓解的目的,也可使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急腹症得到控制。毕旭东等对茵陈蒿合承气汤对
急腹症时内毒素血症的影响作了研究,选择具有内毒素血症的30例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
常规组和中西组,每组15例。常规组和中西组患者全部入院当天即给予抗感染等常规处理,
中西组除常规治疗外,从入院后第2天始服中药茵陈蒿合承气汤,其方剂组成为茵陈、山梔、
厚朴、枳实、大黄、芒硝。所有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采静脉血定量
测定外周血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血栓素B
2
(TSB
2
)/6-酮-前列腺素F
la
(6-Keto-PGF
la
)的水平,并观察每日大便次数的变化。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入院时外周血
ET含量分别为91.30±39.50pg/ml、89.21±28.90pg/ml(P>0.05),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24
±10.84pg/ml(P<0.01)。两组患者外周血TNFa、TXB
2
/6-Keto-PGF
1a
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每日大便次数则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接受治疗第3天以后始,中西
组在降低外周ET、TNFa、TXB2/6-Keto-PGF
1a
含量和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常规
组(P均<0.05)。因此茵陈蒿合承气汤通过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能降低急腹症病人外周血内毒
素含量,减少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从而改善预
后,故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急腹症治疗中同样具有相应作用。
三、通腑攻下法的实验研究
通腑攻物的临床作用在动物实验方面同样得到了证实。李伟等比较观察了内毒素及
肿瘤坏死因子在胰源性肺损伤动物实验中不同时间的变化及致损作用和通腑攻下法对其影
响。实验采用胰源性肺损伤大鼠模型,按随机原则分组,每组8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未造
模组),造模组,及中药治疗组。每组分别于6、12、24、48、72小时测定外周血中ET和
TNF的含量。实验动物用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中药用大黄30g(后下)、芒硝6g
(冲)、甘遂0.4g(冲)、杏仁6g,炒莱服子20g,苏子6g,桃仁15g,芍药9g,生牛膝9g,
采用传统方法煎制,浓缩为300%的药液备用。实验用同种异体大鼠胰组织匀浆腹腔内注射
的方法,制备胰源性肺损伤的大鼠模型。随机处死同种大鼠20只,在无菌条件下制成胰腺
匀浆。余大鼠随机分为急性肺损伤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每组30只,在所有大鼠制模型后,
胰匀浆按每kg体重3ml比例注入各相应大鼠腹腔内。中药治疗组提前一天给药,中药灌胃
2ml/次,2次/日,连续3天。结果提示:造模组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呈逐渐升高趋势,
而治疗组ET含量明显低于造模组,两组经统计处理差异显著(P<0.01)。造模组TNF含量
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TNF含量在6小时后呈锐减趋势,明显低于造模组,两组经统
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参与了胰源性肺损伤的全过程,且
通腑攻下法治疗起到了清除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同时也提示通腑攻下法对消化道
恶性肿瘤患者的急腹症和腹部炎症同样有治疗作用。
王慧珍等综述通腑攻下法尚可影响机体免疫作用,并对癌细胞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对肿
瘤细胞具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攻物有大黄、巴豆、杏仁、土大黄、瓜萎、芦荟等。具有
反突变的作用的攻物有大黄、肉苁蓉、杏仁等。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的攻物有大
黄、商陆、当归等。上述这些结论且具有实验研究的依据。
以大黄为主组成的复方,经免疫药理学的研究表明: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诱
生免疫调节物质干扰素,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赵海磊)
参考文献
1.郑坚.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症的中医治疗.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9):31~32
2.沈克平等.中药滴在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应用.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2):85~87
3.王绍山等.术前服用大承气冲剂对肿瘤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
志.1999,19(6):337~339
4.毕旭东等.茵陈蒿合承气汤对急腹症时内毒素血症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
志.1999,5(5):276~280
5.李伟等.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在大鼠胰源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下法对其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4(3):180~182
6.王慧珍等.攻下法在抗肿瘤中的应用.中医药研究.1997,13(4):34~35
第九节以毒攻毒法
在中医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治则中,以毒攻毒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关于癌瘤
的发生,中医认为是脏腑阴阳失调、六、七情、饮食、劳倦、外伤等多因素综合作用
的结果,即可分为内外两方面。而这两方面的致病因素在内导致了气滞、血瘀、痰凝、
湿聚、热毒等多种“毒”,在正气亏虚的情况下长期作用,最终导致肿瘤形成。现代医
学对于癌症成因的研究正不断深入,已经肯定的致癌物质包括许多化学物质如苯、黄曲霉毒
素、亚硝胺等,以及许多病原微生物如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头状瘤病毒、逆转录病
毒等,这些“毒”均有较强的致癌型。如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被认为是若感染者有足够的生
存期则必将发展成原发性肝癌。中医理论中以毒攻毒法的运用,正是在中医认为“邪去则正
安”的基础上发展充实起来的。
一、以毒攻毒法的中医经典论述
《灵枢²水胀》:“肠覃何如?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
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内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
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在这里指出“肠覃”这类肿瘤
的发生是缘于“恶气乃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越来越大,质地也不断变硬,终于形成了
临床上可见的肿瘤证候。
《诸病源候论》:“诸恶疮皆由风湿毒所生也”,指出多种恶性的癌瘤都是由风邪、湿邪
和虫毒等造成的,明确地提出了外邪在恶性肿瘤发病过程中的地位。故治疗时应重视祛除毒
邪。
《仁斋直指附遗方论²卷二十二发癌方论》:“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
根深藏,穿孔透里。”这里把癌瘤的形状进行了描绘,指出如“岩穴之状”,说明癌瘤的表面
是不平整的,且质地较坚硬。癌瘤多发且相互排列紧密,说明邪毒深藏,逐渐发展,由内至
外。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是攻下派的代表,其言“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
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指出致病的邪
气并非本来就存在,而是外来或内生的;治疗上可采用攻伐之法,并应抓紧时间治疗。
二、以毒攻毒法的临床研究
以毒攻毒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往往是在病质尚好、尚耐攻伐的情况下采用较安全的剂
量运用的。用之得当,往往收到奇效。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属于以毒攻毒的中药有
以下三类:动物类:天龙(守宫)、全蝎、蜈蚣、斑蟊、地鳖虫、蜂房、钩吻、水蛭、蟾蜍
等;植物类:生南星、生半夏、鸦胆子、莪术、三棱、马钱子、喜树、狼毒、八角莲、毒角
莲、生附子等;矿物类:砒霜、砒石、轻粉、硇砂等。以应用这些中药单药、复方或其有效
成分临床治疗肿瘤,并与放、化疗一起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临床单味中药的运用
孟琳升总结鸦胆子油用于388例临床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果显效70例,有效270
例,总有效率为71.6%,其对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有一定的疗效。对肺癌及
肺癌脑转移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对宫颈癌患者也有一定疗效[1]。
河南省肿瘤医院袁云芳、岳秋花等治疗恶性胸腹水28例,其中有肺腺癌、恶性淋巴瘤、
腺癌术后、肝癌,采用常规抽液后,腔内注入10%鸦胆子油(沈阳药学院制药厂生产),
胸腔50~100ml,腹腔100~150ml,每周一次,注入腔内后嘱病人更换体位,结果CR13例,
PR8例,有效率75%,其中2例一次注药后积液消失,4例2次积液消失,7例3次注药后
积液消失,8例PR患者多数也在1-3次注药后积液明显减少(CR:治疗后胸腹水消失,维
持1个月以上;PR:治疗后胸腹水减少50%以上,并维持1个月以上;P:治疗后胸腹水增
长25%以上)。认为对于年老体弱及化疗药物无效的病人以及白细胞下降,化疗药物不能应
用的病人采用鸦胆子油,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提高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增加食欲,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2]。
河北省肿瘤研究所刘沙翔、宗秀惠、高良等应用沈阳药学院制药厂生产的10%鸦胆子
油注射液及鸦胆子口服液,结合中医药及化疗综合治疗晚期肺癌45例,并与单纯化疗
综合治疗晚期肺癌45例,及单纯化疗患者15例进行对比观察。其中鸦胆子给药方法为:
1)静脉滴注,以10%鸦胆子油注射液30~6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1次,连续
30天为1疗程,间隔7-10天重复;2)口服鸦胆子口服液20ml/次,每日三次,以口服6~8
瓶,250ml/瓶为1疗程;3)腔内注射:将癌性胸水抽出后,随即腔内注入10%鸦胆子油
注射液40~80ml,每隔10天一次,化疗主要药物有卡铂、DDP、VP-16、ADM、CTX、MTX、
VCR等。另综合治疗采用扶正益气中药口服。结果:鸦胆子加中药及化疗组总有效率60%,
推荐内容
-
重金属可能会带来另一种健康风险:心脏病
众所周知,砷和铅等重金属在高剂量时会产生毒性,其中一些金属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但现在,一项新的荟萃分析引起人们对重金属暴露风险...
-
骨关节疼痛与营养缺失讲解
-2022年4月28日发(作者:鹅蛋的功效与作用鹅蛋怎么吃最营养)远离骨关节痛,保暖一季,营养全年一变天就浑身关节疼,查风湿却正常,为什么?
-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脂肪肝48例疗效观察
-2022年4月20日发(作者:阳痿)龙源期刊网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脂肪肝48例疗效观察作者:王景慧,余延峰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09期[摘要
-
广东疫情10月15日最新情况 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例
随着国外疫情愈演愈烈,感染人数不断攀升,而我国也因此受到国外输入型病例的影响,目前来说整体预期还没有彻底消灭。据广东卫健委消息,10
-
对照品 对照药材清单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三亚租车攻略)对照品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精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亮
-
老人腿抽筋的病因
-2022年4月28日发(作者:葱白的作用)老人腿抽筋的病因生活中有不少老人经常出现腿抽筋的问题,这给老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要改善此种问题
-
周扬青回怼网友:不喜欢搞小动作 喜欢正面刚
3月13日,有网友评论周扬青微博:分了就分了,没分就没分,哪来那么多废话,随后,周扬青在自己微博评论下直接回怼网友说你们觉得我买水军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专业
-2022年4月22日发(作者:孕妇糖耐量检查费用)・学组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专业 为适应新形势下艾滋病防治的需要,加
-
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后的感想范文
-2022年4月21日发(作者:早餐吃什么最营养)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后的感想范文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后的感想范文一、我国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积极
-
不同年龄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山东医药2011年第5l卷第25期 不同年龄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与肺炎 支原体感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