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科研管理创新模式探索
-
北京协和医院科研管理创新模式探索
摘要:
北京协和医院作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三
甲综合医院,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名,是国家卫生计生委
指定的疑难重症诊治技术指导中心,连续七年蝉联复旦大学
“最佳医院排行榜”榜首。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
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
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自主创新道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医院学科建设是决定医院科学、可
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科研工作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支撑和引领学科发展非常关键,强化科研工作,提升科研
能力,对于推动临床新思路、新技术的提出和延伸,促进基
础医学和临床医疗的有力结合,提升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科研管理部门有必要针对各项科
研工作特点,在不同的管理阶段,有的放矢地采取并不断创
新完善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加快科技创新及科研成果快速
转移转化的效率。本文将从制度、平台、人才、等方面阐述
北京协和医院的科研管理创新模式,为医疗机构开展科研管
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人才科研管理
正文:
一、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总体目标,统筹规划医院科研整
体布局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完成“创新驱动发展”
目标,推进医院科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十三五”
开局之年,北京协和医院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的
明确要求,以及医院的工作实际,制定了《北京协和医院“十
三五”科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中明确提出医院“十三五”科技发展总体目标:
抓住国家深化医药和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契机,采用“内培、外引、联合”
等多种创新机制,打破传统用人格局,加强不同层次人才战
略性培养和引进,营造积极主动的科研氛围和学术体系,全
面提升医院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把北京协和医院建设
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医院。
针对医院科研工作的各维度,“规划”还分别针对平台建
设、人才队伍和研究产出提出明确的具体指标。平台建设方
面积极申请和推进国家级、省部级和院校级多层面平台建设
和整合,大幅度提升科研平台支撑能力和示范引领作用。“十
三五”期间,建成1-2个国家级平台,增建2-3个省部级重
点实验室,申请获建3-5个院校级研究中心。人才队伍方面
通过“内培、外引、联合”等多种机制,全方位进行不同层
次创新人才梯队系统性建设。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创
新机制,着重吸收引进30-40名不同层次优秀中青年科技人
才充实专业科研人员队伍。通过创新科研人员聘用机制,合
理配置人员层次体系,最终形成100-150人的专业科研队伍。
研究产出方面建立和健全机制,鼓励和引领高水平、系统性
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加强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
标志性成果产出。与“十二五”期间比较,科技项目数和课
题经费实现>15%的增长;科研论文数目持续增长,质量和水
平不断提高,其中SCI论文增长>30%,高影响因子、高引用
率文章不断涌现;授权专利增长>50%,并在科研成果转化方
面取得显著成绩;省部级奖项增长>10%,国家奖获得突破。
同时,在各年度伊始,对各项科研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
况分解为年度目标,各岗位指定年度工作计划,部门审核后
作为年底考察各岗位工作实绩的客观依据。
顶层设计、宏观布局是北京协和医院逐步健全科研管理
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明显改善了无目的性的盲目,制定总
目标并逐年分解,从而按进度实现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明
确了科研管理人员的任务执行方向,显著提升科研管理工作
效率。
二、精细化、科学化过程管理全方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医院科研工作的根本保障——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化的科研管理制度,形成科学、高效、有序的
管理手段,规范化的科研管理制度在科研工作中既有约束作
用又有激励效果,是实现科研目标的基本保障。i北京协和医
院有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内容涉及科研道德与诚信、
科研课题管理、科研平台、科研经费、科技成果专利、医学
伦理、生物安全等科研管理各领域。包括以《北京协和医院
科研委员会章程》、《北京协和医院科研道德与诚信管理办
法》、《北京协和医院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北京协和医院科
研经费管理规定》、《北京协和医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
法》、《北京协和医院专利管理规定》、《北京协和医院医学伦
理审查委员会管理条例》、《北京协和医院实验动物福利伦理
审查办法》、《北京协和医院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法》、《北京
协和医院科研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北京协和医院实
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为代表的北京协和医院科研管理文件
汇编。对于日常科研管理各项工作起到了关键的制度保障作
用。科研管理制度在科研工作中既有激励作用,又有约束机
制,是落实和规范科研任务完成的措施和办法,是实现科研
目标的基本保障。ii
此外,为了促进科研发展,把握科研方向,鼓励科研创
新,严肃科研道德,严谨学风,加强科研指导,充分发挥专
家在重大科研决策中的作用,北京协和医院在2013年成立
科研委员会。科研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我院科研工作规划、
重大和重点科研方向等,为院领导班子提供相关科研决策依
据,审议和评估我院科研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计划,审议全
院科研业绩考核和评估方案,审议科研奖励机制和实施方案,
科研支撑平台建设和管理方案论证等。在科研委员会的指导
下,同时下设实验室生物安全、医学伦理委员会、动物伦理
委员会、动物福利管理委员会、干细胞伦理委员会、科研平
台管理委员会等。
2、科技创新的硬件基础——完备的科研平台体系
受研究型大学成功发展启示,建设集医疗、科研与教学
于一体的研究型医院已成为国际大型医院发展的趋势。而科
技基础条件的优化与重整,正在成为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竞
争的一个新的焦点。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的科研平台,
已成为研究型医院发展的必要支撑,医学科技创新对科研平
台的依赖更为突出。
科研的高水平是医院持续性发展的优势之源,先进的新
型科研支撑平台对医院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的基础性
作用。平台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保证了医院科研能力上升的持
续性。科研平台建设有利于汇聚和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有
利于资源储备和积累,能够促进协同创新机制。iii
因此,北京协和医院在提升科研创新驱动力的同时,不
断完善科研平台体系的建设,提高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
从硬件条件确保医院的科研工作实施。
(1)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平台体系介绍:
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从国家级、省部级、院校级到医院
级覆盖各级别,涵盖妇产科学、风湿免疫病学、内分泌学、
基本外科学、临床药理学、骨科、检验科学、变态反应、核
医学、分子病理学、疑难罕见病、转化医学、精准医学等多
学科的全方位科研平台体系。
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2016年5月获批的转化医学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协和)项目和2014年获批的
妇产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
规划(2012—203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卫生
计生委、总后卫生部等研究决定,依托国内优势医疗资源,
总体规划建设5个国家级转化医学设施。其中,北京协和医
院牵头建设的转化医学设施重点开展与老龄化相关的心脑
血管疾病和疑难杂症等研究。该项目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及疑难杂症等,通过整合相关人力资源、研发资源,建立与
国际接轨的老年医学标本库和数据库,解决老年医学转化医
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成为大科学计划实施的支撑基地、
新技术与自主设备的国家创新基地、大型基础设施共享和服
务中心。同时,整合北京协和医院的优势临床资源和中国医
学科学院其他院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清华大学等在生物、
医学、仪器、材料、信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资源,建成我国
第一批系统化、规模化、完全用于转化医学研究的病房(300
张床);建设一批国际水平、基于先进技术手段、开放共享
的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和平台,形成转化研究完整链条上的
先进硬件设施;建成创新药物、新型诊疗试剂材料及自主知
识产权设备和技术的快速临床转化基地,使临床验证时间从
目前约3-6年缩短至1-3年,验证能力达到每年1000项以上。
在建成后3-5年内,先期实现每年支撑300项以上的转化医
学研究,5-10年后在与老龄化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和疑难杂症
的转化医学研究方面形成重大突破;设施对外开放整体占比
达到≥70%;将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病和疑难杂症等的发病率、
致残率和死亡率。
妇产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依托北京协和医院
妇产科建立的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妇产
科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命名的林巧稚妇产科研究中心,国家级
重点学科,全国妇产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国家教委博士学
位授予点,妇产科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卫生计生委妇产科住
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妇产科药物研究基地,
国家级妇产科继续教育基地。依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建立
的妇产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人才济济,梯队完善,专
业齐全,学科发展平衡,实验室装备精良,在国内妇产科学
研究始终保持着引领地位。
部委级实验室包括卫计委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和风湿免疫
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室包括2014年获批的创新
药物临床药代药效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骨骼畸形遗传
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2016年获批的侵袭性真菌
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过敏性疾病特异
性诊断与免疫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核医学精准诊疗技术
创新与临床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同时,受中国医学科学
院委托,北京协和医院还先后承担了骨科医学、分子病理、
罕见病、临床免疫研究中心的建设任务。
不仅如此,医院的中心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分子医
学研究室、临床遗传学实验室、临床生物标本中心等院级公
共科研平台为广大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开展基础与临床研
究提供了实验台位、实验指导以及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其中
中心实验室拥有全套蛋白质组学设备、蛋白芯片质谱仪、细
胞培养全套设备、Real-timePCR仪、DNA测序系统、凝胶图
象处理系统、低温超速离心机,荧光及倒置显微镜、mRNA
差异显示系统等,能够提供蛋白质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
物学、免疫组化及细胞免疫学等方面的高端实验研究平台,
是国内第一个拥有完善的蛋白质组学设备的大型临床医院。
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大型科研平台开放共享的
指示精神,大力孵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同时,医院建立了
一整套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科研平台体系,一
方面为基础与临床建立了畅通、便捷的融合通道,一方面为
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便利场所。
(2)初步建立完备的重点实验室申报流程——以北京市
重点实验室为例
北京协和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在逐年申报北京市重点实验
室的过程中摸索并不断优化完善出一套完整的申报支持体
系和孵育流程,包括:基础调研-科室沟通-申报材料辅导-院
内预答辩遴选-针对性再辅导-陪同答辩-跟踪结果。
针对现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布局方向,科研管理部门
深入调研、查阅、比对已经支持的领域,同时针对医院优势
学科,从管理层面挖掘可申报方向,在医院范围内广泛发布
通知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积极促进通过调研得出的领域学科
申报。在科室组织申报材料阶段,参照往年申报情况科研管
理部门进行一对一辅导,介绍往年成功经验及失败案例供申
报科室借鉴参考。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限项申报,为保证
申报质量,提升中标率,申报材料初步完成后,科研管理部
门将组织院内预答辩,通过专家评审,综合考量评定各参评
实验室竞争实力,从而遴选出最终参加北京市评审的候选实
验室,在院内预答辩环节,评审专家的构成涵盖了医院科研
委员会成员、医院现有各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还邀请院
外如基础医学研究所、药物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共同组成院内
遴选环节的评审专家组,一方面保证了遴选的客观公正,同
时提升了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不仅如此,有申报、管理
重点实验室成功经验的评审专家还能为申报者提供有益参
考意见和建议。此外,专家评审依据也将完全依据北京市重
点实验室的评审原则,从而有的放矢地遴选出最具竞争力的
参评实验室。遴选出的申报科室将根据预答辩的评审专家建
议对申报材料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在提交北京市科委前夕,
科研管理部门会再次组织专家评议,而此次评议的专家组主
要由各相关单位科研管理、政策制定管理者组成,从宏观层
面对申报材料进行政策指导。申报材料上报后,科研管理部
门实时追踪进展情况,并陪同实验室负责人进行项目答辩及
现场考察。通过不断完善,北京协和医院逐步探索出一条科
学、可行、有效的重点实验室/各级开放科研平台的申报管理
体系。其中,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申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
中标支持率为100%。
(3)多措并举提升各级重点实验室竞争力——以国家卫
计委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为例
各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认定工作只是医院科研平台体
系建立的初级阶段,如何培育好、发展好,并最终辐射国家
医学科研创新,通过开放共享的机制体制,促成科技成果转
移转化,才是医院各级重点实验室的最终目标。
因此在培育各级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中,北京协和医院在
制度保障、空间支持、经费投入等方面作为依托单位提供了
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保障实验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下
仅以2016年卫计委内分泌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为例,简
要介绍北京协和医院在各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培育方面采
取的各项科研管理措施。
2016年4月,医院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转发的国家卫生
计生委重点实验室评估通知。接到通知后,在4月-6月期
间,科研管理部门组织该实验室的相关科室召开10余次筹
备会,指导、督促其按照评估要求完善评估材料,同时,科
研处主动沟通各部门协调资源完善需要补充的院级材料。6
月16日,在科研处管理人员陪同下,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副
主任参加会议答辩,并顺利通过会议评估。6月-9月,随后
的现场评估筹备阶段,科研处多次组织科室演练预答辩,并
有针对性地培训答辩人员。最终在9月份顺利通过现场评估,
评估总体取得优秀。在整个组织过程中,以所在科室为主导,
科研处积极发挥协调资源、信息沟通的辅助作用,改变以往
被动等待的工作模式,为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了主动。
3、科研工作开展的源动力——人才队伍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医院要构建有利于科研人才发展的
和谐环境,才能使科研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医院科研
事业的发展夯实基础。科研工作的主体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
决定了科研的质量,要加强医务人员的科研思维培养与能力
强化提升,在做好内部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更多的高层
次人员,不断扩大研究团队与提高研究实力。iv
(1)制定人才引进规划,明确梯队布局:
为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协和)项目建
设发展需求,通过“内培、外引、联合”等多种机制,全方
位进行不同层次创新人才梯队系统性建设。建立具有竞争力
的人才引进创新机制,着重吸收引进30~40名不同层次优
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充实专业科研人员队伍。
通过创新科研人员聘用机制,合理配置人员层次体系,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吸收引进科研专门人才,最终形成
100-150人的专业科研队伍。
①针对“北京协和”项目建设及我院4大重点研发方向/
全院医技科室共同需求领域,启动高端科研人才国际招聘,重
点引进青年国家级青年人才如“青年千人”5-10人;
②博士后研究人员是临床医疗机构的骨干科研体和提
升科技竞争力的主要具体研究实施者。医院加大力度采取一
切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幅度扩大优秀博士后的招募规模和招
募吸引力,并对其中佼佼者提供良好的职业前景规划,选拔
优秀博士后科研人员10-15人出站后留院,充实补充科研专
业队伍骨干力量,保证可持续性科研;
③会同人事部门,加强与上级单位的沟通协调,创新科
研人员聘用机制,实行同工同酬的派遣制,每年招收优秀科
学博士毕业生3-4人,五年招收15-20人,充实科研队伍;
④加大力度,多种创新方式,打破在人员、场地、工作
时间等方面传统机械聘任机制局限,吸引鼓励国际、国内高
水平科研人才(及其学术资源和学术项目)以双聘、客座教
授等形式参与医院科研工作,进入医院科研团队,5年内形
成20-30人的高水平兼职科研领军人才队伍;
⑤以合同制形式招收科研助理和科研技术人员30-50人,
为科研平台建设、临床人员有效开展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
撑。
⑥重视临床研究设计和临床成果转化专业人才招聘2-3
名,成立转化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专项办公室,为顶尖国际
水平临床研究设计和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提供
咨询、协调、服务和技术支撑。
截止目前,近年已成功引进应届博士毕业生10余名到医
院做专职科研人员,医院下大力气多方筹措给予科研启动基
金,鼓励与临床科室增进交流,老中青优秀临床研究专家面
对面辅导,培养临床研究各项能力等,已初见成效。仅以2015
年入职博士生为例,其2016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项目中标率为100%。
此外,医院还注重加强多方合作交流,鼓励团队合作,
鼓励临床与基础结合,鼓励医科院各所院间的合作,鼓励与
清华、北航、中科院等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与大型
医药企业的合作。下大力气,创新机制,切实贯彻执行和有
效推动上述各种形式合作和结合,注重切实有效合作体系构
建和成果产出。建成科研人才灵活的聘用机制和流动体制;
建成不同级别科研人员的精细化、个体化培养机制。
总之,在人才引进的工作中,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
计划,进一步拓宽人才选聘渠道,同时,也建立了科学的引
进人员的量化评价体系,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建立稳定人才、
用好人才的机制,努力探索新的人才组织模式,大力加强创
新团队建设。v
(2)探索协和特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科研投入和科研人才培养力度,包括设立北京协和
医院中青年科研基金、百人计划升级版以及CTSI临床研究培
训课程、实验技术讲座和学术沙龙等种种措施,大力加强临
床人员的科研素质培养和科研能力培训;加大临床科研投入
力度,培养高素质临床科研队伍;请进来、送出去,培养、
打造“临床+科研”双料领军人才,协调组建老、中、青有
机组合的研究梯队;创新薪酬体系、聘任晋升机制和科研补
助机制,尽可能减少避免行政干预负性被动科研举措,鼓励
从临床问题出发,营造人人努力创新学术的良好氛围,在全
院范围内正向调动和引导有效科研积极性和热情。
其中,北京协和医院中青年科研基金和CTSI临床研究培
训课程是医院近年来培养科研人才创新有力举措的典型代
表。
北京协和医院中青年科研基金自2001年首次立项以来,
吸引了医院广大中青年临床医生及广大科研人员的广泛参
与,被誉为科研的“第一桶金”,经过十余年的探索革新,
2013年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北京协和医院中青
年科研基金首次采用全英文答辩,并邀请外籍专家担任评委,
同时加大单项基金资助力度,评审经过书面初筛、会议评审
及终评三个阶段,立项资助后历经任务书填报、中期检查汇
报、提交结题报告、会议答辩、成果统计等五大过程管理,
对资助项目的质量控制、财务管理等进行严格把控,取得了
瞩目的成绩,各项目负责人在日后科研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日
益凸显。以2013年中标项目负责人为例,共发表文章189
篇,其中SCI文章87篇,平均影响因子4.102;获得国家级
项目24项,省部级10项;获得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
计划、卫生部突贡专家等称号9人次。
为促进转化医学发展和国际项目合作,北京协和医院不
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重视科研人才培养、促进学科交流。
医院自2013年引入UCSF临床与转化科学研究所(CTSI)的
临床研究设计精品培训课程(DCR)以来,已连续开展10期
课程,培养300余名学员。临床研究设计精品培训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临床研究选题和设计、研究对象招募、方法选择、
观摩指标及终点设定、样本量设计及伦理问题。通过组织开
展课程,培养了优秀科研骨干和项目管理者,不断促进转化
医学研究发展,同时加快了科研培训体系建设。在课程不断
开展的过程中,逐步探索了一套完善的课程管理流程,在协
调资源、提供服务,辅助课程内容,围绕学员需求的宗旨和
前提指导下,伴随学员遴选和课程的开展过程,将主要经过
以下步骤:英文笔试-临床研究设计汇报-课程说明会-新老学
员沟通会-选题讨论-方法学设计讲座-样本量答疑-总结分享
会-视频沟通汇报-学员交流-总结评估-授予资质。通过课程的
学习,据统计,1-7期学员中标各类课题71项,发表SCI文
章163篇,课程的开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此外,无论
学员课程学习效果,还是课程管理模式,都得到了课程主办
方UCSF临床与转化科学研究所(CTSI)的高度评价。
此外,北京协和医院针对中青年人才培养多措并举,策
划了诸如北京协和医院杰出青年评选、百人计划等具有协和
特的人才培养项目。
(4)各项科研成果产出丰硕:
根据当前的评价体系,项目、文章、获奖成果依然是医
院科研水平的关键量化指标,而项目是产出文章、获奖成果
的“孵化器”,因此项目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强调全过程管理,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管理工作
科研项目管理从项目申报、立项到项目结题材料归档,
由许多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如何进行科研项目的有效管理,
使学校科研项目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控制好科研项目管理
过程中各环节质量,以达到项目策划研究目标并收到预期成
果,始终是科研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vi
A、关口前移,把握源头,争取指南编写资源
以学科领域为基础,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科
室人员能动性,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积极参与各项目
的指南编写,争取话语权,把握项目申报源头,从而有的放
矢地发挥自身优势,推进项目申报,促进学科交叉,提高中
标率。
B、组织专家自评互评,提升项目竞争优势
“十三五”开局之年,“精准医学研究”列为2016年优
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科研处统一
筹划,积极组织,多次调研,组织专家研讨会,顺利完成2016
年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申报工作,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
共牵头申请项目22项,中标牵头项目3项,子课题15项。
此外,申请3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标2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支持基础研究为导向,为推动我国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北京协和医院作
为临床教学医院,地处首都东单王府井的市中心核心地带,
临床医生面临临床工作异常繁重导致的科研工作时间不足、
实验场地有限、基础研究技术相对短缺的局限,仍能保持连
年中标项目总数高于全国平均值。因为科研处始终坚持把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作为医院科研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加强全院科研人员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及申报书撰
写等相关问题的理解,每年指南发布之初,科研处都会邀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领导、专家就国自然申请相关事宜
举办答疑指导讲座。同时,科研处还组织院内外专家对全院
申报标书进行初步评审,并对极有希望中标的申报书给予面
对面点评,在申报环节抓住各关节重点,做出了有益探索。
此外,在地方支持项目上,北京协和医院获得北京市卫
计委、北京市科委资助的项目呈现逐年显著增加的趋势。以
2015年“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为例,年初征集指南阶段,
科研处经与北京市卫计委沟通,组织了9大领域的指南编写;
3月科研处组织院内评审,进行4轮答辩,同时组织项目负
责人积极参加北京市卫计委基金办组织的相关培训;11月公
布资助的项目中,北京协和医院中标17项,其中包括3项
重点攻关项目,为北京市资助项目数最多的依托单位。
C、财务管理与项目过程监管并驾齐驱
立项后对项目的全流程管理日益成为科研管理部门的日
常重点工作,保证项目执行质量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关键
因素。因此,科研处在日常项目管理过程中,着重把握预算
填报培训、及时宣传政策变更、组织协调经费审计、实时跟
进执行进度、切实监督项目进展、有效评估完成情况等项目
管理关键节点,确保项目执行情况。
同时,应对日新月异的科研经费制度变化,科研处妥善
利用各级各类项目启动会的契机,宣讲最新科研经费制度。
每年下半年集中监督当年度结题项目经费执行进度,实行一
月一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项目科学内容和预算执行
情况双达标。
②文章质量明显提升:
近年来,科研处在医院政策支持下,通过绩效、人事晋
升等政策制度导向,逐步改变单纯追求文章数量的现状,同
时通过逐年增长的各级各类项目支持,十二五期间,北京协
和医院SCI文章发表数量年均增长率达27%,篇均影响因子
增长0.5分,高影响因子SCI文章(5分以上)以年均50%增
速稳步增长,文章质量明显提高。涌现了一大批高影响力文
章,骨科邱贵兴院士团队在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取
得重大突破,2015年1月8日,世界顶级医学刊物《新英格
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简称
NEJM,影响因子54.42)以原创性论著(OriginalArticle)形
式,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与复旦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美国Baylor医学院等国内外
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TBX6基因无效变异联合常见
亚效等位基因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风湿免疫科张烜教授
研究团队经过5-6年的基础研究,国际首次发现PTEN蛋白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致病机制,同时发现调控miR-7可
通过纠正PTEN缺陷,恢复SLE中B细胞的表达和功能。相
关研究结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2014年7月23日的《科学
•转化医学》杂志上,为治疗SLE提供了新靶点。
③时隔数年再度捧回国家科技进步奖:
自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
奖,此后8年间再无斩获,2014年医院提出全力培育国家奖,
科研处将国家奖的孵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配合科室整
合资源,凝聚力量,挖掘优势,2016年赵玉沛院士团队再度
捧回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经验与理论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
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深化改革创
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北京协和医院
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初步形成科学的科研
管理体系。
1、制度先行
在各种管理方法中,制度管理是其它管理的基础,好的
管理首先是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各就其位,各
尽其责,自律性强。搞好制度管理可以讲是成功了一半。vii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
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北京协和医院在“加快建立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的中央领导
指示精神的指引下,紧跟国家科研政策变化,加快健全北京
协和医院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创新机制,科学化、精细化管
理,以制度作为全面提升医院科研水平的政策保障。
在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多次会商和审议的基础上,发挥充
分科研委员会的智库作用,先后出台、完善多项科研管理制
度,以全方位保障医院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人才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科技人才的阐述是北京协和医院人才
政策始终坚持的核心要义:“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
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
技智库。”北京协和医院在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充分利用“智库”的政策指引、咨询作用,建立医院科研委
员会引领下的各工作委员会的高级政策指导机构。此外,利
用现有“智库”的决策指导作用的同时,大力培养中青年科
研骨干,充分发挥中青年科研骨干的榜样作用,给“智库”
的“接班人”独当一面的机会,加强梯队建设,以保证“智
库”的可持续性。
3、工作流程制度化、标准化
通过科学管理理念在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体系化、流程化、制度化日益成
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也有指出“加
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
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行事等问题。”北京协和医院各级各
类项目从申报到项目执行各环节的系统管理,各级科研平台
的申报、管理的体系化流程等都有所体现。
4、优化支持方式,提升科技创新效率
北京协和医院设立中青年基金,组织开展CTSI临床研究
培训课程,都是医院近年来对科研加大投入的具体体现,此
外,面对医疗资源供需矛盾严重的现实,连续数年坚持引进
专职科研人员,也是医院为提升科研能力做出的有力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
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
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
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北京协和医
院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科技创新基础投入,开展科学研究,
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符合社会公益性质的临床研究,如张
抒扬教授牵头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罕
见病注册登记研究平台建设”等,都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5、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政策层面争做医疗科研排头兵
作为医疗领域的排头兵,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工作始终坚
持紧跟国家政策,积极应新环境、新形势下的各项制度法规,
以科研促医疗,从科技创新的角度为“健康中国”目标的实
现发挥应有作用。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
会,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
设施(北京协和)项目2016年5月获批,同期,获得北京
市发改委2亿元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带动京津冀区
域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发挥“首都经济圈”区域间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积极作用,为京津冀区域,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医学
科技创新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行动方案》。2016年底,科研处针对国家最新政策,广泛
调研各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单位的成功经验,结合医
院实际情况,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广泛听
取意见,适应当前鼓励科技创新、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
大环境,修订《北京协和医院专利管理规定》、《北京协和医
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从政策层面激励科技创新、
鼓励科技成果转化。
四、管理方法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
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
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创新是发展的关键,是科
技进步的动力源泉,同时创新也是企业管理、科研管理之源,
因此积极创新适合在医院推行的科研管理模式是促进医院
科学研究进步的关键。viii科研管理方法的创新在推动科技创
新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北京协和医院在实践中
做了多项探索。医院科研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能以最小的
投入产出最大的科研成果,这就需要通过科学的科研管理充
分而有效地利用医院以及外界的人、财、物以及信息等一切
资源。为此,制定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迫切且必需
的。北京协和医院科研管理方法的创新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在医院中,直接的科研管理者即科研处工作人员,而被
管理者通常指医院主要业务从事者,即医生、护士、科研人
员、技术人员等。
主动性的科研管理是指科研管理人员在充分理解国家各
种管理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科研活动的具体现状,
能够积极主动地给予科研人员以指导、帮助,并及时地制定
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科研活动中的各种行为,使本
单位的科研活动达到有序进行,同时倡导建立起科技人员应
遵守的科技规范和道德的管理过程。
被动式的科研管理实质上是过分强调为科研一线服务,
而忽视了管理的过程,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始终处于被动
的位置。但是管理在科技活动中仅仅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必
ix须发挥重要的作用,否则不可能很有效地推动科技进步。北
京协和医院在科研管理工作中逐步有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
管理,获得了良好效果。
在科研平台管理工作中,主动调研科室和上级单位立项
需求,为上级单位和科室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显著提升科
研平台获批数量。此外,在科研平台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有
计划地了解其日常科研工作开展情况,就科研成果进行统计
分析,并积极为科室寻找学科间、单位间合作机会。在上级
单位对科研平台的考核过程中,配合、敦促科室积极配合提
供符合要求的材料,从科研管理层面提升科研平台工作质量。
在项目管理工作中,从被动等待申请课题到参与指南编
写,关口前移,顶层设计中充分发挥医院各项临床资源优势;
限项申报的课题,通过完善评委组成,邀请有针对性专家进
行个别辅导,增加方法学、统计学等指导,提升院内评审质
量,从而提高项目科学性、公平性和竞争力。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中,从以往被动接受人事部门招
聘人员,到如今每年通过深入细致调研,明确岗位需求,并
迎合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政策完善,近年来主动向人事部
门提出增加大数据、生物信息学、伦理学等专门岗位的人才
引进需求,有的放矢招聘专职科研人员,充实科研队伍。
2、加强PDCA全过程管理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
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DCA
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不仅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因此在医院科研管理的各领域同样适用。北京协和医院科研
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在遵循PDCA管理模式基础上有序开展的。
科研平台被认定后,除了上级审批单位固定的评估考察
外,科研处每年初监督各级重点实验室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同时日常不定期深入实验室考察其任务执行情况,并在年底
组织各级科研平台进行工作总结,结合年初工作计划逐项落
实其完成情况,未完成项目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同时
各科研平台通过汇报找到彼此差距,借鉴有益经验,通过科
研处的精细过程管理,将评估日常化,评审常规化。
科研项目在立项后,科研处也将从项目及预算执行情况
等全方位进行管理,同时协助组织内部审计、结题预答辩等,
及时发现问题。此外,在全职科研人员的引进方面也全面贯
彻过程管理理念,从针对个人专业背景及研究方向进行个体
化培养计划的制定,医院各科室实验室轮转,与临床医生充
分进行思想碰撞,找到研究兴趣点,激发临床研究热情,固
定岗位后,从科研管理层面积极支持专职科研人员,通过申
报项目,参加培训,开展讲座等全方位培养人才,并不定期
组织座谈,科研管理部门听取其需求及困难,协调各方资源,
保证其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升科研专职人员科研创新能力,
打造专业化科研队伍。
3、发挥临床资源优势,注重医工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从国家倡导创新的政策理念、市场容量等方面来看,
我国的创新医疗迎来了空前机遇,医生作为医疗创新的“引
擎”,在创新的启动、应用和推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医生在医疗创新过程中要与进行医疗器械研发的工程
师结合,转化医学必须有一个真正的医工结合模式才能实现,
否则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转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
展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
了新的需要和要求。x
北京协和医院秉承探索体制机制转型、深化产学研结合、
扎实推进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临床资源优势,
注重医工结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学科整体布局,强
化传统优势学科、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与国内一流高
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互动双赢,北京协和医院于2015
年、2017年分别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清华大学签订了全面
战略合作协议,在医工结合、跨学科合作方面开展了有益探
索。与此同时,还与GE、诺华、华大基因等国内外大型研究
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转化医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实质合作,
探索产学研全链条的转化医学模式。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协和)项目借助
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资源优势,整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各院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和医学院等的基
础研究资源,调动国际国内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紧密围绕与
老龄化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和疑难杂症等,开展多学科交叉综
合合作研究。该设施建设完成后,将为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
人员提供一个公共、开放、共享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系统
地开展相应领域的转化医学研究,有助于促进相关技术成果
的快速转化,成为医药创新产品的孵化器和强有力保障,满
足与老龄化相关重大慢性病和疑难杂症防、诊、治重大需求,
建立全新的医学研究模式和医疗工作模式,实现个性化精准
诊疗。因此,该设施的建立也是北京协和医院发挥临床资源
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践场所。
五、社会反响与评价
1、同行评价水平提升显著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从2010年开始,每年推出上一
年度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和《中国最佳医院
排行榜》。得分由专科声誉和科研学术两部分组成。自2010
年首次推出该排行榜以来,北京协和医院连续七年蝉联榜首,
其中专科声誉连续七年满分,科研学术得分从2010年的4.73
分上升至2016年的14.032分,分数提高了将近2倍,而排
名也从2010年的第18名提升至2016年的第二名,与科研
学术得分蝉联首位的华西医院差距逐步缩小。该排行榜项目
是一项由独立第三方的医院管理学术机构开展的公益性项
目。在医疗行业中具有极高影响力,同时也是患者就医的科
学指南。
另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通过持续跟踪
医院重要的科技活动及其进展,并分析反映医院科技影响力
的相关要素,推出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北京协
和医院从2015年的第三名提升至2016年的第二名。
由此不难看出,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来的科研工作逐步得
到了同行的认可,同时科研产出客观数据也从事实层面进行
了充分佐证,科研管理工作的机制创新对医院科研工作的快
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科研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出一条具有协和特的成功模式
全英文答辩方式、海外专家担任评委、高额的单项资金
支持、逐年提升的总量投入,是北京协和医院中青年基金的
积极探索,一方面产出丰硕,高质量SCI文章、重大重点项
目和高级人才认定从产出层面对该项目的实施给予了充分
肯定另一方面该项目也得到了参与项目评审的院内外、海内
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并为多家单位借鉴学习。
CTSI临床研究方法培训课程的顺利开展,各期学员的表
现得到了外籍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新老学员沟通会”“总
结分享会”等课程管理模式被同时开展课程的多家机构借鉴
学习。培训学员的科研产出也成为带动科室科研工作的潜在
动力,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除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以外,医院在人才引进方
面也取得了成功经验,以2015年引进的专职科研人员为例,
2016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率达到100%。
3、借助优势学科,提升社会影响力,最大限度发挥公益价
值
北京协和医院疑难病会诊中心成立以来,整合多学科医
疗资源搭建起服务疑难病患者的精准化诊治协作平台,不仅
提高了疑难病的诊断效率和技术水平,而且大大方便了疑难
病患者就诊。
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项目将建立我国首个国家罕见病注
册登记平台,是我国首次进行的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罕见病注
册登记。在未来五年内,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项目将构建中
国罕见病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可供多中心项目研究单位同时
使用的网络数据平台,完成109项技术标准的制定,建立和
健全罕见病多中心临床资料库和生物样本库2个国家数据库,
开展59种5万例罕见疾病的注册登记研究。通过建设国家
级的罕见病研究平台和网络,提高中国对罕见病的诊治能力,
促进罕见病药物研发,号召全社会提高对罕见病的认知,全
面关爱和改善罕见病体健康。
参考文献:
i郝芹华。加强医院科研管理促进科技进步[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30(6):714-716.
ii阴赪宏,韩小茜,苏京平,徐婉珍,杨惠静,梁燕。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积极进行医院评审
工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15-17.
iii
iv
v
张雅娟,李恒。浅析科研平台建设如何推动学科发展。[J].中国基础科学,2014,6:25-28.
高熹。某三甲公立医院科研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6,17(8):8-10.
张宝玲,王傲珩,贺丽君。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分析[J].药学教育,2006,22(3):22-24.
孙宁,高志强。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创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6,(10):vi
143-144.
vii黄贤樟。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人本管理为动力,促进医院全面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4,14(2):18-19,24.
viii林玲,王学东,王忠,陈颖姣。借鉴G管理模式加强科研管理创新促进医院科学研究机构
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5(251):318-319.
ix司伊康。主动性的科研管理在推动科研院所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
杂志,2006,19(6):375-376.
x蒋兴华,谢惠加,马卫华。基于政策分析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
理研究,2006,(2):54-59.
推荐内容
-
11月25日俄罗斯疫情最新数据公布 俄罗斯昨日新增确诊病例33558例
随着新冠疫情俄罗斯蔓延,新增病例人数持续上升,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据俄罗斯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2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俄罗斯新增新...
-
巧妙设计的结核疫苗在小鼠中显示出前景
一种聪明的新结核病疫苗在小鼠试验中显示出前景。如果成功,它将成为一个世纪以来第一种新的结核病疫苗。随着多药耐药结核病的兴起,治...
-
美国疫情最新消息:越来越多美国人假装疫情结束 新冠病毒变异株
想必大家都知道,病毒变异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的病毒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许多化学和物理因素均可以诱发突变,如亚硝酸、羟胺、高温等,...
-
[关于为什么会打呼噜怎么治]为什么会打呼噜怎么治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深圳东部华侨城门票价格)[关于为什么会打呼噜怎么治]为什么会打呼噜怎么治会打呼噜的原因1、气道狭窄:很多患者睡
-
11月20日浙江疫情最新数据公布 浙江昨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例,均
浙江昨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例,均为境外输入。那么,对于浙江疫情的这个话题,今天的你是否也在关注着?具体什么情况?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
-
12月7日河南郑州疫情最新数据公布 河南昨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温馨提示: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应及时按规范程序就诊,并主动告知1...
-
神经衰弱怎么解决好呢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补肾壮阳的药物)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神经衰弱怎么解决好呢导语:神经衰弱这个疾病是需要及时做治疗来决
-
11月17日郑州荥阳市疫情最新消息公布 昨日,郑州市社会面已连
郑州市社会面已连续12日无新增阳性病例。那么,对于郑州疫情的这个话题,今天的你是否也在关注着?具体什么情况?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详情
-
快讯:31省区市新增35例确诊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人们也开始期盼生活恢复正常,各地复工复产也在有序推进,4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
-
8月14日扬州疫情最新实时消息公布 扬州首次公布当日确诊病例来源
疫情未结束,防范措施不可松懈。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