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失眠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百日咳疫苗)

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第2l卷第6期Journal of Psychiatry,2008,Vol 21,No.6 

失眠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刘罕隽 综述 兰光华。审校 

【关键词】 失眠症 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201(2008)--06一O472—03 

失眠症(Primary Insomnia)是现代社会睡眠障碍 1受体和2受体,大多数BZD药物非选择性地作用于 

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由于诊断标准的不同,报 这两种受体,故产生催眠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带来中 

道的流行病学资料差别较大 ],约10 ~5O 不等, 

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且BZD的催眠作用在首次应用 

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失眠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 时较明显,连续使用2周后就会产生药效学耐受而降 

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 低疗效。此外,无论是高剂量BZD还是治疗量BZD, 

和负担也非常巨大L2],近年来关于失眠症的治疗有了 连续应用超过2个月则产生依赖的机率大大增加,骤 

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就国内外失眠症治疗方面的 停BZD即可发生戒断反应,出现紧张焦虑、易激惹、认 

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知和精神运动损害、失眠反弹及戒断综合征等[6],但目 

1 药物治疗 前对其产生耐受和依赖的机制尚不甚清楚。 

目前临床上失眠症治疗应用最多的方法仍然是药 

1.2非苯二氮革类催眠药物 

物疗法,较常用的有苯二氮革类和非苯二氮革类催眠 

新型的非BZD催眠药物出现于2O世纪90年代, 

药物。美国睡眠障碍联合会曾推荐非苯二氮类催眠药 

目前临床常用的主要有唑吡坦、扎来普隆、 

物可作为原发性失眠的首选药物,并建议“按需用药” 

等,此类药物可选择性地作用于GABA—A型通道, 

和“间断性用药”原则,即根据患者白天的工作情况和 

与BZD的催眠作用相当,而无肌松、抗惊厥作用,故副 

夜间的睡眠需求,“按需使用”短半衰期镇静催眠类药 

反应的发生大大减少,被认为是新一代的BZD替代 

物,强调症状稳定后不主张每天使用,而改为间断性或 

品l7]。非BZD催眠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对睡眠方式的 

非连续性使用,但目前尚无成熟的间断治疗模式 ]。 

影响ql ̄fl,,基本不改变正常睡眠生理结构,醒后无宿醉 

理想的催眠药物应具有下列特点:吸收快,催眠效果 

感,不影响精神活动和记忆,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特 

好,改善异常的睡眠时相而不影响正常的生理睡眠,体 

点,一般不产生失眠反跳和戒断综合征。过去曾认为 

内消除快无蓄积,清醒后无药物延续作用,目前为止尚 

此类药物没有药物滥用和依赖现象,但近年来一些研 

无一种药物完全符合要求。 

究发现 ],既往无药物滥用或依赖的失眠症患者及一 

1.1苯二氮革类药物 

些轻度精神障碍者,在长期服用唑吡坦治疗时也出现 

苯二氮革类药物(BzD)是从上世纪70年代临床 了药物滥用和依赖,只是与BZD类药物比较,其依赖 

上开始大量使用,它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和抗惊厥作 

性相对较低。有研究认为【9],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来 

用,其药理机制 j主要是作用于 一氨基丁酸苯二氮 说明非BZD药物比BZD疗效更好,尤其对伴有呼吸 

革复合受体(GABA—BzI)A),大量研究证明,BZI)能 

系统疾病的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尚未肯定。 

显著增加总睡眠时间37.4缩短睡眠潜伏期,但也有 1.3 其它药物 

研究认为,BZD虽然延长了总的睡眠时间,却改变了 其它治疗失眠的药物,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褪黑激 

正常的睡眠结构,损害了慢波睡眠(SwS)和快眼动睡 

素(Melatonin)和一些镇静作用较强的新型抗抑郁药。 

眠(REM)两种重要的睡眠成分,从生理角度看并未真 

褪黑激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由5~羟 

正改善睡眠质量[s]。由于BZD药物快速起效和安全 胺代谢产生,生成受l{~2酰转移酶的限制,5一羟 

性高,目前滥用和依赖性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研究发 胺的缺乏可影响褪黑激素合成,但5一羟胺内生 

现,脑内BZD受体起作用的亲和力不同,有两种亚型 

缺乏弓l起的失眠是否与褪黑激素有关,尚待进一步证 

作者单位:1.21 5008苏州市广济医院 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一作者简介]刘罕隽(1 977一),女,河南籍,硕士,医师,研究方向:神经症的心理治疗 

47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