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案(全国通用)

-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心绞痛能治好吗)

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考点考查内容

1.理解内环境(细胞外液)

的组成成分及各组分之间

的相互联系;

三年高考探源考查频率

内环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2.运用比较法分析并掌握

2018海南卷·9

血液、血浆、血清的概念,

2018浙江卷·11

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的区

2018海南卷·11

别;

2018海南·8

3.理论联系实际,尝试构

2018全国Ⅰ卷·9

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

2017江苏卷·15

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2016全国卷Ⅲ·3

4.理解内环境的成分和理

2016浙江卷·4

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2016上海卷·14

5.理解机体内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因及机

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

★★★☆☆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考点

1

内环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1

.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1

)分析

淋巴形成:组织液

淋巴

单箭头

淋巴流向:淋巴

血浆

组织液€血浆

双箭头

组织液€细胞内液

2

)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2

.内环境示意图中各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

3

.几种常考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4.“三看法”判断内环境化学成分

直接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淋巴、组织液

血浆

淋巴、血浆

5.内环境稳态与健康分析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

病症名称

尿毒症

糖尿病

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症状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

体消瘦

高原反应

发烧

严重腹泻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2)内环境中三种成分的异常转化——组织水肿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营养不良

→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肾小球肾炎

组织水肿

过敏反应

→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淋巴循环受阻

6.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1)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7.内环境稳态意义分析

(1)血糖和氧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

(2)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3)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4)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

【易混易错】

(1)注意区分细胞液、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①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

②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为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

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

(2)易混淆的血液和血浆、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

(3)常考易错的三种环境

调研1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机体会发生组织水肿现象

B.内坏境成分中含有尿素、神经递质、激素、CO

2

、血红蛋白等

C.生成和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相等

D.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答案】B

调研2如图所示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回答以下问题。

(1)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________。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________。

(2)图中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神经系统→内环境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等,神经递质在释放到内环境前,主要储存在________

(填细胞结构)中。已知某种药物能特异性地使分解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酶失活,若

用该药物处理突触间隙,并用适宜强度的刺激作用于上一个神经元(能产生乙酰胆碱),则下一

个神经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处于寒冷的环境时,内分泌系统向内环境释放的甲状腺激素会________(填“增加”或“减

少”)。对于一个持续高烧39℃的病人,其机体产热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5)图示表明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2)神经系统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内分泌系统又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3)突触小泡

(4)增加

持续兴奋

等于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考点2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一、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的结构与机制

(1)体温调节的结构

温觉感受器

分布于皮肤、黏

温度感受器



冷觉感受器膜、内脏器官中



散热中枢

相互抑制、协同调节调节中枢——下丘脑

产热中枢

(2)体温调节的机制

①低温环境

②高温环境

2.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保证了酶的活性,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细胞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

要条件。

3.中暑:由于环境温度过高,使机体散热受阻,导致机体体温升高而引起的。

【特别提醒】

“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二、水盐平衡调节

1.水平衡的调节(如图)

(1)粪便中排出的水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食物、饮水,没有进入内环境中;另一部分来自

内环境,是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中的。

(2)由皮肤排出的水分包括汗液及无明显出汗时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汽。

2.水盐平衡调节机制

(1)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2)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①产生:下丘脑产生。

②释放:垂体后叶释放。

③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④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调节过程

3.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

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易混易错】

(1)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

(3)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传出神经作用的效应器是垂体后叶,激素作用的靶器官

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调研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高烧应多盖被子,增加出汗

B.和冬天相比,夏天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

C.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

D.某人发烧39℃,他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答案】C

【解析】发高烧应减少被子,以利于出汗散热,A错误;和夏天相比,冬天更易散热、散失热量

更多,B错误;剧烈运动,骨骼肌运动加速,新陈代谢较强,因此产热量增加,C正确;某人发烧39℃,

若体温没有继续升高或者降低,他体内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D错误。

调研2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

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

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

C.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

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

【答案】C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