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金银花主要病虫害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去香港旅游要多少钱)

第3期(总第112期) 

2011年6月 

中国林副特产 

Fo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 China 

No.3(GSNO.112) 

Jun.2011 

金银花主要病虫害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于广胜 

(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牡丹江157009) 

金银花(Flos lonicerae)为忍冬科(CaprifoIiaceae) 2 白粉病 

忍冬属植物,又名银花、忍冬、双花、二花、苏花等。金 

银花是一种耐干旱、耐瘠薄、喜阳光、抗寒能力较强的 

2.1 危害特点 危害金银花叶片和嫩茎。叶片发病 

初期,出现圆形白绒状霉斑,后不断扩大,连接成片, 

药用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也能耐寒、耐 

形成大小不一的白粉斑。最后引起落花、凋叶,使枝 

旱、耐涝。 条干枯。 

金银花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 2.2 防治方法 

害,对金银花的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胁,其中主要的 2.2.1选育抗病品种。凡枝粗、节密而短、叶片浓绿 

病虫害有褐斑病、白粉病、根腐病;虫害有咖啡虎天牛、 而质厚、密生绒毛的品种,大多为抗病力强的品种; 

蚜虫、豹蠹蛾、银花叶蜂、红蜘蛛等。 

2.2.2合理密植,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可增 

1褐斑病。别名山银花叶斑病 强抗病力; 

1.1 危害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 2.2.3化学防治。可用50 胶体硫100g,加9O 敌 

出现黄褐小斑,后期数个小斑融合一起,呈圆形或受 百虫100g,加50 乐果15g,对水20kg进行喷雾,还可 

叶脉所限呈多角形的病斑。潮湿时,叶背生有灰的 

兼治蚜虫;发病严重时喷25 粉锈宁1 500倍液或 

霜状物,干燥时,病斑中间部分容易破裂。病害严重 

50 托布津1 000倍液,每7天1次,连喷3~4次。 

时,叶片早期枯黄脱落。 3 根腐病 

1.2发病特点 此病为真菌引起,病菌在病叶上越 

3.1 危害特点 根腐病是金银花的毁灭性病害,为害 

冬,次年初夏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自 金银花根系及根茎部位。主要症状是根部发黑、腐烂, 

叶背面也侵入,一般先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 继而叶片失水、萎缩、最后植株死亡。 

发展,病菌在高温的环境下繁殖迅速。一般7~8月份 3.2 防治方法淤土地改良土壤及时排水、改变不良 

发病较重,被害严重植株,易在秋季早期大量落叶。 施肥习惯,及时防治地下害虫。把发病严重植株刨掉 

1.3 防治方法结合冬季修剪,除去病枝、病芽,清扫 

带出园外,并对坑土用200~400倍农抗120消毒。对 

地面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菌来源。发病初 有病株在生长季扒土晾根,并用5O 多菌灵500倍液 

期注意摘除病叶,以防病害扩大侵染。金银花要长期 或4O 甲基立枯磷400倍液灌根。 

施用有机肥,控制施用N肥,多施P、K肥,促进树势生 

4 蚜虫 

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多雨季节及时排水,降低土壤 4.1 危害特点 成、若蚜刺吸茎、叶、花的汁,致叶片 

湿度,适当修剪,改善通风透光,以利于控制病害发生 卷缩,造到植株生长不良或枯萎死亡,一般减产20 

防治,主要保护和利用天敌扑捉,如猫头鹰、黄鼬等;二 壮芽,再用手掰取上部余下的芽,逐年依次采收。 

是药剂防治,初冬落雪前在林内投放毒饵杀鼠。 9 建立档案 

7.4化学农药使用符合农药管理条例和中药材质量 9.1技术管理上应有耕作情况,苗木生长发育情况及 

管理规范。 

各阶段采取的技术措施,各项作业实际情况,化肥、农 

8 采收技术 药、物料的使用情况工作日记。 

8.1采收年龄:栽植三年以后 9.2各项实验的田间设计、结果分析、物候资料等。 

8.2采收要求 9.3造林抚育档案:第二年开始,分区、行、丛,对每丛 

8.2.1 采收季节: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 

或随机抽取定点做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定植时间、密 

8.2.2采收标准:芽长5~15cm,叶尚未展开为宜,且 度、开花、结果、施肥、排灌水、病虫害防治萌动返青、采 

无不良性状和病虫害,产品安全质量应符合GB18406. 收等。 

1的规定。 9.4档案管理:应设专人管理,依照有关规定,应按时 

8.2.3采收方法:每一株丛内先确定留下2~3个健 建档和记载各项经营活动,如实上报。 

59 

2011年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第3期 

~4O 。 

4.2 生活习性 年生1O~2O代,以卵在忍冬属植物 

金银花等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越冬 

卵孵化,4月至5月间严重为害芹菜和忍冬属植物,5 

~7月间迁移至伞形花科蔬菜和中草药如当归、防风、 

白芷等植物上严重危害。10月间产生有翅性蚜和雄 

蚜由伞形花科植物向忍冬属植物上迁飞 1O~11月、 

雄蚜交配,产卵越冬。 

4.3 防治方法 

4.3.1 早春可在越冬蚜较多的越冬芹菜或附近其它 

蔬菜上施药,防止有翅蚜迁飞扩散。 

4.3.2 如芹菜上蚜虫较多可喷洒50 抗蚜威可湿性 

粉剂2 000倍液或1O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5O 辛硫磷剂1 000倍液、5O 马拉硫磷剂1 000 

倍液、2.5%鱼藤精剂600~800倍液、20 杀灭菊酯 

2 000~3 000倍液。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4、5月份 

菜田各种肉食瓢虫、食蚜蝇和草蛉较多,可用网捕的方 

法移植到蚜虫较多的药材田。也可在蚜虫越冬寄主附 

近种植覆盖作物,增加天敌活动场所,栽培一定量的开 

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转移寄主。 

4.3.3棚室栽培的药材发生蚜虫时可用烟雾剂4号, 

350g/667m 熏治,省工有效。 

5咖啡虎天牛 

5.1 危害特点 以幼虫和成虫两种虫态越冬。越冬 

成虫于第2年4月中旬咬穿金银花枝干表皮,出孔危 

害;越冬幼虫于4月底至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 

成虫。成虫交配后产卵于粗枝干的老皮下。卵孵化 

后,幼虫开始向木质部内蛀食,造成主干或主枝枯死。 

折断后蛀道内充满木屑和虫屎。 

5.2 防治方法 用食糖1份、醋5份、水4份、敌百虫 

0.01份制成糖醋液诱杀;7~8月发现茎叶突然枯萎 

时,清除枯枝,进行人工捕捉;在产卵盛期用5O 辛硫 

磷油600倍液喷洒灭杀。生物防治一般在田园释放 

天敌天牛肿腿蜂,寄生于天牛的幼虫、蛹上效果较好。 

6 豹蠹蛾 

6.1 危害特点 又称六星黑蠹蛾,属鳞翅目豹蠹蛾 

科。主要危害枝条。幼虫多自枝权或嫩梢的叶腋处蛀 

入。向上蛀食。受害新梢很快枯萎,幼虫以后向下转 

移,再次蛀入嫩枝内,继续向下蛀食,被害枝条内部被 

咬成孔洞,孔壁光滑而直,内无粪便,在枝条向阴面排 

粪。 

6.2 防治方法 及时清理花墩,收二茬花后,一定要 

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修剪,剪掉有虫枝,如修剪 

太迟,幼虫蛀入下部粗枝再截枝对花墩长势有影响。7 

月中、下旬为其幼虫孵化盛期,这是药剂防治的适期, 

用40 氧化乐果油1 500倍液,加入0.3 ~0.5 

6O 

的煤油,以促进药液向茎秆内渗透,可收到良好的防治 

效果。 

7 银花叶蜂 

7.1危害特点属膜翅目叶蜂科,是近年危害金银花 

较严重的一种害虫,据调查该虫仅危害金银花。幼虫 

危害叶片,初孵幼虫喜爬到嫩叶上取食,从叶的边缘向 

内吃成整齐的缺刻,全叶吃光后再转移到邻近叶片。 

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叶片吃光,使植株不能开花,不 

但严重影响当年花的产量,而且使次年发叶较晚,受害 

枝条枯死。 

7.2发生规律银花叶蜂一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 

在土中结茧化蛹越冬。次年3月上旬成虫羽化,飞到 

有花蜜和有蚜虫的地方取食花蜜和蚜虫分泌的蜜露。 

成虫晴天活动,尤以12~15时活动最盛,飞翔力较强, 

可飞离地面2m高度,水平距离1O~20m。阴雨天栖 

息在枝叶下不动。成虫活动3~4日后开始产卵,产卵 

时雌虫用锯齿状产卵器割开叶面边缘的表皮,将卵1 

~3粒产于表皮下。每雌虫产卵6~24粒。产卵处的 

叶边缘组织变成水浸状,后变为黑褐。成虫寿命3 

~14天,雌雄性比越冬代为3:1,第3代为1.6:1。 

卵期5~14天,孵化率84 。幼虫期1O~19.5天。幼 

虫分散危害,主要危害嫩叶,取食后幼虫头、胸、足逐渐 

变为黑,体绿,4龄后体呈桃红。幼虫蜕皮多在 

早7时和傍晚。幼虫老熟后沿植株下爬,进入0.5~ 

lcm深的土层或枯叶中,吐丝结茧,卷缩其中化蛹,各 

代蛹期为7~19.5天,越冬代蛹期185天。全年以第1 

和第2代危害严重,但对叶厚、茸毛长而硬的银花品种 

不危害。 

7.3 防治方法 

7.3.1 人工防治。发生数量较大时可在冬、春季在树 

下挖虫茧,减少越冬虫源。 

7.3.2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喷9O 敌百虫1 000 

倍液或25 速灭菊酯1 000倍液。 

8 红蜘蛛 

8.1发生时间 5~6月份是发生发展阶段,7月份大 

量落叶成灾。 

8.2防治方法 发芽前喷施3~5度的石硫合剂,消 

灭越冬成螨。4月底、5月初喷施0.3~0.5度的石硫 

合剂防治第1代若螨。5月底~6月初是第2代若虫 

集中发生期,可喷施阿维菌素油5 000倍液,或爱福 

丁3号l 000倍液。6月下旬至7月份可叶面喷施浏 

阳霉素或阿维菌素油3 000 ̄5 000倍液。 

作者简介:于广胜(1971一),男.1995年毕业于黑龙江 

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植保专业,学士学位。黑龙江省牡丹 

江市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检疫植物保护与农业技 

术推广工作。E-mail:zbz20082008@163.com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