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改良的血管腔内激光闭锁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一枝黄花喷雾剂的效果)

中国医学创新2010年12月第7卷第34期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December.2010,Vo1.7 No.34 ・23・ 

・临床研究・ 

改良的血管腔内激光闭锁术治疗 

下肢浅静脉曲张 

郭洪旺王万俊 蒋华 吴晓乱 陈兆军 赵中武 

【摘要J 目的评价改良的静脉腔内激光闭锁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7— 

2009年收治的3210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逆行置入光纤,连续脉冲发射方式,顺行 

激光闭锁的方法治疗。结果随访6~72个月,3182例恢复良好,并发症者28例,其中闭锁不全8例,皮肤灼伤6 

例,感觉障碍1O例,浅静脉局限性血栓性静脉炎样组织反应4例。结论改良的静脉腔内激光闭锁术减少了血栓脱 

落引起肺栓塞的可能性,减少了误人深静脉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减少了闭锁不全的可能性,使传统的静脉腔内 

激光闭锁治疗更可靠,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下肢浅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改良 

应用静脉腔内激光闭锁术(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装置,抬高患肢25。,排空浅静脉内血液,设置激光12~ 

EVLT)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已在全国多家医院开展,笔者 14 w,连续脉冲,边行血管腔内连续激光边后撤导管和光纤, 

所在医院在应用此技术中,发现存在不容忽视的并发症”J。 每秒后撤距离约0.5 cm,在大隐静脉切开的远端1 cm处停 

从2007年笔者所在医院对EVLT技术进行了改进,现对 止激光治疗,结扎主干远心端,闭合切口。对于多处呈蚯蚓 

2007—2009年采用改良的血管腔内激光闭锁术收治的3210 状弯曲的大隐静脉曲张,激光光纤不能弯曲,难于插入高度 

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做一回顾性总结。 盘旋的蚯蚓状曲张静脉内,采用分段切开置人光纤,或内踝 

1资料与方法 上大隐静脉切开置人光纤,会师闭合血管腔。 

1.1一般资料摘录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3210例,对于下 1.2.3大隐静脉属支交通支血管腔内激光闭锁术根据术 

肢静脉曲张合并急性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急性软组织感 

前油笔标注的受累血管走向,采用套管针多点穿刺,进入曲 

染,深静脉血栓,足靴区溃疡的病例未在统计之列。3210例 张的血管腔内,取出金属针芯,插入激光光纤,分别给予闭锁 

患者共有3566条肢体,男1479例,1521条肢体,女1731例, 

治疗,强调每一个穿刺点确保进入血管腔内,标志是穿刺后, 

2045条肢体;年龄26~7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肢酸胀不 

针针见血。 

适,沉重感,沿下肢静脉分布区有蚯蚓状静脉团块,大部分集 1.2.4术毕用自粘型弹力绷带自足底中部至大腿根部加 

中在小腿内侧膝下部,部分患者皮肤素沉着,未破溃。彩 

压包扎,包扎时间不少于两周。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足踝背 

多普勒证实隐股静脉瓣功能不全,大隐静脉曲张及其部分 

伸运动,20次/h,进行腓肠肌泵功能训练,抗生素应用3 d预 

属支曲张,股静脉瓣功能不全II~IV级,深静脉通畅。交通 

防感染。 

支瓣膜功能不全。 2结果 

1.2手术治疗 32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3182例恢复 

1。2.1手术前准备会阴部及下肢备皮,带笔标注拟手 

良好,并发症28例,其中闭锁不全8例,皮肤灼伤6例,感觉 

术的大隐静脉主干,受累的属支在静脉曲张团块的走形方 

障碍10例,浅静脉局限性血栓性静脉炎样组织反应4例。 

向,准备设备及相应材料810 am、30 W半导体激光仪,5F直 

3讨论 

头导管,6OO tim光纤,18 g套管留置针和自粘型弹力绷带。 

下肢静脉由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组成,均有数 

1.2.2手术过程连续硬膜外麻醉见效后,常规消毒,铺无 

量不同的瓣膜促使静脉血单向回流心脏以防返流。先天性 

菌中单,腹股沟韧带下1.5 ClD处,大腿根部纵形2 cm切口, 

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后天性长期站立,导致浅静脉、 

找到大隐静脉,并游离,近心端结扎,远心端切开1/3,并同时 

深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破坏。出现浅静脉和深静脉 

置入5F导管和600 tim光纤,置入前将光纤头部和导管头部 

返流,浅静脉的返流和深静脉通过交通支的返流作用于浅静 

平行位置锁定,在激光指示灯导引下,沿大隐静脉走向进至 

脉的远端,表现为浅静脉远端血管迂曲扩张,逐渐进行性加 

隐亟 起始部,后退导管,使光纤离开导管5 cm,锁定连接 

重,返流不可逆,唯有手术方能阻止静脉返流。 

作者单位:300020解放军第二七二医院 3.1 改良的血管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的优点 静脉血 

通讯作者:郭洪旺 管腔内激光闭锁术的手术原理是在静脉腔内,应用激光能量 

・24・ 中国医学创新2010年12月 第7卷第34期 Medical Innov ̄ion of China,December.2010.Vo1.7 No.34 

闭锁不全。检修机器,清除灰尘污染,机器不再报警,激光发 

射正常,提示定期检修激光仪,及时清除连接部污染,术毕及 

使血管内膜形成灼烧样破坏,造成血管壁粘连,血管腔纤维 

化,血管腔闭合,阻止血管内的血液返流。EVLT手术设计存 

在缺陷,首先是从踝部大隐静脉起始处插入导丝导管光纤的 

过程中,误入深静脉不可避免,损伤深静脉的血管内皮细胞, 

时佩戴防尘罩。定期激光校正因机器衰减,功率与实际功能 

不符。2例为静脉属支曲张,团块处漏做,局麻下补做。2例 

为新生的静脉属支,主要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IV级,长期 

站立不动,不能有效发挥腓肠肌泵功能作用,未按要求穿医 

用弹力袜,对策是避免长期站立,或站立不动,坚持穿医用弹 

可形成深静脉血栓;其次在静脉主干激光治疗中,必然损伤 

主干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浅静脉主干血栓;血栓脱落导 

致肺栓塞;其次间断发射激光不能全部闭合静脉主干,不能 

闭合深浅静脉间交通支静脉,就会出现闭锁不全或复发。改 

良的血管腔内激光闭锁术有三大优点:采用高位结扎术,首 

先不给浅静脉激光治疗中产生血栓脱落的机会;其次利用高 

力袜,晨起穿上,休息时脱下,养成科学运动习惯,加强小腿 

肌肉泵功能训练,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如出现下肢酸胀 

沉重感,及时休息,抬高患肢,做足踝关节背伸运动,通过小 

腿腓肠肌收缩,促进血液回流。 

3.2.2浅静脉局限性血栓性静脉炎样组织反应本组出现 

位结扎的远心端,逆行置入导管与光纤,不给误入深静脉创 

造机会;再其次采用连续激光发射方式,避免了间断发射时 

静脉主干闭锁不全,不能有效闭合深浅静脉间交通支,减少 

了闭锁不全或复发的机会。本组病例没有一例发生深静脉 

4例,主要是静脉团块较大,治疗前未抬高患肢,使静脉血充 

分回流,对策是应用激光治疗前,抬高患肢25。,使静脉血充 

分回流,静脉血管腔处于干瘪状态,减少无菌性炎症的产生。 

术中及时应用冷盐水局部降温。 

参考文献 

[1]郭洪旺,王万俊.血管腔内血管腔激光闭锁术治疗下肢静脉曲 

张.中华临床医药,2010,196:37. 

(收稿日期:2010—10—03) 

(本文编辑:张雄杰) 

栓塞或肺栓塞,并且闭锁不全复发率有效降低,说明改良的 

血管腔内激光闭锁比传统的EVLT在降低并发症方面有了重 

大的进步。 

3.2改良的血管腔内激光闭锁术的主要并发症及预防对策 

3.2.1闭锁不全及复发预防本组出现8例比传统的EV— 

TJT发生机率有效降低,2例为双大隐静脉,术前没有仔细阅 

读彩超报告,术后重做彩超发现,再次手术确认为双大隐静 

脉。2例激光仪与光纤连接端灰尘污染,接触不良。当时机 

器报警提示环境温度过高,术者未在意,造成大隐静脉主干 

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的比较 

张静 

【摘要】 目的

比较糖尿病高血压状态下使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 

将8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47例)和MSII组(38例)进行有效对照。目标血糖:FPG 7.0 rnmo ̄L,餐 

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组问统计学意义有显著差异。结论 后2 h PG 10.0 mmo ̄L。结果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快速、平稳、理想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 

【关键词】胰岛素泵;多次皮下注射;高血糖 

严重高血糖患者为及早控制血糖,克服葡萄糖毒性,重 

新调节失代偿的B细胞功能,可考虑短暂使用胰岛素,以利 

于胰岛8细胞功能的尽快恢复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 。胰 

岛素强化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和胰岛素 

泵治疗,胰岛素泵又称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临 

床上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是糖 

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笔者将胰岛素泵连续 

作者单位:253100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张静 

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严重高血糖状态,并作对比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09年5月因血糖控制差在 

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均符合1999年 

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分为CSII组和MSII组,CSII组47 

例,男25例,女l7例,平均年龄48.2岁,最大82岁,最小29 

岁,体重指数(BMI)24.8 kg/m ,糖尿病病程1~25年,空腹 

血糖(FPG)16.3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平均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