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产后42天检查什么)

・314・ 哈尔滨医药2012年第32卷第4期 

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魏江玲 

(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草医治疗艾滋病的现状,初步归纳中药、草药在艾滋病领域的研究成果,说明中医药、草 

药对艾滋病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在艾滋病的防治方面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 中草药;艾滋病;综述 

[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B 

学科分类代码:32024 

文章编码:100i一8131(2012)04—0314—02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进行性致死 

性疾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 

血液、母婴传播。感染病毒后,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 

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多系统、多器官、多病原体的复合 

感染(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 

滋病以来,该病在各地呈迅速蔓延趋势,也成为我国21世纪 

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目 

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它存在大量的药物不良反应,使得 

很多病人不得不中断治疗。中医理论源远流长,中药资源丰 

富,民间草药也得到发现和应用,因此应用中药、草药治疗艾 

滋病的研究思路值得探讨。 

1艾滋病的中医理论认识 

艾滋病是一种新的人类疾病,中医药文献及经验从未有 

记载,根据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和临床症状,艾滋病应属于中 

医“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等范畴。艾滋病外因主要是 

感受疫毒之邪,损伤机体正气,内因是长期性紊乱和药瘾者 

导致正气耗损,气血亏损,日久则五脏俱虚,最终导致正不胜 

邪,它病从生 。 

2艾滋病的中草药治疗研究概况 

辩证论治,艾滋病分五型:一是热毒炽感型,运用西洋 

参、麦冬、玄参、生地黄、牡丹皮、丹参、赤芍、板兰根、金银花 

等;二是气血亏损型,运用人参、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白芍 

等;三是气阴两伤型,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白芍等; 

四是肝肾阴虚型,应用人参、当归、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 

麦冬、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五是瘀血内阻型应用:人参、 

当归、丹参、鸡血藤、赤芍、柴胡、香附 J。总之治疗艾滋病应 

以五脏阴阳为本,整体调理脏腑功能,兼以对症治疗,其方法 

是通过四诊明辨脏腑功能失调的主要方面,尤其以肾与脾胃 

为主进行全面调控,使五脏功能协调平和以化生正常的物 

质,匡复正气,增强体力,以正气驱邪,配合对症药物以缓 

危患之急。 

2.1 单味中药研究:经研究发现许多中草药具有抗艾滋病 

毒的作用。例如黄苓、黄连、夏枯草、螃蜞菊、牛蒡子、羊 

藿、紫草、枸杞、贯仲、苦参、天花粉、野菊花等70多种中草药 

有抑制艾滋病毒复制的活性;黄连、紫草、丹参、五味子、黄苓 

等22味中草药有抗艾滋病毒逆转录酶作用;知母、黄连、 

羊藿、白花蛇舌草、黄柏、桔梗、乌梅、石榴皮、鸦胆子、黄苓、 

丹皮等19种中药有抗艾滋病毒蛋白酶作用 J。大豆中的三 

萜皂等以及三萜Ⅱ均可抑制艾滋病毒的活性 J。天花粉蛋 

白在体外能选择性杀伤被艾滋病毒侵犯的T细胞和巨噬细 

胞,对正常T细胞有保护作用 。甘草中所含甘草甜素在 

机体不仅具有诱生干扰素,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活动能 

力,免疫激活的作用,并且可直接抑制艾滋病毒率,有效率高 

达98%【7_,黄苓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黄苓苷,静滴可使艾滋 

病人抗原下降,T4淋巴细胞上升 。桑白皮中分离到的乙 

酰化合物具有一定抗艾滋病毒活性的作用 J。 

经研究发现,能增强艾滋病人免疫功能的药有黄芪、冬 

虫夏草、天麻、绞股兰、枸杞、银耳、天冬、香菇。能增加白细 

胞数量的中药有人参、党参、黄芪、灵芝、阿胶、紫河车、鸡血 

藤、女贞子、山茱萸、补骨脂、刺五加、菟丝子。能增强中性粒 

细胞吞噬功能的药有人参、山药、薏苡仁、当归、地黄、天冬、 

女贞子、藿、灵芝、香菇 …。 

艾滋病人在晚期常并发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的感染, 

可选用金银花、连翘、板兰根、黄苓、栀子、黄柏、蒲公英、紫花 

地丁等清热解毒之品进行抗感染治疗。 

2.2民间草药研究:治疗艾滋病的哈尼族草药有①“努玛拉 

行路宝”成分,哈尼语称阿住纳耶、达都大都、阿波杜冲。此 

药能消除不适症状,促使体力恢复【Iu;②贯叶金丝桃(属金 

丝桃科植物),经研究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 ;③博落回 

(属科植物),经研究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 ;④苦瓜 

中分离出来的a一苦瓜素经研究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引。 

2.3复方制剂研究:治疗艾滋病的复方制剂有,克艾可(成 

分为甘草);中研1号(成分为黄苓、黄芪、冬虫夏草、甘草); 

艾泰定(成分为人参、冬虫夏草、甘草、天花粉、柴胡、板兰根、 

紫金皮、地瑜);艾通(成分为黄芪、丹参);双黄连(成分为金 

银花、黄苓、连翘);康保(成分为含碘海藻多糖、甘草酸);爱 

康1号(成分为太子参、黄芪、自术、茯苓);益爱康胶囊(成 

分为红参、炒白术、防风、白薇、黄苓、甘草)。 

2.4中药注射剂:相关机构研究发现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银 

黄注射液对艾滋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综氏Ll 等对痰热清注 

射液做过临床研究,发现它对艾滋病人也有很好的治疗效 

果。经研究发现小柴胡汤提取剂,对淋巴细胞有免疫调节作 

用。同时对Hr】【’、,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保护作 

用,能提高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 。 

3艾滋病诊断标准 

结合流行病史,实验室检查艾滋病毒抗体,加一系列相 

关症状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艾滋病,或HIV抗体阳 

性,CD4 T淋巴细胞数<200/mL,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 

4结语 

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蕴含着较好的开发前景,特别 

是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药价低廉,这就使很多贫困病人终 

生服药成为可能,这是中草药在经济上的优势;另外中草药 

在减轻艾滋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等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而且长期服用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这是临床疗效上的优势 。有了实际的优势就存在开发研 

究的价值,只要能找到正确的切入点,中草药在艾滋病领域 

的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代芬,周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概况[J].江西中药杂 

志,2007,10(38):61. 

[2] 易玲,易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中医[J].湖北中医杂志, 

2007,1(29):54—55. 

[3]徐瑶,周则卫.中医药治疗艾滋病[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1(13):93—95. 

[4] 陈峥,徐志凯.天然药物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 

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3,30(3):166—168. 

[5]张青,王明霞.植物药材中抗艾滋病病毒活性成分研究[J]. 

中医信息,1994,11(4):30—33。 

【6] 周光炎.天花粉蛋的诱发CD8阳性细胞参与的免疫抑制 

[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0,10(1):1. 

[7] 阳旭泽.甘草成分甘草皂苷的抗病毒活性[J].国外医学中医 

中药分册,1998,9(5):54. 

[8] 田圣志,卢杰,李俊伟.中药抗艾滋病的药理药效研究概况 

[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1(22):9—12. 

[9] 罗士德.桑白皮中抗人爱治病病毒(HIV)成分研究[J].云南 

植物研究,1995,17(1):89. 

哈尔滨医药2012年第32卷第4期 ・3l5・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高玲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6) 

摘要化疗药物外渗会引起局部皮肤组织的毒性反应,导致皮肤损伤甚至坏死,本文就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措施 

及治疗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旨在提高护士对化疗药物知识的掌握及预防处理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化学药物;外渗;预防;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11473.73 [文献标识码]B 学科分类代码:32024 

文章编码:1001—8131(2012)04—0315—02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 

漏到皮下组织中,与细胞DNA结合的药物可导致组织细胞坏 

死…。由于疗程长,用药复杂,药物刺激性大,在化疗过程中极 

易发生药物外渗。据统计,国内化疗药物外渗率为0.1%~ 

6%L2】因此有效地防治化疗药物外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3化疗药物外渗后的护理 

1化疗药物外渗的因素 

1.1化疗药物的毒性和刺激:发疱性化疗药物在临床上最 

容易引起静脉外渗,如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诺维本 

等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弱刺激物如氮烯咪胺、足 

叶乙甙等外渗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 

1.2穿刺的血管和部位:穿刺部位在手背或近关节处,穿刺 

肢体外周循环受损,或者选择的血管较细。 

1.3药物输人的顺序与时间:化疗药物稀释浓度及输入间 

隔时间不当而引起外渗。 

1.4机械性损伤:穿刺技术不熟练,针头固定不牢或固定针 

头位置不当,拔针后按压手法不正确,多次在一条血管上穿 

刺,局部有炎症都可导致渗漏。 

1.5血管因素:病人营养状况差以及反复多次化疗,血管内 

膜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硬化、弹性下降、脆性增加,都 

会增加外渗的危险性。 

2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2.1肿瘤专科护士要了解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了解 

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识别是发疱物还是非发疱 

物。同时应加强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2.2选用较粗大的静脉,科研实证提示:静脉化疗选择粗大 

的静脉(皮下组织丰富,血管固定,管腔大,中心静脉血流 

大),可迅速降低液体的渗透压,保护血管的完整性”J。避 

免在外周循环受损的肢体上建立静脉通道;另外还应避免在 

手背或近关节处建立静脉通道。不宜选用下肢静脉,因为下 

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栓塞 。 

2.3合理安排药物输入的顺序与时间:邓云清 主张一次使 

用稀释液不得少于20 mL,稀释后的药液应立即使用,最长时 

间不得超过10 min。应先给刺激性强的药物,中间用少量的 

生理盐水间隔注射,输毕再输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静脉。 

2.4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选择适合的穿刺技术。对于血 

管细、弹性差以及多次应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化疗前应用盐 

酸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缓慢静脉推注,能显著减少化 

疗药物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 J。发疱性和有刺激性的化疗 

药物应首选中心静脉途径给药。尤其PICC置管已成为输入 

发疱性、刺激性化疗药患者容易接受的一种常用方式,可以 

杜绝化疗药物外渗 7 J。 

3.1 发现或可疑外渗立即停止输液,用空针筒回抽 

2~5 mL血或外渗药,并保持一定负压再拔针。抬高患肢 

48—72 h,局部制动,避免下垂,局部勿受压。 

3.2局部封闭。王朝娟 认静脉内外同时封闭治疗化疗药 

物外渗效果更好。即用2%利多卡因100 mg、地塞米松5 mg 

加生理盐水10 mL配制成封闭液,把1/2量的封闭液从原静 

脉通路缓慢注入静脉血管内,然后把注射针从静脉血管内轻 

轻退到皮下,边退针边推注剩余的1/2的封闭液。同时根据 

药物的性质应用解毒剂。如氮芥类、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 

溢出可用等渗硫酸钠局部封闭,维生素C.50 mL局部湿敷。 

长春新碱外渗可用透明质酸酶局部封闭,2%一4%碳酸氢钠 

湿敷。蒽环类化疗药物外渗可应用碳酸氢钠5 mL+地塞米 

松5mg,或者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局 

部间断冰敷24 h,疗效显著 J。 

3.3局部热敷或冷敷。植物碱类药物外渗,局部间断热敷 

24 h,热敷温度50~6o℃,每隔15 min热敷15 airn。蒽环类 

药物外渗,局部间断冰敷24h,冰敷温度4~6 ,每隔15min 

冰敷15 min,最长可达72 h。 

3.4外渗后期处理。周莲等 报道,50%葡萄糖20mL+ 

25%硫酸镁10 mL和维生素B。2500 ug混合液局部冷湿敷效 

果显著;夏为娟” 介绍了用喜疗妥软膏直接涂在患处,涂抹 

范围大于肿胀部位,每2 h涂1次。王觅 选用季德胜蛇药 

加食醋,将季德胜蛇药5片碾碎成粉末加食醋调成糊状,用 

消毒棉签均匀涂于外渗皮肤上,涂擦面积超过外渗边缘2~ 

3 eva,厚1—2lltlln,再用清洁纱布包上,胶布固定,间隔4~6h 

涂药1次。张晓丽等 用如意金黄散治疗阿霉素类化疗外 

渗效果良好。给予如意金黄散+凉茶水+白醋混合物涂抹, 

无菌纱布覆盖,每天1次直至痊愈。伤口已破溃者忌用。刘 

天亮等 报道外敷湿润烧伤膏可促进皮肤生长,每4~6 h 

用1次,连用5~7 d。外敷时用棉棒将湿润烧伤膏均匀涂在 

患处,厚度约1 rlllll。章岳山等u 设计了高渗葡萄糖加维生 

素B, 和地塞米松治疗各型静脉炎如红肿型、硬结型、坏死型 

等疗效满意。 

化疗药物外渗致皮肤损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 

质量,要避免化疔药物外渗,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并 

保证及时准确地执行化疗,预防工作是关键 。护理人员 

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技能,掌握各种化疗药物 

的给药途径和特点,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降低药物 

外渗的发生率,避免永久性的组织损伤,确保护理安全。 

[下转第316页] 

[1O]张娴,方曙.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 

杂志,2000,.7(1):20—22. 

[11] 韦彤,张曜,李国伦,等.哈尼草药“努玛拉行路宝”治疗二例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8 

(29):122—123. 

陷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7,2(24):17—20. 

[15] 徐立然,程广韦,于化贵.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艾滋病肺部感染 

32例[J].中医研究,2005,11(6):35—37. 

[16]张志军.小柴胡汤提取剂对HIV感染细胞脱噬作用[J].国外 

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1):64. 

[17]李光明,金杨,王燕,等.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10(32):69—71. 

[18]贾谦,杜艳艳.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湖 

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23(1):5—7. 

[12] 马琳,种影影,陈卫东,等.贯叶金丝桃资源有待开发及保护 

[J].河南科学,1999,6(1):17. 

[13] 苟兰.民间草药博落回的药用与化学成份[J].黔西南民族师 

范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4):92. 

[14]马伯艳。符林春,陈谐捷.中药及中药复方制剂抗人类免疫缺 收稿日期:2012—04—24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