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科普普瑞巴林治疗急性和慢性坐骨神经痛及自体诱导干细胞衍生

坐骨神经痛可能会致残,有关药物治疗的证据有限。普瑞巴林对某些类型的神经性疼痛有效。这项研究检查了普瑞巴林是否可以降低坐骨神经痛的强度。

方法

我们对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了普瑞巴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随机分配患者接受普瑞巴林,剂量为每天150 mg(调整为最大每日剂量600 mg)或匹配安慰剂,最多8周。主要结果是在第8周以10分制的腿痛强度评分(0表示没有疼痛,10表示可能的最严重疼痛)。在第52周(主要结果的次要时间点)也评估了腿痛强度评分。次要结局包括残疾程度,腰痛强度和在一年中指定时间点的生活质量测量。

科普普瑞巴林治疗急性和慢性坐骨神经痛及自体诱导干细胞衍生

结果

共有209例患者接受了随机分组,其中108例接受普瑞巴林治疗,101例接受了安慰剂治疗。随机分组后,普瑞巴林组中的2例患者被确定为不合格,因此被排除在分析之外。在第8周时,普瑞巴林组未调整的平均腿痛强度评分为3.7,安慰剂组为3.1(调整后的平均差异为0.5; 95%置信区间[CI]为-0.2至1.2; P = 0.19)。在第52周时,普瑞巴林组未经调整的平均腿痛强度评分为3.4,安慰剂组为3.0(经调整的平均差异为0.3; 95%CI为-0.5至1.0; P = 0.46)。在第8周或第52周,未观察到任何次要结局的组间差异。在普瑞巴林组中报告了227起不良事件,在安慰剂组中报告了124起不良事件。

结论

与安慰剂相比,在8周的时间内,普瑞巴林治疗并未显着降低与坐骨神经痛相关的腿痛强度,也未显着改善其他结局。普瑞巴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

科普普瑞巴林治疗急性和慢性坐骨神经痛及自体诱导干细胞衍生

我们评估了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中移植分化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可行性。iPSC是从两名患有晚期新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产生的,并分化为RPE细胞。RPE细胞和其衍生自的iPSC经过了广泛的测试。其中一名患者进行了一项手术,包括切除新生血管膜和将自体iPSC衍生的RPE细胞片移植到视网膜下。术后1年,移植的床单保持完整,最佳矫正视力没有改善或恶化,并且出现了黄斑囊样水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