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介绍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及用于HCV基因型1、2、4、5和6感染

随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人群的年龄增长,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人数有望增加。

方法

我们进行了一项3期开放标签研究,该研究包括先前治疗和未治疗过的HCV基因型1至6感染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分类为Child–Pugh–Turcotte B级)。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分别接受核苷酸聚合酶抑制剂索非布韦和NS5A抑制剂维帕他韦12周,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加利巴韦林12周,或索非布韦-维帕他韦24周。主要终点是治疗结束后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

介绍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及用于HCV基因型1、2、4、5和6感染

结果

在267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78%的患者具有HCV基因型1、4%的基因型2、15%的基因型3、3%的基因型4和少于1%的基因型6;没有患者具有基因型5。接受sofosbuvir–velpatasvir 12周的患者中,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总体发生率为83%(95%置信区间[CI]为74至90),为94%(95%CI为87至98)。接受Sofosbuvir–velpatasvir加利巴韦林治疗12周的患者中,接受Sofosbuvir–velpatasvir治疗24周的患者中86%(95%CI,77至92)。事后分析未发现三个研究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有任何显着差异。接受sofosbuvir–velpatasvir 12周治疗的患者中有19%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接受sofosbuvir–velpatasvir +利巴韦林治疗12周的患者中有16%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接受Sofosbuvir–velpatasvir治疗24周的患者中有18%。在所有接受病毒唑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疲劳(29%),恶心(23%)和头痛(22%)以及贫血(31%)。

结论

接受或不接受利巴韦林的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治疗12周,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治疗24周,导致HCV感染和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很高。

介绍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及用于HCV基因型1、2、4、5和6感染

在众多长期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患者中有效的简单治疗方案仍未满足医疗需求。

方法

我们进行了一项3期,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未经治疗和先前治疗过的慢性HCV基因型1、2、4、5或6型感染的患者,包括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将HCV基因型1、2、4或6的患者以5:1的比例随机分配,以每日一次的固定剂量联合片剂或配套安慰剂的形式接受核苷酸聚合酶抑制剂索福布韦和NS5A抑制剂维帕他韦12周。由于研究区域中基因型5的患病率较低,因此基因型5的患者没有接受随机分组,而是被分配到了sofosbuvir–velpatasvir组。主要终点是治疗结束后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

结果

在接受sofosbuvir–velpatasvir治疗的624位患者中,有34%的患者具有HCV基因型1a,19%的基因型1b,17%的基因型2、19%的基因型4、6%的基因型5和7%的基因型6。总计8%的患者是黑人,19%患有肝硬化,32%以前接受过HCV治疗。接受sofosbuvir–velpatasvir的患者中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99%(95%置信区间,从98到> 99)。两名接受Sofosbuvir–velpatasvir且均为HCV基因型1的患者病毒学复发。116名接受安慰剂的患者均未出现持续的病毒学应答。Sofosbuvir–velpatasvir组有15名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占2%),而安慰剂组则无。

结论

每天一次服用sofosbuvir–velpatasvir达12周,可在先前治疗和未治疗的HCV基因型1、2、4、5或6感染的患者中(包括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提供较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