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团队研究了ABCC1基因在小鼠内耳血管纹和蜗轴听神经等结构内表达

耳聋基因领域,又有了最新研究成果。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该院冯永教授团队,继参与我国自主克隆的第一个人类致聋基因GJB3工作后,第二次发现了新的耳聋基因——ABCC1,并首次提出了内耳中“外排蛋白功能障碍”或导致耳聋的结论。这有望为研究遗传性耳聋的致病机制提供新方向,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杂志《医学遗传学》。

团队研究了ABCC1基因在小鼠内耳血管纹和蜗轴听神经等结构内表达

耳聋是最常见的感觉障碍之一,老龄化、遗传、环境因素等原因,均可能“参与”耳聋的发生发展。其中,遗传因素研究颇被业界重视,揭示单基因变异引起的耳聋机制,有助为遗传性耳聋患者提供预警及研发新治疗方法。

冯永团队长期开展遗传性耳聋的基因诊断和分子制研究,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先后收集了2000多个耳聋家系,鉴定出20多种耳聋基因的新致病变异。

团队研究了ABCC1基因在小鼠内耳血管纹和蜗轴听神经等结构内表达,获得了该基因可能通过参与某些内耳物质的外排,在维持血迷路屏障和内耳迷路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不仅提出ABCC1是一个新的耳聋基因,还提出了内耳中发挥外排功能的这类蛋白可导致耳聋,丰富了遗传性耳聋的基因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