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了视网膜中视紫红质的动态变化
我们眼中的感光细胞可以适应弱光和强光水平,但我们仍然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做到的。神户大学名誉教授Fumio Hayashi及其同事透露,光感受器蛋白视紫红质在视网膜的椎间盘内形成瞬时簇。这些簇集中在盘膜的中心,并作为光到化学信号转换过程中的平台。该研究结果于6月14日在通讯生物学杂志上发表。
本研究的研究团队包括副教授Kenichi Morigaki(神户大学生物信号研究中心),名誉教授Shohei Maekawa(神户大学理学研究科),副教授Keiji Seno(滨松大学医学院医学院)和研究员Natsumi Saito(吉济医科大学医学院)。
在视网膜中的棒状感光细胞内,大约有1,000层圆盘状膜,直径为几微米。这些是嵌入高浓度光感受器蛋白视紫红质的脂质双层膜。视紫红质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原型成员,负责收集有关我们外部环境的各种信息。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最新的技术和分析方法来研究视紫红质和G蛋白转导蛋白的单分子动力学以及椎间盘膜内的脂质分子。
单分子跟踪视紫红质
视紫红质对光敏感,因此团队使用近红外染料进行单分子追踪,而不是使用标准的可见光荧光染料。他们证实视紫红质在椎间盘膜内非常自由地移动,并预测如果视紫红质形成临时簇,则分子会以不同的速度瞬间移动。他们收集了由视紫红质运动产生的500个单独“轨迹”,通过使用贝叶斯推理机器学习技术获得了三态模型,并发现视紫红质在三种扩散状态之间转换。
形成并消失的集群
中心和周边之间的不平等
当他们增加视紫红质的荧光标记时,该团队能够观察到视紫红质簇的重复产生和消退。诸如簇的扩散速度和寿命等性质与单分子跟踪中观察到的最慢扩散相匹配。研究小组还发现,椎间盘膜内的视紫红质分布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均匀:它们在边缘周围薄薄地扩散并集中在中心,在那里它们很容易形成簇。
当视紫红质分子彼此接近时,形成筏子的性质表明视紫红质簇与筏相似。视盘膜中视紫红质的分布向中心加权,表明嗜酸性蛋白质和脂质分子聚集在盘膜的中心,而疏浚分子倾向于聚集在边缘。该团队通过显示典型的腋毛磷脂di-DHA-PE定位于膜边缘来验证这一点。
摘要
该研究表明(1)视紫红质产生嗜热簇,为激活G蛋白信号转导提供瞬时支架,(2)视紫红质簇从膜的外周排斥,并收集在中心。这些发现表明,由周围框架调节的瞬时非均匀性和结构非均匀性都发挥了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不仅在这种情况下,而且在各种其他细胞膜中。
这提供了非常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的发展对于理解光感受器的复杂形态发生和维持以及视网膜色素异常等病理状况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该团队专注于与光信号转换激活过程相关的分子,但失活过程也是一个未知领域。我们将继续在激活和停用过程的研究方面进一步发展。
推荐内容
-
11月24日河南郑州疫情最新消息公布 郑州今日起全市封控区、管控
提醒:疫情期间,请牢记新冠肺炎十大症状:发热(体温≥37 3℃)、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
-
生物学家揭开神经系统在再生中的新角色
塔夫斯大学的生物学家已经开发了一种计算机(扁虫)再生的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解释了平面的碎片如何确定哪一端应形成尾部以及哪一端应形...
-
胆红素升高的原因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上海肿瘤医院网上预约)胆红素升高的原因一、胆红素升高的原因二、日常养胆必知的饮食习惯有什么三、胆不好怎么调理
-
肿瘤的膳食营养防治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艾叶泡脚有什么作用与功效)肿瘤的膳食营养防治山野国际霍永明高级营养师癌变的过程:我们正常人每天都会产生100个
-
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案总结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中医药大学分数线)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案总结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90%以上由肾内形成后降入输尿管。由于输尿
-
科学家计算细胞中的死亡速度 而且速度惊人地慢
我们体内的细胞一直在死,现在我们知道它有多快。他们在8月10日发表在 科学 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报告中指出,科学家们发现死亡以不间断的
-
7月2日香港疫情最新数据公布 香港新增4例新冠肺炎输入性病例
【摘要】疫情期间,合理安排出行,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如非必须,尽量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如确需前往,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香港特...
-
脾胃虚寒调理之功法篇
-2022年4月21日发(作者:2014重庆高考)脾胃虚寒调理之功法篇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俺调理了近三年,到目前才算是略有小成----每天大便都基本
-
6月29日云南疫情最新数据公布 云南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例
【导读】随着国外疫情愈演愈烈,感染人数不断攀升,而我国也因此受到国外输入型病例的影响,目前来说整体预期还没有彻底消灭,6月28日0时至2
-
骨强度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2022年4月24日发(作者:罗杰斯杯)维普资讯临床和实验正学杂志2007年2月 第6卷 弟2期 ・143・ 骨强度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