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基因检测技术为特殊人群用药保驾护航

基因检测技术为特殊人群用药保驾护航,大家都知道,在我国中医药学中医学很注重辨证施治,注重一人一方、对症治疗。自古以来,精确医治、特色化服药一直是医药学追求完美的总体目标。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相同疾病、相同药物治疗方案的一组人群中,大部分人可能疗效较好,少部分人疗效不佳或者无效,甚至还一部分人会出现毒副反应。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究其原因可能与人体携带的基因有一定关系。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突飞猛进,近年来,我们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药物的代谢等等,都可以在基因这里找到源头。当我们引入基因检测方法后,希望实现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用药,从而合理用药。

在医学中,我们将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等群体称为特殊人群。特殊人群随着年龄、生理、病理状态的不同,会伴有相应的器官、组织结构和生化功能的差异。特殊人群特别是老年患者,用药品种相对较多,用药时间较长,药品作用特性复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特别关注安全性。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基因技术结合大数据可实现精准用药。作为医疗团队的成员,临床药师将结合药效学、代谢特点、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经济学、药物基因组学和大数据,权衡用药收益和风险,来优化治疗方案,为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群患者“因人用药”,实现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节约医保费用。

目前各国数据库已收录了300种左右基因检测相关的药物,可实现这类药物的精准用药。那么,哪些药物应进行基因检测后用药呢?一般来说有恶性肿瘤药物、代谢内分泌疾病药物、神经精神疾病药物、心血管病药物、呼吸疾病药物、免疫类药物等。还有一些药物,使用前一定要做相关基因检测,避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如某些患者服用卡马西平或别嘌呤醇后,会发生Stevens-John综合征(SJS)及中毒性表皮坏死症(TEN),这种不良反应非常严重,致死率很高。研究发现,在亚洲人群中,HLA-B*1502基因与卡马西平引发的严重皮肤反应相关,而几乎仅亚洲血统人种会携带HLA-B*1502基因。同样类似的还有治疗痛风的药物别嘌呤醇,严重皮肤反应与基因HLA-B*5801密切相关。患者在服用这两类药物之前,应接受基因检测,阳性患者应换用其它治疗方案,可有效避免致死性皮肤反应。

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经典抗凝药物,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很多患者需要终身抗凝治疗,但华法林的用药剂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过去往往是通过多次的监测INR值,反复调整剂量,以达到合适的治疗窗。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联合会(IWPC)建议患者在首次使用华法林前检测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依据基因型指导华法林给药剂量,可实现疗效获益及避免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类似的例子还有非常多。

通过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技术,我们希望精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造福患者,提高疗效,节约医疗资源,为特殊人群合理用药保驾护航。

希望这个技术越来越好,价格也能更加优惠,让更多的人享受这个带来的好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